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 揭秘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
对于曹操来说,赤壁之战的失败绝对不是偶然,俗话说的好有因必有果,曹操一早就种下了因,所以得到最后失败的果,今天咱们就来聊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的失误。

首先,曹操的失误之处是轻敌了,完全没有把刘备放在眼里,也许他曾对刘备有过较高的评价,但在内心深处他依然不觉得刘备能强大到打倒他的地步,所以根本没有多留意留意刘备的举动。当然那时候的刘备确实还不成气候,一个连自身都难保的人怎么能与当时意气风发的曹操相比较,所以正所谓是乱世出英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赤壁之战中的曹操是抱着暴发户的心态去的。一方面前面有荆州之战的胜利,曹操打刘表本就是以石击卵,可以轻松拿下,结果大兵压境之下,刘表病死,荆州内乱,曹操不战而胜。这样的胜利让曹操觉得攻打东吴和荆州一样轻而易举,东吴当时的状况确实也是主少国疑, 内部不稳,加之东吴的军队也比不上曹操的大军,所以曹操是抱着挟胜威吓,不战而定的侥幸心态,这样就导致他在战略布局上出现了疏忽。

最后很明显的是曹操过于急躁了。曹操想要在自己还壮年的时候,一举拿下东吴,实现他统一乱世登顶称帝的宏愿。所以他才要主动功打赤壁。就当时的格局来看,如果曹操能先在荆州站稳了, 西边是弱小的刘焉刘璋,东边同样是弱小的东吴,大兵压境之下,相信只要一纸诏书就能收复益州。这时再向东吴施加压力,东吴也只剩下投降的份儿。当然这些都需要时间,曹操已经没有那个耐心去等待,因为当时的他已经年过六十,跟刘备孙权相比他已经老了。所以这时的曹操是急躁的。
如果说在攻打赤壁之前, 曹操能够稳扎稳打,随时提高警惕,用对谋略和战术,正所谓一力降十会,曹操当时处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之下,他只要写三封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第一封书信就能让刘焉举手投降摇白旗,再一封书信就能让孙权斩了刘备,最后一封书信就能让孙权归顺投降。其实就只有一步步攻下刘焉再去攻下东吴,那么曹操统一天下的野心就能实现。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也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推出诸葛亮的《隆中对》是陈寿编撰的。
因为没有人会知道曹操就在紧握优势的时候选择急于和东吴对决,走了这步险棋;没有人会知道曹操主动冒险挑起赤壁之战的时候,他的大军会败走赤壁;也没有人会知道曹操赤壁之战失败之后,他居然会选择大幅度收缩兵力回襄阳,而放弃了整个江陵,意外的让刘玄德有了存身之地和从容谋益州时间;更不会有人知道周瑜竟然也没有去乘胜围攻江陵,从而趁乱灭了刘备夺了荆州。聪明如诸葛亮,他在思考《隆中对》的时候,怎么可能把一个生死攸关的战略构想设立在如此多不确定因素上呢?
慈禧老佛爷过七十大寿 没人能做出合身衣服(慈禧过寿)
慈禧不让裁缝碰她的身体,就无法去量尺寸。要是说到底是哪个人摧毁了大清王朝那么一定是慈禧。慈禧虽然作为一个皇太后,但是她每天想的事情就是如何去享受,而且折磨自己手底下的人根本不是为了让这个国家发展的更好,在1904年的时候,慈禧也马上就到了七十大寿,作为老佛爷,过寿肯定是非常隆重的,所以就这句话去做一身新衣服,可是在做衣服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意外。裁剪衣服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0:25:350000清朝时期的太监 真的有净身不彻底的吗 一名宫女道出了其中真相
中华文明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5000多年,文学与社会创新不断繁荣发展。尽管在这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成就屡创辉煌,但也有着一段黑暗而残酷的历史,即封建社会中的太监制度。太监这个特殊职业的起源,最初是由历代君王为了巩固权力而实施的一种手段,旨在解决皇权统治中的弊端。然而,太监制度也在伦理和社会思想方面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我要新鲜事2023-11-07 20:46:240000古代如何防止军事集团反叛(分散力量 交替管理)
古代帝国的统治结构中,皇帝和武将是权力的核心代表,然而,历史上也屡次发生武将谋反的事件,对国家稳定和皇权造成了严重威胁。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古代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智慧之举,以确保武将的忠诚和国家的安定。下面将从不同方面解析古代皇帝为防止武将谋反所采取的措施。我要新鲜事2024-01-14 21:25:480000她:父是将军弟是元帅叔是宰相 7岁能诗40岁杀敌 被写入《三字经》
(说历史的女人——第1365期)历史上向来有巾帼不让须眉的说法,中国自古就有女中豪杰、女中丈夫的传奇,比如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花木兰、穆桂英等。但由于演义的因素,她们的故事往往被夸大,甚至无中生有出不少雷人的传说。但本文要讲到的这位女性,是真正的女中丈夫。她出身豪门,父亲是将军,弟弟是元帅,叔父是史上著名的宰相;她7岁能诗,40岁杀敌,其事迹还被写入《三字经》,可谓史上罕见,欲知详情,本期解读。我要新鲜事2023-05-21 01:56:410000李旦为什么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无人可争锋(懂得隐忍)
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是因为李隆基有才华,同时又为李旦继位立下汗马功劳。李旦才智平庸,并且没有堪当大任的资质。他能够当上皇帝全靠他人的帮助,也就是命好。更何况第三次登基得李隆基倾力相助,因此李旦便决心要将皇位传给李隆基。李隆基出于礼数,迟迟不愿接受。在众多大臣的劝谏下,他才装作不得已接受了皇位。实际上,李隆基也有很大的野心。李旦为什么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并非长子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6:22: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