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伐字:甲骨文改写认知 难怪金文中不说“武王伐纣”
周初金文中的“武王征商”与“武王克商”一词,实际上是指武王征讨商朝政权的行动,而不是我们常说的“武王伐纣”。早期的文献和考古资料提供了更早的证据,例如著名的《利簋》青铜铭文中记载着“武王征商”的字样,表明武王出征商朝。古代的书籍非常注重每个字的含义和深意,那么为什么在周初的金文中使用“征商”或“克商”,而不是“伐纣”或“伐商”呢?其中一个原因与对“伐”字的误读有关。

一、为什么周人选择使用“征商”或“克商”
“征”一词的本义是征讨,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因此“征商”意味着征讨商朝政权。而“克”字表示战胜,最早也出现在甲骨文中,因此“克商”意味着战胜商朝。也就是说,先有武王征商,后有武王克商。
根据相关的史料(包括出土文物)记载,周人出征时的旗号是“武王征商”,但在战前的宣誓动员中,周武王将矛头指向纣王,并宣读了纣王的四大罪状。牧野之战后,周人称之为“武王克商”。
这里存在一个疑问:周武王在出征的名义上选择了“征商”,但在战前宣誓时,并没有批评商朝,而是针对纣王。

二、为什么不选择“武王征纣”
原因很简单,如果将周武王出征的旗号定位在“征纣”,那么在击败纣王之后,会面临一个问题:是让商朝继续存在,让一个商朝的人接替王位,还是直接推翻商朝?选择“征纣”的旗号会留下很大的政治隐患。
1、从政治利益最大化的角度看,当时商朝已经岌岌可危,周人胜算极大,对于武王来说,最有利的政治旗号无疑是“征商”,直接推翻商朝统治,因此当时没有选择“征纣”。
至于名义上的“征商”,实际上是在宣言中选择了“征纣”,背后的逻辑是因为纣王有罪而征讨商朝。
2、从“伐”字的角度看,周人当时不太可能直接使用“伐纣”。问题在于,既然周武王的目标是商朝政权,为什么不使用“伐商”,而使用“征商”?这与当时对“伐”字的理解密切相关。
3、“伐”字由人和戈组成,从古至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从构造的部分来看,可以大致理解为战士携带武器戈出征。例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伐”的构造类似于人手持戈矛,表示武力出征。
4、在周初的金文中,出现的“伐”字形状与现代的“伐”字相差较大,无法明确表示出“人”和“戈”的结构。因此,如果在金文中使用“伐纣”或“伐商”,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混淆。为了避免歧义,周人选择了使用“征商”或“克商”这样更为明确的表达方式。

周初金文中的“武王征商”与“武王克商”一词实际上是指武王征讨商朝政权的行动。选择这样的字词表达方式是基于政治利益最大化的考虑,同时也与当时对“伐”字的理解有关,避免了使用造成歧义的字形。
大寒节气后农村人都会做啥?有一事穷富都必会去做,不做晦气
“大寒”节气后古人都会做什么?本文作者倪方六今天(2018.01.20.)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前一篇我谈过大寒(详见《大寒时为何会觉得没有小寒冷?搞了半天,大家都弄错了》一文),作为最后一个节气,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要过年了,这在过去的农村很讲究!那么,这节气后过去人都会做什么?(冰天雪地的农村)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4:41:030000李济:中国上古史之重建工作及其问题
一部能说明中国民族文化之原始的上古史,是现在一般人渴望好久的了。但是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却有若干不同的看法。现在从事这一工作的人相当多;各有不同的见解、立场以及成绩。今天我要讲的,是把本人参加过或是自己熟悉的工作,加一点分析,向诸位先生求教。0000中国考古学的鼻祖 结果被自己后人盗墓(考古鼻祖)
吕大临设计的家族墓穴被自己后代打开。北宋著名金石学家吕大林出生于陕西蓝田的一户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他的父亲做过郎中,祖父则是太常博士,三个哥哥更是早早就登科及地,成为了朝中的官员,而吕家也因此成为了蓝田最有声望的家族考古鼻祖我要新鲜事2023-02-26 03:25:340000江苏工厂挖出棺材 找出大量女性文物(女性墓葬)
考古队在工厂找到的宋朝古墓中有大量女性文物。在江苏省常州市的西窑村一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工地,施工队意外挖出来一口保存十分完好的棺材。考古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工地,并对发现棺材的地方进行了初步的勘察,发现棺材露出来的部分有着鲜艳的红色,在淤泥和填土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陪葬品我要新鲜事2024-01-22 19:57:210004长沙马王堆女尸“全面体检”,评估以前保存情况,还能保存多少年
马王堆古尸还能保存多少年?本文作者倪方六1972年,距今两千多年的汉朝古尸(女尸),在马王堆出土,轰动国内外。48年了,已过去近半个世纪。这具中国最著名古尸目前保存情况如何?还能保存多少年?马王堆古尸的出土,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当时正处于那个特殊年代,但古尸的保护仍得到了当时国家最高层的关注和重视,国家组织了国内十几所重点医学院校来长沙,对古尸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20:3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