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谁,西汉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凿壁借光的故事一直流传甚广,但对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谁却知之甚少。匡衡因为家中贫困,连蜡烛都买不起,借了书看,但只有晚上才有时间看,想出了凿壁借光这一方法,终于成为了一代丞相。匡衡凿壁借光热爱学习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但是方法还要学会灵活变通。
一、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凿壁借光的主人公是谁,匡衡学习好,还很勤奋。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由于匡衡家里很穷,所以他白天必须干许多活,挣钱糊口。只有晚上,他才能坐下来安心读书。不过,他又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于是才有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

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心痛这浪费的时间,内心非常痛苦,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想到了匡衡凿壁借光。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凿壁借光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学习,勤俭节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这个故事也就是人们传颂的凿壁偷光,又做凿壁借光。我们要学习凿壁借光的精神,学习匡衡不怕艰难学习的恒心与毅力,而不能学习他的行为,他的行为本身是破坏公物。
二、匡衡个人资料介绍

匡衡西汉经学家、大臣,元帝时位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匡衡解说《诗经》,能使人眉头舒展,心情舒畅,可见匡衡对《诗经》理解之深。当时身为太子的元帝也对其深有好感,但匡衡的仕途在一开始却并不平坦。

元帝即位后,任用匡衡为郎中,迁为博士,给事中。这时,京城长安一带发生日蚀、地震等灾变,匡衡乘机上书,引用《诗经》表明上行而下效的道理,然后再在百姓中推广道德教化,弘扬礼让仁和之风。匡衡的奏书得到元帝的赞赏,匡衡因此迁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在后几年里,汉元帝十分喜好儒术文辞,尤喜爱《诗经》,曾多次亲自听匡衡讲《诗》,对匡衡的才学十分赞赏,因此任匡衡为御史大夫。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丞相韦玄成病逝,匡衡又代为丞相,封乐安侯,辅佐皇帝,总理全国政务,匡衡可算是因明经而位极人臣的典型。
万历为什么28年不上朝?
解答:万历连续28年不上朝,其中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最普遍的主要是2种,一是万历皇帝的腿部顽疾,导致走路困难,不能上朝,二是万历皇帝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却一再受到大臣的阻挠,因此利用不上朝的方式报复内阁。万历为什么28年不上朝?万历之所以连续28年不上朝,主要是因为: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5:54:210000斧声烛影是真的吗:正史并无相关记载(或为谣传)
斧声烛影事件不是真的,目前并没有可信度较高的史料对斧声烛影有所记载。而关于斧声烛影的记录也大部分存在于野史当中,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斧声烛影事件并不是真实的。许多历史学家以斧声烛影事件为借口认为赵匡胤的死十分神秘,然而实际上,在关于宋朝的正史当中,对赵匡胤的死记录的十分详细,赵光义是不可能像传闻中那样动手脚的。一、正史并无相关记载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3:42:260000李绩在唐朝出将入相 伐刘黑闼击薛延陀 毫无疑问的顶级名将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将领,其中李绩可谓是一位顶级名将。他在历经唐朝盛世的战乱中,以出将入相的身份,屡次征战,打下了彪炳史册的战绩。1、李绩的军事才华李绩被誉为历史上一流的名将,并非仅仅因为他的战功辉煌,更因为他在军事方面的卓越才华。唐朝屡次灭国的过程中,李绩凭借着出色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建立了不朽的战功。我要新鲜事2023-12-25 21:32:140000王安石变法的具体举措:(青苗法、市易法、三舍法等)
在古代有许多能人,这些能人在文学和政治方面都有不少的建树,对后世的人们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今天我们要来说的就是王安石了,他不仅是个文学家,还是一个改革家,他进行的一次变法就被叫做王安石变法,那么王安石变法的具体举措是什么呢?王安石变法的具体举措和影响我要新鲜事2023-05-12 21:37: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