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比亚 Z50 Ultra 体验:特别的皮囊?有趣的灵魂?

这绝对是近两年来设计 ID 最硬朗的主流类手机了 —— 努比亚 Z50 Ultra。特别是近年来各家手机厂商使劲拼手感、温润设计后,那些线条凛冽、设计硬朗的手机似乎不复返。而努比亚 Z50 Ultra 的出现,无疑击中了一众方正「板砖机」爱好者们的审美。


这一次努比亚是将棱角分明的机身设计,跟屏下摄像头全面屏两大设计 ID 结合了 —— 直上直下的小 R 角金属中框、纯平的 UDC 全面屏 AMOLED 面板边缘带 2.5D 玻璃的小收边 —— 帅是真的帅,但一定程度上牺牲了手感也是真的,但管它呢,市面温润手感的手机已是千篇一律,特别的手机看起来爽就够了。

努比亚 Z50 Ultra 的背面,一定程度延续了 Z40S Pro 的设计,手上的黑色版本,整个背盖以黑色玻璃磨砂质感为主,表面透着如夜间平静海面上涟漪拂过的闪光,谓之「夜海」,而另一种亮面玻璃的材质在摄像头装饰模块上将其一分为二,犹如夜海海平线上幽静的天空 —— 如此背面设计你觉得如何?

这是一块就仅用眼看上去就很帅的屏幕,一块颇为方方正正的、无挖孔的、窄边框的、搭载 UDC 屏下前置摄像头和屏下指纹识别的 6.8 英寸全面屏,努比亚将其称作「Neovision UDC 全面屏」 —— 视觉上的满足感也不用我多言了,相信你隔着屏幕看照片也能感受得到。


这块屏幕来自京东方,我们实验室显微相机拍摄到的像素排列如下,是显示效率较高的蓝钻排列。

▲ 普通显示区域子像素排列
而屏下摄像头区域的像素排列的密度不变,子像素的大小会略有收缩如此处理就不会产生像三星窗纱般的显示效果了,可以说日常正常使用是不会感知到 UDC 区域存在的。

▲ UDC 区域边缘子像素排列
而我们实验室也测了这块屏幕的表现,首先是亮度,手动亮度最高 586nits,而外界强光激发下来到 749.83nits,属旗舰面板的表现,但仍有可提升的空间。

色彩方面,还有努比亚传统的默认「鲜艳」,可选的「标准」和「柔和」三个色彩模式,且都支持色轮模式的色温调节,可自定义程度高 —— 其中默认的「鲜艳」模式默认的白点色温 7769K,视觉上会稍稍偏冷;「标准」模式和「柔和」模式的默认白点色温风格上则稍暖,分别测得 6837K 和 6827K。
不过更重要还得看三种模式的色域覆盖以及色准,先看默认的「鲜艳」模式,正如这个模式以「艳丽色彩」为追求的定位,测得其拥有 106.96% 的 NTSC 色彩空间容积覆盖(理论越接近 100% 越好),该色域下的色准,看 124 色的平均 ΔE2000(理论越低越好,下文简称 ΔE)为 5.1,表现符合该模式的定位。

「标准」模式和「柔和」模式在这方面的数据上的表现不错,像「标准」模式测得有 101.25% 的 P3 色彩空间容积覆盖,色准方面,ΔE 控制在 3.27 —— 这对 P3 标准色域来说表现不错。而「柔和」模式,则测得有 100.93% 的 sRGB 色彩空间的容积覆盖,跟 sRGB 色彩空间的耦合度高,且 ΔE 压至 1.81,色准高。
另外,这块屏幕支持高频 PWM 调光,频率 1440Hz,实测大概在 50% 以下的 UI 亮度生效。除了高频 PWM 调光,这块屏幕在护眼的方面,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蓝光防护,我们实验室测了这块屏幕的光谱分布,其中蓝光波峰做了迁移,蓝光波峰所在的波长测得 460nm,基本避开了公认有害蓝光波长区间。

另外我们也对系统提供的护眼模式做了光谱分析,50% 档和 100% 档都做到了蓝光能量的大幅下降,不过视觉上看这块屏幕会难以避免地呈暖黄的观感。

除了这块「完整」的全面屏,影像其实也是努比亚 Z50 Ultra 的主打卖点之一。

这枚等效焦距 35mm 的主摄像头已经成为如今努比亚最大的一张标签了,之前努比亚从 Z40 Pro 开始,就将 35mm 等效焦距作为真·主摄来使用,往后的 Z40S Pro,还有同代的 Z50 依旧延续着这一「传统」 —— 目前市面上也似乎独此一家。

努比亚 Z50 Ultra 这边这枚 35mm 端摄像头用的是 IMX787 传感器,定制了整套的镜片,镜片组为 7 树脂镜片,且都用上了新的光学镀膜来防眩光;另外还有一枚 6400 万像素的 85mm 潜望式长焦端,和一枚 5000 万像素的 14mm 超广角微距端 —— 三摄无凑数,而环形补光灯内还藏了一颗多通道多光谱 Flicker 传感器以提升色彩感知能力和抗环境频闪能力。

我们实验室也测试了这枚主摄的客观表现,数据还算不错 —— 例如反映动态范围的 DR 值测得「12.04」,证明 Z50 相机在暗光环境下的明暗动态范围还是足够的。

而 Shading 值为「0.4」,它反映的是整个画面的均匀度,其数值越小表示画面越均匀,当然,看上面三维坐标分布图更直观,边缘下垂越多的话黑边会越严重,Z50 Ultra 不算突出,但在合理范围内。
最后是噪点,VN(1) 1.5、VN(2) 1.1 和 VN(3) 1.1 这三个值能反映 Z50 Ultra 暗光下有比较理想的噪点控制。

只看数据还是太干了,还得从实际出发用样张说话 —— 首先是这枚 35mm 的主摄在白天的样张。










总的来说,Z50 Ultra 在白天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温暖的,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较通透,且曝光较准确、明暗对比也有较接近肉眼的还原,放大看细节还原也还算不错,不过还是在拍摄色彩较强烈的物体时,饱和度会有所提升,这应该也是 nubia Neovision 影像风格的一部分。
接着是光线较复杂的室内或夜间环境拍摄的样张,Z50 Ultra 的表现并不激进,没有刻意去提升整体的亮度,反而是更忠于肉眼所见的明暗关系,更加切合实际,不过夜间色彩的部分还是延续了白天较温暖的表现。






除了 35mm 端主摄,这枚 85mm 的长焦端在日间光线较充足,以及夜间光线尚可的环境下表现也是不错的,成片的素质也挺高,色彩上与主摄统一,可以给个好评:









14mm 的超广角端也有还算不错的表现,这里就不赘述了。





对了,相信有不少人会关注 Z50 Ultra 正面屏幕下的这枚 1600 万像素前置摄像头表现,那么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两组前置摄像头的自拍,大家觉得表现如何呢?



作为一个有电竞基因的品牌,Z50 Ultra 骁龙 8 Gen 2 在游戏方面的表现会如何呢?

继续请出我们的老朋友,《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和《原神》,先说结论吧,两个字「平稳」。
像《王者荣耀》,三个帧率模式都是顶着满帧,甚至是稍微超帧跑的,曲线一马平川,数据上无录得肉眼可见的帧率抖动,3~4.7W 的平均功率不算低,但最高温度控制在 39℃ 以内还算可观。

《和平精英》现阶段还没给努比亚 Z50 Ultra 开放 90fps 的模式,所以 60fps 模式的表现也很稳,无帧率抖动,平均帧率 59.96fps,平均功耗也能控制在 3.7W 的水平,机身温控也比较理想。

至于大魔王《原神》已经被今年一众旗舰机「磨平了棱角」,努比亚 Z50 Ultra 也不例外,平均帧率 59.53fps,帧率曲线看起来挺笔直的,只有 4 次较严重的抖动,关键是渲染分辨率能来到 720p 的水平,机身发热最高在 45.7℃ 上下也合理。


努比亚给 Z50 Ultra 配了一块 5000mAh 容量的电池,配合最高 80W 的快充功率,我们实测从 Z50 Ultra 1% 电量起充,5 分钟能开始脱离低电量的警告,来到 20%,第 10 分钟能来到 39%,最终在第 32 分钟完成充电 —— 这充电速度在今天看来虽不是顶尖的,但已绝对够用了。

至于续航,还是我们熟悉的「五小时续航测试」模型,满电的努比亚 Z50 Ultra 一轮下来最终能剩余 66% 的电量,表现可以说很不错;其中游戏阶段是当中的耗电大户,但也就耗去了 6% 的电量,也在游戏阶段录得了整个测试过程的最高温,正、背面分别 38℃ 和 37.5℃ —— 如此看来 Z50 Ultra 的这套散热系统、MyOS 的性能调度和骁龙 8 Gen 2 平台的配合做得还是不错的。


不过,夜间开启努比亚 Z50 Ultra 的移动网络,保持基本的 app 于后台运行 8 小时,模拟测试夜间睡眠待机的表现,最终手机剩余 96% 的电量,名义上耗了 4% 的电量,这方面倒还有可提升的空间。

确实,2023 年我们有太多被视为「全面」的旗舰可以选择了,放眼望去几乎每一台旗舰手机都是「完美」而「均衡」的,它们遵守着「隐形公模」的「现代旗舰」设计范式,走着最稳、价值最大化的优化道路,也正因如此整个市场也似乎失去了些有趣的灵魂,和特别的皮囊。

努比亚 Z50 Ultra 作为一款诞生于 2023 年的旗舰,有着别的旗舰没有的、特别的 35mm 主摄、UDC 全面屏、方方正正的「板砖」机身设计,就是要说它有着不同的灵魂和躯壳 —— 它注定不是主流的,但作为一款诞生于 2023 年的旗舰,其性能、影像、显示、续航等等,已对得上「旗舰」的名号,只是这样的灵魂和皮囊又能否吸引到你呢?
妊神星为什么是椭圆?妊神星的独特之处
导语:由于在超级碰撞下产生的,所以根据计算妖神星可能是呈现着椭球形的状态,而且长半轴是短半轴的两倍长,像是一个被压扁的雪茄烟,它是太阳系的太阳系的第四大矮行星,在2004年被正式发现,不仅表面可能有甲烷冰,而且它也是太阳系中旋转最快的天体,下面就和探秘志共同了解认识下这个行星吧。妊神星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3:01:040000为什么麻雀越来越少了(环境导致)
我要新鲜事2024-01-08 20:53:020001为给人类探路,50年前被科学家送上太空的动物们的结局是什么?
在1961年人类首次进入太空之前,科学家们先是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比如猫、狗、猴子等动物,将它们送入太空,观察反应并记录了大量数据,为后来的人类安全进入太空提供了宝贵经验。不少动物都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然也有安全返回地球,健康生活的。首次进入太空的动物—小狗莱卡我们知道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是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自然进入太空的第一种动物也是苏联人完成的,是一条名叫“莱卡”的小狗。我要新鲜事2023-08-03 19:48:530000带着矿石的飞船在追赶地球,距离仅剩1300万千米(隼鸟2号)
从上世纪开始,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的太空探索外层空间的不再是只有冰冷的小身体,和一些先进的生物,在阳光下飞行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以外的旅行者,朱庇特和朱诺围绕,天问飞往火星1,准备访问柯伊伯带小身体的新视野,有更多的探测飞船水星比你还记得,但最引人注目之一是日本Hayabusa2带着小行星的矿物回到地球。我要新鲜事2023-05-14 13:08:500000最新的研究可以证实 宵夜容易增加肥胖风险(宵夜肥胖)
宵夜会导致人体能量过剩从而造成肥胖。如今人们的节奏越来越快,很多人白天都要忙于工作和学习到了晚上才是人们真正开始生活的时间,有不少人都会选择在下班之后出去和朋友们聚会,或者是去酒吧。玩到十一二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过到这个时候人们经常会感觉到肚子比较饿。大多数人都会在玩完之后或者是感觉到饿的时候,出去吃一顿宵夜,但是科学家最新的研究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吃宵夜我要新鲜事2023-10-07 20:09:5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