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政君和王昭君的关系,王昭君身居后位长达61年
王政君和王昭君的名字只差了一个字,但是两人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一个是汉朝5代的皇太后,一个是出塞和亲的后宫女子。王政君一生可以说是十分幸运的,她在阴差阳错之下入宫成了妃子,虽然不受宠爱,但却因怀龙子而成为皇后,可惜最后汉朝也断送在她的手上。
一、王政君和王昭君的关系

王昭君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本是平民之女,却因姿色过人被选进宫中填充汉元帝后宫,但是却因为与当时负责皇室后宫妃子画像的画师结怨,其画像不仅姿色平平,还被丑化,因此王昭君一直不被汉元帝宠幸。后因缘巧合,代替汉朝的公主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为两国和平作出牺牲,最后终死于塞外。

而王政君则为汉元帝的皇后,也是汉成帝的生母,她算得上是中国历史上在后宫之位最长的一位女子了吧,她曾任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等职位,时间长达六十余载。在位期间代替皇帝掌握实权,虽无野心但是却因此培养起王氏势力,最后导致外戚夺权,将刘氏江山断送在自己的手中,最终忧愤而死。
王政君和王昭君她们两同为汉元帝后宫女子,王政君为汉元帝诞下一子,之后便不得汉元帝宠幸。而王昭君因为画像一事,数年不被汉元帝召幸,在深宫中她们均是可怜的女子,一是不得离开深宫,二是不得宠幸。

王昭君和王政君的名字很是相似,故会有人错认为她们是姐妹关系,但是事实她们之间的姐妹关系只是于皇帝后宫妃子之间的姐妹。在王昭君入宫之前,她们两个更是毫无瓜葛,没有联系点,之后年仅二十的王昭君出塞和亲之时,王政君已近四十,两人的年纪可以称得上是母女了。
二、王政君历史资料

王政君的妈妈李氏怀着小政君的时候,曾经梦见月亮进她的怀里。等小政君长大后,许配过几个人,还没过门对方都死了。许给东平王当妾,东平王也死了。找人一算卜说,王政君当大贵,且贵不可言。王家开始重视王政君,教她读书鼓琴,十八岁的时候,入宫为家人子。

王政君能够最后当上太后,软硬兼施地让自己的母家兄弟权势炽手可热,并有了着名的“一日五封侯”,可以说全是意外。这是一个非常普通、家常的女人,没有见识、耳根子软、性格软弱,从王政君的一生来看,她甚至可以说是个比较善良的女人。

王政君历经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孺子婴、新朝王莽,是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给五任皇帝当过皇太后的女性。她作为汉朝太后却保不住刘氏江山,眼睁睁地看着侄子王莽篡汉自立。这种原本可以避免的亡国悲剧,既让她悔恨终生,也让历代史学家们叹息不已。

王政君是中国历史上最独特的皇后太后,她一生经历了7个朝代,当过5个皇帝的皇太后,是整个人类历史上都极为罕见的。王政君的一生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说她幸运是她从一个普通的小宫女成为了这样一个身经七朝的神奇的皇太后。说她不幸是他没能保住汉室帝位,让王莽给篡了位,在自责中死去。
中国古代历史上最长的内乱,持续96年,战乱结束后人口仅剩560万
三国时期,群雄辈出,各路英雄好汉,驰骋沙场,争夺领地。不得不说,这种战乱年代是有志之士的天堂,但却是百姓的地狱,生逢乱世颠沛流离,温饱问题无法解决,还要时刻担心自己会身首异处。公元184年黄巾起义时,全国人口约有5000万。但到三国末期也就是公元280年,剩余人口仅有大约560万,也就是说在这96年间,就有4400多万条生命陨落。我要新鲜事2023-07-19 19:36:470004哥舒翰投降安禄山是真是假(假的)
历史上,有许多备受争议的事件,而哥舒翰是否投降安禄山就是其中之一。这一事件涉及到中国古代历史中著名的安史之乱时期,关乎一个将领的忠诚和历史记载的真实性。然而,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和历史学家们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相对清晰的结论——哥舒翰并没有真的投降安禄山,而是受到了误传和历史记载的混淆。我要新鲜事2024-01-06 20:13:580001世界十大狙击手:第一共击毙542名敌军(被称白色死神)
在二战期间涌现了不少优秀的王牌狙击手,他们在战场上的作用有时候甚至能抵得上一个排的兵力,最顶级的狙击手甚至能扭转战局,而世界十大狙击手就是这样,其中世界第一的西蒙·海耶更是夺得了单人击毙敌军人数最多的称号,下面就跟着探秘志一起来看看吧!世界十大狙击手1.西蒙·海耶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1:21:100001129师民运部长养奶牛、种番茄,开“白宫饭店”,让乡亲吃上西餐
1940年,129师民运部部长租了十几亩土地,开始种植西红柿、养奶牛。种植、养殖获得成功后,民运部长又在村里开办“白宫饭店”,做中西结合的菜肴。“白宫饭店”开业后,当地老乡们也品尝到了“西餐”。1931年,旅美留学生张克威从芝加哥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带着妻子回国,准备报效祖国。就在张克威准备大展拳脚时,邪恶的日寇制造了震惊世人的“九一八事变”,随即侵占了整个东三省地区。我要新鲜事2023-04-22 21:54:200000夏朝都亡了 商朝频繁迁究竟是为了躲谁 (军事考量)
夏朝灭亡,商朝频繁迁都,是应更好的维护自身统治和军事上的考量。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之中,有很多的王朝都是在定都之后还选择再次迁都,觉得能够找到更好的地方,例如朱棣迁到北京。当时是有着正当的理由,可是还受到了极大的阻力,有一些官员就是觉得会劳民伤财,耗费人力物力。一般在定都之后都不会再去迁都的,可是在历史上的商朝,确实频繁的迁移都城。迁都5次我要新鲜事2023-04-02 02:27: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