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航员连牺牲都不怕,可他们为何从月球上看地球,会感到恐惧?
宇航员,这是一个令人敬畏和激动的职业。他们是探索未知、征服极限的勇士,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将人类推向了太空的边界。成为一名宇航员不仅需要深厚的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更需要无比强大的心理素质和适应力。
宇航员的使命是将人类的足迹延伸到宇宙的深处,他们是人类进军太空的先锋。他们穿越无垠的宇宙黑暗,挑战极端的重力、真空和辐射环境,以及无尽的寂寞和孤独。他们的身体和心灵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但他们的付出和勇敢使我们能够窥探宇宙的奥秘。

成为一名宇航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经过艰苦的训练和选拔。宇航员选拔过程严格而细致,从身体素质、智力能力到心理素质,每一个方面都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选拔,成为那些飞向太空的幸运儿。
宇航员的训练是一项综合性的挑战,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他们需要学习航天器的操作和维护,掌握太空行走和航天器对接的技巧,熟悉各种科学实验和任务的执行。此外,宇航员还需要接受体能训练和失重环境下的适应性训练,以应对太空中的极端条件。
每一个宇航员在接受任务之前,都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然而当他们从月球上看地球时却感到了恐惧。
登上月球的那些人
迄今为止,亲自登上月球的还只有美国人。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发表了一次历史性的演讲,宣布美国将在这个十年内将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这一宣言为美国登月计划的启动奠定了基础,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和热议。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美国成立了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并投入了大量资源和人力。在1969年实现登月前,NASA已经先后进行了研制可靠的航天器和发动机技术,为后续的登月任务打下基础的刘易斯计划;将宇航员送入地球轨道并安全返回的水星计划。
在这两个计划的基础上,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任务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载人登月。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类,他的脚印永远留在了月球表面。在此之后,美国又进行了数次登月任务,在前后总共6次的登月任务中,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带回了382.7千克重的月壤标本。这些看似驾轻就熟的登月任务,实际上却是一次次的弄险。
以第一次登月的阿波罗11号任务为例,在《飞向月球》书中透露,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当时乘坐的鹰号就差点因为燃料箱漏气而坠毁,两位宇航员很可能一去不回。此外,当时美国高层对这次任务也并无绝对信心,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甚至提前为宇航员们准备了一份悼词,好在是最终没有实际用上。
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当时宇航员面临的风险是比较高的。别的不说,就阿波罗计划其实就出过问题,在早期的阿波罗1号任务中,3名宇航员在地面训练时突发火灾,他们无法逃离登月舱,导致最终全部死亡,此外飞船在发射之后爆炸坠毁的例子也并不算太罕见。因此可以说当时的宇航员实际上个个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然而登上月球的12名宇航员中,有大部分都表示,在月球上看地球时,会感到震惊和恐惧,这是为什么呢?

巨大天体的压迫感
月球的直径约为3,474公里,质量约为7.35 × 10^22千克,从地球上看,月球并不算大,由于反射光的亮度,使得月亮犹如一块白色玉盘,显得非常美观,但反过来就不一样了。
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直径的四分之一,而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约1/81,其体积约为1/49。当宇航员从月球上看地球时,他看到的将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星球。以专业数据来说,我们可以用视直径来描述。
视直径是指一个物体或天体在观察者的视野中所占据的角度大小。它是观察者从视线起点到物体两侧的观测点之间所测得的角度。当物体离观察者更近或更大时,它在视野中所占据的角度会更大,从而具有更大的视直径。相反,当物体离观察者更远或更小时,它在视野中所占据的角度会更小,视直径也会相应减小。
月球视直径大概是0.52度,而地球视直径却可以达到1.9度。在太空中看到如此巨大的天体,它所带来的压迫感自然会使得人敬畏。
月球本身的死寂
除了地球所带来的压迫感外,月球本身的环境就会让人没有安全感。
月球几乎没有大气层。它的大气极为稀薄,无法支撑生命存在或保护表面免受太阳辐射、宇宙射线和小陨石的影响,这使得月球表面充满了撞击坑。而且月球上毫无生机,不仅没有任何动植物,而且本身呈现出灰暗的色调,让人感觉非常压抑。
很多宇航员表示,在月球上远离地球和其他人类的环境,让他们感受到宇宙的无垠和孤独感。这种感觉非常令人不安。我国宇航员翟志刚在太空行走任务之后,也曾对外公开表示:当时真怕地球飘走了。这也证实了身处太空或月球这种死寂的环境会让人没有安全感。
阿波罗8号宇航员比尔·安德斯曾乘坐飞船在月球轨道上飞行,当时他看地球时就感觉地球像是从脚底下升起来一样。他拍摄了著名的“地出”照片,画面中地球就像太阳一样出现在视野中,然而它的生机却远远超过了太阳和月球,而宇航员当时身处死寂的空间里,难免就会出现压抑和不安。

辽阔宇宙的探索之路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然而尽管如此,我们对它的了解却非常有限。自人类第一次登月已经过了半个世纪,我们对月球的了解还仍然停留在表面,月球的地下有什么?月球背面是否有奇特的地形和结构?这些我们都还不太清楚。
相比50年前,我们并没有多知道太多,甚至自美国短时间进行的6次登月任务后,我们就再也没有亲自登上过月球。离我们最近的月球都是如此,其他星球就更困难了。虽然我们发射了大量的探测器去探索诸如土星、火星等太阳系的行星,但短期内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去登陆这些行星去看看。
太阳只是银河系中数千亿颗恒星中的一颗,而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宇宙中少说也有数千亿个,目前飞得最远的旅行者号探测器也不过是飞出了狭义的太阳系,进入了所谓的星际空间。然而它距离太阳系真正的边界奥尔特云还差得远,NASA预计至少还需要3万年左右,它才能真正飞出奥尔特云。
宇宙的辽阔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当我们具备探索宇宙的能力时,我们很可能需要长时间在一篇黑暗虚无的星空中的航行,那时我们是否能克服恐惧和不安呢?
结语
从月球上看地球,宇航员经历了一种非凡的体验,这个新的视角让他们面对着宇宙的无垠和孤独感。他们的视角和透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看到了地球的宏伟和脆弱性。这种新的视角令他们敬畏、恐惧。
然而探索月球只是探索宇宙的开始,若在第一步就被吓得不敢再前,今后还谈何突破?为此也有人担心我们以后无法忍受长时间星际航行的孤独和恐惧,但其实我们大可不必担心。当我们身处那种环境时,我们的敬畏和恐惧是难以避免的,但人类发展至今除了智慧,靠的就是勇气。
回顾我们的进化史会发现,人类的祖先带着勇气决定放弃森林转向草原生活,于是他们成为了最早的人——南方古猿。远古人类自此从主要食草逐渐转变为食肉,我们依靠着智慧和勇气不断挑战比我们体型更强大的生物,从猎物逐渐转变为猎人,直到最后站在地球生物的顶峰,这样的发展历史注定了人类永远不会缺乏勇气。
才不是小米汽车!这中国宾利3秒级破百 续航最高1000公里?
据此前小米汽车官方介绍,小米首款车型将于2024年问世,按此节奏,小米早已开始首款车型的研发,并频频有消息曝光。近日,有网传疑似小米前员工曝光了小米新车消息,并放出一款全新四门轿跑谍照,该消息迅速在网络上疯传,让一众网友信以为真。针对此事,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做出回复称,“如果据说是真的,我就吃了它。”这不仅侧面否认该消息真实性,在其做出澄清消息后,爆料者信息也已删除。我要新鲜事2023-05-14 06:12:160000盘点千家姓罕见姓氏 第一相当耐人寻味很难起名
导语:千家姓中囊括了中国的很多姓氏,但是也有一些是极其罕见的,甚至说出来很多人都不相信,就像千家姓罕见姓氏分别是畜,我,男,徒单,老男,畜姓听起来最奇葩,据说是在当时有一个国家叫做畜国,后来很多人直接以畜作为姓氏,下面就和探秘志一起看看千家姓罕见姓氏。1、畜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5:13:170000毒液2什么时候上映?或定档2020.10.2(屠杀出现)
导语:近日电影《毒液》火爆上映,引发了各界关注,也掀起了一阵“毒液风”。毒液一直都是漫威电影中比较受欢迎的角色,他一直都是一个反派角色是蜘蛛侠的仇敌,但是现在毒液作为电影主角出现,很多网友非常喜欢,看完第一部就想知道是否有第二部续集,假如有那么在什么时候可以上映?下面请看探秘志小编为你分析。毒液2:致命第三者我要新鲜事2023-05-08 10:39:330000人类要飞出太阳系有多难?科学家称有两种危险,需从原子拆分下手
人类经过这么多年的探索,仍然没有办法做到飞出太阳系。科学家分析了有两种风险,一方面无法突破现有的技术限制,另一方面无法解决人类生态循环系统产生的问题。或许我们可以利用原子的力量,让飞行器能够飞出太阳系,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原子拆分。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9:02:570000屋顶为啥装个圆球?竟然这么多人不知道
审核专家:罗会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有没有小伙伴也和小编一样,每次在天台上看风景的时候,注意力都会被房顶上那些不停旋转的金属球吸引。是不是大家也都对这些频繁出没在天台,或是厂房顶上的金属大圆球感到好奇呢?这些圆圆滚滚的家伙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它们又为什么总是在屋顶上出现呢?今天,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小东西的前世今生。无动力风帽我要新鲜事2023-05-13 15:58:09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