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72万光年 天文学家发现超级星团 直径比银河系还大
最近,一支由国际天文学团队组成的科研小组利用平方公里阵列探路者(ASKAP)在一个名为SPT-CL2023-5535的合并星系团中发现了一处引人注目的无线电遗迹。这一研究成果已在预印本平台《arXiv》上发表。

无线电波遗迹是由同步加速器弥散、拉长的射电源产生的,它们能够增进我们对星系团的了解。通常,无线电波遗迹以单对称弧或双对称弧的形式出现在星系团的外围,但与合并冲击有关的射电遗迹数量非常有限。
这些双重遗迹能够提供关于星系团合并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的信息,因此天文学家对这类物质格外感兴趣。
位于澳大利亚西部沙漠的平方公里探路者阵列射电望远镜发现了一个名为SPT-CL2023-5535(简称CL2023)的大质量合并星系团。该星系团的红移值为0.23,直径达到了72.2万光年,相比之下,我们的银河系直径只有10万光年。
之前的研究中发现了该星系团存在着弥散射电源,但由于观测时的空间分辨率不足,附近几个星系团中也存在明亮的射电源,无法确认无线电波是否来自于CL2023,因此相关假设尚未得到证实。
最近,由韩国延世大学金兴汉领导的一个天文学小组重新启动了对CL2023的研究。他们利用平方公里阵列探索器-宇宙演化地图(EMU)对CL2023进行了深度且高分辨率的无线电连续谱观测。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这个合并星系团的内部确实存在着一个无线电遗迹。托洛洛山美洲洲际天文台的布兰科望远镜和NASA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对CL2023进行了更详细的观测,并对一些数据进行了补充。
论文中指出,在合并星系团SPT-CL2023-5535中,ASKAP-EMU测量结果(800088 MHz)发现了星系团的红移。研究还发现,CL2023中的无线电波遗迹从星系团开始,向南北方向延伸了大约160万光年。它位于射电晕的西侧边缘,并与星系团内的气体相重叠。整个射电晕从CL2023开始向东西方向延展,形成了一个大小为1.6x320万光年的区域。
同时,天文学家测得遗迹TO在1.4 GHz的射电通量密度为12.0 mJy,综合光谱指数为-0.76。根据这些数据计算,遗迹的射电通量密度约为16.2,这进一步证实了CL2023确实是一个大质量合并星系团。
根据研究中提供的信息,SPT-CL2023-5535(CL2023)是一个大质量合并星系团。尽管研究中没有明确给出该星系团的质量估计值,但可以通过星系团的直径来推测其可能的质量范围。

根据研究中提供的数据,CL2023的直径为72.2万光年。星系团的质量通常与其直径有关,因为质量更大的星系团通常也更大。然而,质量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取决于星系团的形态、动力学状态以及其内部的物质分布。
一种常用的估算星系团质量的方法是使用X射线观测。然而,在提供的信息中,虽然提到了使用了NASA的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对CL2023进行了观测,但并没有提供具体的X射线数据或质量估计值。
因此,没有足够的信息来准确地确定CL2023星系团的质量。要得到更准确的质量估计,可能需要进一步的观测和分析。
冥王星为什么不是行星,冥王星降级原因/太瘦是关键
对于冥王星,大家肯定不陌生,因为它是目前为止第一个降级的存在,在2006年被科学家从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除名。对此,许多新科谜很好奇:冥王星为什么不是行星?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解惑,并顺带告诉大家冥王星的卫星、冥王星温度等方面的知识,一起去看看吧!一、冥王星为什么不是行星,太瘦了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7:55:170000戚家刀是谁发明的 戚家刀有什么特点(戚继光)
我要新鲜事2023-06-28 22:28:010000覆盖90%人口 中移动:已实现5G规模全球领先
快科技6月27日消息,在“5G创新引领,数智融合共赢”技术创新论坛上,中国移动副总经理李慧镝表示已经实现5G规模全球领先。李慧镝表示,5G商用四年来,中国移动深入实施“5G”计划,构建繁荣5G生态。无线网已部署商用基站超过170万站,人口覆盖率超过85%。随着今年36万5G基站的建成,人口覆盖率将超过90%。5G终端客户数达4.8亿,5G网络分流比超过50%,5G商用案例超2.3万个。我要新鲜事2023-07-12 14:13:460000万圣节习俗(民俗节日)
万圣节是许多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在在这一天基本上都是小孩子们的狂欢,许多爱国的幼儿园,小学都会组织举办一场万圣节活动,可以看到很多可爱的妖魔鬼怪。非常有趣。那么万圣节有哪些有趣的习俗呢?我要新鲜事2023-05-14 21:19:420001中国空间站离子电推优势何在?抛弃化学燃料,将超越美国空间站?
电推力器具有比冲小、能耗低、推力小的特点,但与化学原料相比,重量和体积更小,因此广泛应用于空间探索领域,主要功能是推进。电推力器的性能主要由三部分决定:比冲、放电电压和工质利用率。所以我们在评价它的性能时,会参考推力、比冲、效率。早在2014年2月1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10所就表示,经过他们的自主研发,我国首台200mm离子电推进系统经过飞行验证,已经连续工作超过10000小时。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1:43: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