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养女和硕柔嘉公主,22岁郁郁而终(政治牺牲品)
和硕柔嘉公主本来是安郡王岳东的二女儿,后来被顺治挑到皇宫中抚养,视为养女。历史上的和硕柔嘉公主一生就是个政治工具,从六岁起就被指婚给靖南王的孙子耿聚忠,12岁时嫁过去完婚,还生了一个女儿,22岁时就撒手人寰,郁郁而终。
一、历史上的和硕柔嘉公主

和硕柔嘉公主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五月,从小就被从自己的亲身父母的身边带走,是清世祖顺治皇帝福临的养女,她本是安郡王岳乐的二女儿。和硕这个称号早在她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而柔嘉这个称号是她的养父顺治皇帝赐予她的。她一直被抚养在宫中,顺治很喜欢这个干女儿。

电视剧《少年康熙》中,从小就生长在王府大院中的冰月格格就是以和硕柔嘉公主为原型。电视剧中柔嘉公主和少年的康熙皇帝青梅竹马,又被少年康熙深深地爱上,后来被封为和硕柔嘉公主。最后很无奈地嫁给了自己并不爱的、从小跟康熙皇帝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耿聚忠。

历史上,确实有和硕柔嘉公主和额驸耿聚忠这两个人物,不过历史上的和硕柔嘉公主可没那么浪漫,更没有跟康熙坠入爱河。算起来顺治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父亲,在某种名义上和硕柔嘉公主还是康熙的姐姐,而且当初和硕柔嘉嫁给耿聚忠的时候康熙也才四岁,两人之间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爱情。

实际上和硕柔嘉公主是和清朝许多公主一样成了政治的牺牲品,当时为了安抚三藩之一的靖南王,出于政治需要,顺治十五年(1658年),年仅6岁的柔嘉公主下嫁给靖南王耿仲明之孙,耿继茂第三子耿聚忠。但直到康熙二年(1663年)十一月二人才完婚,此时和硕柔嘉公主也仅仅12岁而已。
二、和硕柔嘉公主的女儿

和硕柔嘉公主和额驸耿聚忠育有一女,耿氏,虽被册封为格格,但也因通婚的关系,后来嫁给了康熙朝名噪一时、权倾朝野的纳兰明珠之子——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的弟弟纳兰揆叙。纳兰揆叙也极有才能,年纪轻轻就在朝中当官,再加上家族的威望,可谓是前途无忧,所以耿氏嫁给他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就这样,耿聚忠跟柔嘉公主夫妇又成了清代第一词人纳兰性德的亲家爹、亲家娘。但在乾隆后期,纳兰揆叙仗着自己的家族,大放厥词,反对当时皇室的某些人,得罪了不少人,也多次被贬,此后不在被重用,到了乾隆年间被赐死。在纳兰揆叙死后,耿氏也没有了消息。
三、和硕柔嘉公主郁郁而终
政治婚姻毕竟不是自己选择的,又加上年纪太小,柔嘉公主在结婚后婚姻并不是很幸福,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就去世了,时年仅22岁。这要是在现代还真是大好年华,在那个时代,从小被从亲人身边带走,又从小就被嫁人了,想来和硕柔嘉公主的性格也十分的不开朗了,再加上那个时候的人很少有人长命的。

和硕柔嘉公主和丈夫耿聚忠死后一起被埋葬在门头沟区龙泉镇,埋葬地被当地人俗称为“公主坟”或“耿王坟”。顺治皇帝应该还是很疼爱和硕柔嘉公主的,就算和硕柔嘉公主在死后,她的墓碑也比其她同辈公主的墓碑还要上一程档次,周边风景秀丽,风水极。
韦太后为金人生两子是谁:不知真假(传说是金人造谣诬陷)
说起韦太后大家可能第一时间想起的是唐中宗韦皇后,但是其实历史上还有一个姓韦的太后,她就是宋徽宗赵佶的妃嫔,她原本不是皇后,但是因为儿子赵构成为了赵高宗,所以她就被追封为显仁皇后了,据说她还为金人生了两个孩子,那么这两个孩子到底是谁呢?韦太后为金人生两子是谁我要新鲜事2023-05-13 23:47:0200013牧姓起源和来历:周武王弟康叔受封于牧(以封地为姓)
牧姓主要源自三大起源,一是源自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当时他受封于牧地,子孙便以祖先封地为姓。二是源自上古时期黄帝的梦,他梦到一个人拿着弓弩在驱赶牛羊群,后来也因此找到了力牧和风来辅佐他,而力牧的子孙也就以祖先名为姓。三是源自职业名,春秋时期卫国君主后代以放牧为生,最终形成牧姓。牧姓起源和来历1.源自周武王弟康叔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1:08:130001他:军中第一儒将,黄埔毕业,上将之首,写部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高寿102岁
(说历史的女人——第1801期)开国将帅中,他不是功勋最大的,也不是名气最大的,也不是职务最高的,但他却是绝对传奇的。1955年中南海授衔时,他甚至连大将军衔都没有获得,只当了上将。但他却是上将之首,被誉军中第一儒将;他革命资历非常深,黄埔四期毕业,战绩非常辉煌,是八路军仅有的6位师长(含副师长)之一。不可思议的是,他还是一位文学家,曾以一部长篇小说,获得茅盾文学奖,高寿102岁!萧克我要新鲜事2023-05-20 05:14:240000汉中之战是刘备巅峰之战,若不是盟友背盟,本可灭了曹魏
汉中之战是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之间的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它从公元217年底开始,到公元219年中旬结束,历时近两年。这场战役的结果直接影响了三国之间的势力平衡和战略格局,也决定了刘备能否实现北伐中原的梦想。我要新鲜事2023-11-01 18:49:210000历史上四大明君是谁:汉景帝极为开明(唐太宗文韬武略)
在中国古代,尤其是封建时期乃至近代时期成千上百位皇帝中,最为明智并且最能体察民情做皇帝一共有四位,而这四大明君分别是汉景帝、唐太宗、隋文帝以及康熙皇帝。这几个皇帝不是在位期间有着巨大的成就,就是十分开明理智,并且真正做到了以民为先。在这几个皇帝的统治时期,人民都是极为太平安乐的。作为皇帝,子民安好才是最重要的。一、汉景帝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0:55:3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