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谁,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谁,诸葛亮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来表达自己的壮烈豪情,因为先主刘备将自己的国家、后代全权交托给他,他如果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都对不起自己的先主。所以鞠躬尽瘁现在多用来表达竭尽所能,对国家忠心耿耿的人。
一、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

经过几年的努力,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以图中原。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

难于判断的,是战事。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这时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局势已定。但是,后来先帝东面与孙吴联合,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的失策。看来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但是,后来孙吴改变立场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

凡事都是这样,难以预料。鞠躬尽瘁的主人公是谁,那就是诸葛亮,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后出师表》作于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大臣们对再次北出征伐颇有异议,诸葛亮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
二、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向后主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为了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正因为本表涉及军事态势的分析,事关蜀汉的安危,其忠贞壮烈之气,似又超过前表。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句,正是作者在当时形势下所表露的坚贞誓言,令人读来肃然起敬。

这份表章作于汉室三分之际,表现了作者兴邦建业,忠贞不二的品格。本文善于表达,通过举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毫无呆板说教之嫌。通读本文,诸葛亮那份为国为君鞠躬尽瘁的精神令后人景仰,一句“死而后已”将那颗赤诚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地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

《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
戴宗为什么跑那么快:有甲马的帮助(施展道术的工具)
水浒传的人物戴宗之所以能够跑那么快,是有了甲马的帮助。水浒传描写戴宗能够日行八万里,戴宗依靠施展道术,类似于赋予魔法一样,脚上绑的甲马就可以帮助戴宗长跑,而且还跑不累,比古代的交通工具和快马加鞭还要快,还要远,也因为如此戴宗有一个外号叫神行太保。一、戴宗为什么被称为神行太保我要新鲜事2023-05-12 11:54:340000古代太监也有官职吗(有官职)
在古代中国,太监作为皇宫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不仅负责皇帝的日常起居,还参与到朝政之中,影响着帝国的命运。太监的身份虽然特殊,但在权力的游戏中,他们也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官职,甚至掌握重权。一、太监与官职:特殊的权力通道我要新鲜事2024-01-31 21:34:220001西汉李广利向匈奴投降后 匈奴发生了一件怪事 至今都无法解释
西汉时期的李广利,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他以外戚身份迅速升至高位,但却以屡战屡败的战绩著称。一、外戚身份的迅速崛起在西汉时期,外戚在朝廷中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李广利的兄弟李延年因触犯律例曾被腐刑处罚,之后被迫在宫廷中照料汉武帝的狗。然而,李延年以其音乐才华博得了汉武帝的宠爱,从而引领妹妹进入皇宫,成为夫人。这一举动使得李家外戚的地位迅速上升,也推动了李广利在军中的崛起。我要新鲜事2023-09-20 21:15:520000秦桧后人给祖先伸冤 被专家一句话怼回(秦桧作恶)
秦桧的后人认为秦桧应该还清了罪孽。南京秦桧后人反对祖先跪拜岳母墓,声称历史已经过去了500多年,该拆除了,专家对此只给出的12个字回应。岳飞和秦桧一直被人们视为忠臣和奸臣的代表,岳飞是南宋时期英勇抵抗外来侵略,忠君爱国的将领,而秦桧却是心思歹毒,陷害忠良的小人。秦桧雕像我要新鲜事2023-07-29 17:39:4000001957年毛泽东率团访苏,赫鲁晓夫问这小个子是谁,邓小平机智回答
寒冷,肃杀,这是伴随莫斯科冬日而生的两个词汇。1957年,莫斯科的冬日却因毛泽东一行人的到来而变得火热。那年年底,毛泽东又一次访问苏联,与赫鲁晓夫就社会主义发展的诸多问题展开交流。而在随行的人员之中,有一位看似默默无闻的“小个子”,却引起了赫鲁晓夫的格外注意。就连毛泽东,也风趣地表示:“看见那边那个小个子吗?他非常聪明,有远大的前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5:50: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