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督抚田文镜晚年得志之谜,师爷邬思道的鼎力相助
田文镜是雍正时期最著名的督抚之一,可谓是晚年得志的典型,55岁的时候才开始在官场上得意,可惜这样得意的时间也并不多了。不过能够有这么一段风光的日子还是听人羡慕的,而这一切的来源其实都是因为有一个能人在其左右,可惜的是自己不珍惜,导致最后再次掉落谷底。
田文镜晚年得志之谜

田文镜(1662-1732)早年官场不顺,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才当上县丞,之后一直没有被提拔,直到30年后,55岁高龄的田文镜才迎来了春天。雍正元年(1723年)田文镜奉命派去华山致祭,揭发山西巡抚瞒报灾情,从此深受世宗信任,命他署理山西布政使,因他清理积压的案牍,吏治为之一新,雍正遂评他“忠诚体国,公正廉明”。

雍正二年(1724年)田文镜调任河南布政使,旋升河南巡抚、总督。任内,以凡事“悉秉至公,无人不可以共事”为准则,大刀阔斧,“清理积牍,剔除宿弊,吏治为之一新。”得到雍正的重视之后,田文镜一路高升,还被雍正评为巡抚第一人。当时雍正皇帝最欣赏的督抚大臣是李卫、鄂尔泰、田文镜三人,而田文镜的评价是最高的。

田文镜之所以能够在雍正继位之后平步青云,获得如此信任,实在于田文镜完全符合雍正的用人标准:尽心竭力、勇于任事、不避嫌怨、厉行新政、清廉节俭。不过皇帝很喜欢,下面的人可不喜欢田文镜这样的,因为田文镜为政过于严苛,比如推行垦荒、摊丁入亩、追讨积欠,为完成任务一味迎合上意,对下属和百姓残酷刻薄,搞得天怒人怨,不过这一些皇帝都不知道而已,不过田文镜受重视也不仅是因为个人,还因为有一个了不得的师爷邬先生。

邬先生名思道,字王露,浙江绍兴人。自幼好读书,但科举不得意,家贫,只得以游幕为生,寓居河南开封。当时的巡抚田文镜慕名,聘请邬先生入幕,承办棘案件,得到田文镜的信任。

一日,邬先生对田文镜说:“君愿为吐气督抚,抑或庸碌督抚。”田文镜答,当然想有所作为。结果邬先生却说,“既然你想做吐气督抚,就得听任我替你办一件事,此事你却不可掣肘。”田文镜问是何事,邬先生说:“我替你准备了一篇上皇上的奏章,如果这道奏章送上去,君的大业便可成。只是此奏章内容你一字也不能看,不知你能不能信任我”。

田文镜深知邬先生有胆有谋,于是慨然答应。原来这篇奏章是弹劾权臣隆科多。隆科多是雍正的娘舅,官居大学士,在雍正上台问题上居功至伟。雍正上台之后,欲除之而后快,但满朝文武无人敢于挑头。邬先生摩透了雍正的心理,所以敢于出手,弹劾隆多科目无皇上。

雍正皇帝看到田文镜的奏疏,立即发交六部核议,办了隆科多的罪。从此,雍正对田文镜另眼相看,而邬先生也声名远播。雍正皇帝还在田文镜的请安折上朱批:“朕安。邬师爷安否?”由于邬思道的帮助,田文镜得以“宠遇日隆”。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来,田文镜和邬先生二人以小事龃龉,邬愤而辞去。“自此文镜奏事,辄不当上意,数被谴责”。失去臂膀的田文镜,在官场开始走下坡路。

雍正九年,雍正皇帝上谕:“田文镜近来年老多病,精神不及,为属员欺诳……”已经显出不满。一年之后,雍正皇帝又说:“近闻豫东两省,吏治甚有不协……更宜惩贪奖善,纠谬绳愆……否则不亦有忝厥职,大负朕恩耶?”

田文镜只有上折乞恩,雍正朱批:“朕之听闻,容或讹误;上天监观,岂有差忒?以卿在豫十年,统而计之,前数年之雨赐时若;近数年之水旱灾荒,非明证欤?……谅卿居心,自应始终未渝,第恐精神减退于前,或被不肖属员所欺蔽耳。”直接劝田文镜不要恋位,知难而退,可以退休。果然,雍正十年十一月,田文镜以久病解任,“旋卒”。

乾隆即位后,曾专门下旨谈及田文镜:“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而属员又复承其意旨,剥削成风,豫民重受其困。即如前年匿灾不报,至于流离,蒙皇考严饬,遣官赈恤,始得安全,此中外所共知者。”“鄂尔泰、田文镜、李卫皆皇考所最称许者,其实田文镜不及李卫,李卫不及鄂尔泰,而彼时三人素不相合,亦众所共知也。”
由此可见,师爷邬先生对于田文镜的政治生涯,有多么重要!
晚清四大罪臣:状元实业家张謇导致甲午战败(罪魁祸首之一)
晚晴的时候,国家真真是处于一种摇摇欲坠的状态当中,和列强的诸多争斗当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以失败告终。许多人说晚晴有四大罪臣,如果没有他们,甲午海战或许不会败,八国联军也不一定能进北京。那么这四大罪臣是谁呢?晚晴四大罪臣翁同龢翁同龢是两朝帝师,和光绪皇帝十分亲近,慈禧太后对其也十分信赖和倚重。李鸿章和翁同龢可以说是晚清时期最举足轻重的大臣,但是两人之间矛盾颇深。我要新鲜事2023-05-11 20:22:150002邰姓起源和来历:尧帝封后稷为有邰氏首领(建立邰国)
邰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中华姓氏,但人口数量非常稀少,起源比较单一,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后稷,后稷非常擅长种植庄稼,在他的领导下天下农田几乎年年丰收,所以尧帝将他封为了有邰氏的首领,因为他的母亲姜嫄是有邰氏部落的族人,后来建立邰国,子孙也就承袭了国名为姓。邰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有邰氏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00:1100012006年杨虎城之孙找到杀害祖父的凶手,交谈后说:祝您活到110岁
“其实他也挺可怜的,也是时代的受害者!”2006年,河南省漯河市,杨虎城将军的孙子杨翰在看望了一位老人后,一脸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道。这位老人叫杨钦典,他曾在国民党恶名昭著的白公馆做过看守,1949年,国民党特务杀害了杨虎城将军和他的秘书,杨钦典便是凶手之一。当听到来客是杨虎城将军的孙子后,杨钦典老人便偏过头去,用手挡住半边脸,不停地擦着眼泪,嘴里还嗫喏着:我就是个当兵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2:45:370000从姓起源和来历:周平王封姬精英于枞地(子孙以邑为姓)
从姓是一个罕见姓氏,总人口只有10万,但是它的起源非常复杂,一是源自后稷的子孙姬从和,因人们习惯将其称为从和而改姓。二是源自周平王的儿子姬精英受封于枞国而改姓。三是源自汉朝将军枞公的子孙,四是源自汉朝官职名从事中郎和从史等。从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后稷后裔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5:02:340001若李渊不退位,李世民会弑父吗?专家:细思极恐,我们忽略了一点
武德四年(621年)十月,李世民威望日盛。李渊封他为天策上将,在王公基础上,食邑增至三万户,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同时,李渊又诏许李世民可以自置官署,秦王府俨然形成了一个小朝廷机构。群臣早已嗅到危险的气味,纷纷站队。到武德九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有人说,李渊可以避免玄武门之变,这是错误的。武德末年这场权力斗争,根本无解。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9:42: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