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灾后重建现场 挖出金丝楠木棺(珍贵古墓)
我要新鲜事2024-01-18 20:12:026阅
灾区意外发现的古墓出现珍贵的金丝楠木管材。汶川地震以后,在四川雅安灾后重建的施工现场,挖掘机无意中挖出来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现场,只见棺材的盖板已经部分显露,专家一眼就看出这是一口楠木棺材,这意味着墓主人生前一定非富即贵。为了堡护墓中可能存在的珍贵文物,抢救性发掘随即展开。

出土玉器
清理掉地表的封土以后,墓葬规模不大,呈现出简单的长方形。清理掉墓室中的淤泥以后,出现了一把青铜剑,尽管在地下埋藏了上千年,出土的时候依旧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剑身前窄后宽,中不隆起,剑刃上还有劈砍的痕迹。古人讲究视死如是生,这把青铜剑一定是墓主人的生前最爱,因为在旁边还出土了两块玉器,一块为菱形,另一块为圆形。

另一古墓
经专家鉴定,菱形玉器叫做剑币,圆形玉器叫做剑首,分别装饰在剑鞘和剑柄之上。在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剑士身份的象征,墓主人生前至少是个士大夫。在专家潜心研究青铜剑的时候,考古工地传来消息,另一座古墓被发现了。更让人激动的是,墓中还保存有一口完整的棺材。工地发现古墓的消息吸引了大量的围观群众,这给考古队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专家决定将棺材整体打包运送到实验室进行室内开棺考古。

化作淤泥
打开棺材后只见棺内充满了金黄色的淤泥,考古队员用专业的考古工具小心翼翼的刮开淤泥,突然一抹红色显露了出来,经过化学检测,红色物质是硫化汞,也就是民间常说的朱砂。除此之外,淤泥中还有木炭和香茅草。看来,墓主人在下葬。前曾被防腐处理过,可惜由于年代太久,墓主人的尸身已经尘归尘,土归土,化作了一滩淤泥。
0006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林鹄:永不加赋的背后
一八九八年,大清光绪二十四年,按照干支纪年又称戊戌,正当康有为上书要求变法的同时,湖广总督张之洞刊行了著名的《劝学篇》,核心内容之一是教导国人忠于朝廷。为此张之洞列举了大清超越历代王朝的十五项仁政,其中首屈一指的是“薄赋”—老百姓纳税少,主要证据就是康熙五十一年(一七一二)昭告天下的“永不加赋”国策。《劝学篇》(来源:nfpeople.com)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1:19:070002唐朝盗墓者将斧头遗留西汉王墓中,“鬼吹灯”现象被证实确实存在
唐代盗墓者留下一把斧子本文作者倪方六盗洞有方、圆之分(见《危险的盗墓江湖,怎么盗有讲究,父子搭档为什么要让儿子入盗洞?》一文),但打开棺椁的盗洞,大多是是圆形的。现代考古人员在发掘古墓时喜欢使用“大揭顶”的方式,就是把墓从上到下完全挖开,这实际是一种破坏式考古,非议多多。在安徽六安发现的六王墓古墓时,考古人员会采取了这种手段。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2:54:510000诚征“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展示推介系列活动合作单位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2:52:510000荐书 |《中国考古学:走近历史真实之道》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12: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