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竹简证实:马陵之战另有内幕,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战国初期,魏文侯率先进行变法,建立了强大的魏武卒制度,从而成为“战国第一霸”,当时是“天下苦魏久矣”。
数十年后,孙膑横空出世,率领齐军连胜两场,尤其是马陵之战,一战歼灭十万魏军,杀死魏大将庞涓,俘虏魏太子申,重创了魏国,改写了战国局势,从此魏国沦为二三流国家。
对于改写战国局势的马陵之战,史记描述得非常神奇,先在马陵道击杀了轻兵冒进的庞涓,后是“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重点突出孙膑用计击杀庞涓,然后似乎在极短的时间内,齐军乘胜攻击魏军十余万的主力,且一战而胜之。
但荀子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魏武卒比特种兵还特种兵,是战斗力非常强悍的身经百战的一支铁血强军,却被齐国在短时间内“乘胜尽破其军”,是不是过于夸张、过于不可思议?
随着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一批又一批战国竹简横空出世,人们发现司马迁在描述马陵之战时,果然过于想当然,真相其实非常残酷,远非史记描述的这样。
桂陵之战时,孙膑擒获庞涓,魏国损失不小,为了弥补损失,魏国休养一段时间后攻打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中最弱的一个,韩国肯定打不过魏国,于是就向齐国求救。而齐威王野心勃勃想要称霸诸侯,随后派兵支援韩国,采取的是围魏救韩的战略,直接派兵攻打魏国,不久后齐魏爆发马陵之战。
根据《史记》记载,齐威王以田忌、田婴、田朌为将,以孙膑为军师,率军攻魏救韩,然后孙膑使用“减灶诱敌之计”,将庞涓吸引到了利于埋伏的马陵道,最终一举歼灭庞涓率领的先头部队,随后“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
然而,从考古出土的战国竹简来看,无论是齐国指挥官,还是战争过程,《史记》都搞错了。

首先,齐军主帅是谁?
《史记》记载:田忌、田婴、田朌为将,孙膑为军师,田忌排在第一,说明他是马陵之战的齐国最高指挥官。
《战国策·魏策二·齐魏战于马陵》记载:“齐魏战于马陵,齐大胜魏,杀太子申,覆十万之军。”文中没有指出齐国统帅,马陵之战过程也极为简略。
《战国策·齐策一·田忌为齐将》记载:“田忌为齐将,系梁太子申,禽庞涓。”文中记载的是田忌为将,与史记的一致。
但东晋时盗墓贼挖出的魏国竹简——《竹书纪年》记载:“梁惠王(魏惠王)二十六年,与齐田盼战于马陵。”
唐代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指出:纪年(竹书纪年)云“梁惠王(魏惠王)十七年,齐田忌败梁于桂陵,至二十七年十二月,齐田盼败梁于马陵。”也就是说,桂陵之战的统帅是田忌,但马陵之战的统帅是田盼。
因此,综合史书与考古文献,现代公认为马陵之战中,田盼为齐军统帅,田婴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考古文献不支持田忌为将。至于中途换将,换成田忌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临阵换将”往往是兵家大忌。

其次,马陵之战的过程如何?
按照史记记载,马陵之战中,孙膑先是歼灭冒进的庞涓率领的先头部队,然后乘胜尽歼魏军,几乎转瞬之间分出胜负,没有什么纠缠对峙,但庞涓率领的先头部队人数不会太多,至多一万人,魏国还有九万身经百战的主力,齐国如何能乘胜一举全歼?不能说不存在这种可能,但当时主力都是步兵,且魏武卒本身身经百战,大概率很难乘胜一战而被歼灭,因此《史记》对马陵之战的描述应该并不是真相。
上文司马贞引用《竹书纪年》:马陵之战爆发于魏惠王26年,但在魏惠王27年12月才分出胜负。也就是说,马陵之战打了至少一年多,最终田盼击败魏军,俘虏魏太子申,也有其他记载说杀死了魏太子申。
既然打了一年多,那么明显就是有过长期对峙,司马迁的描述无疑不可信。关于齐魏对峙的过程,银雀山汉简有所揭示。
上个世纪,在山东银雀山汉墓中,出土的《孙膑兵法·陈忌(田忌)问垒》里记载:“用此者,所以应猝窘处隘塞死地之中也,是吾所以取庞(涓)……而禽(擒)太子申也。”所谓“陈忌问垒”,顾名思义,讲述的是如何进行堡垒攻防战。
结合《竹书纪年》与《陈忌问垒》来看,在马陵之战中,齐魏修筑堡垒长期对峙,但魏国可能位于死地之中,遭到齐国长期围困,或被断粮、或被断水,加之其他魏军无法救援,最终十万魏军才会被齐国一举歼灭。
其中,可能还发生了非常可怕的事情,比如像白起在长平之战坑杀俘虏一样,齐国坑杀了部分投降的魏军,否则很难解释一举歼灭十万魏军。
实际上,先秦时的大规模战争,在缺乏骑兵突击的情况下,往往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分出胜负,往往需要长期对峙,比如我们熟知的长平之战,就耗时长达三年。也就是说,战国大规模战争时,长期对峙之后分出胜负才是常态,转瞬就能分出胜负不正常。

总而言之,从出土的战国竹简来看,马陵之战的齐国主帅是田盼,双方对峙长达一年多,因为魏军处于不利地形,最终被齐国围困而全歼,这也就推翻了《史记》中的部分内容。
笔者怀疑,《史记》中关于孙膑杀庞涓的记载,可能也不太可信,当时孙膑使用“减灶诱敌之计”,第一天十万个做饭灶台,第二天五万个,第三天三万个,庞涓见之武断地认为“齐军懦弱,已经逃掉了一大半”,随后违反用兵之道,又鲁莽地不顾天黑与险峻地形追击齐军,最终一头扎进埋伏圈。作为当时身经百战的将军,孙膑如此夸张的减灶,以及不顾地形险峻的冒黑突进,庞涓真有如此之蠢吗?因此,马陵之战杀庞涓的过程,存在很多臆测成分,应该是司马迁根据民间传说描写的,不可当真。
夏商周王朝更迭与考古学文化变迁(李伯谦)
李伯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是当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首席专家,也是后续的文明探源工程的一大推手。今日看到当年李先生一篇文章,集中代表李先生对夏商周三代王朝与考古学文化关系的观点和看法。现摘录如下,有兴趣的可以读读,受益匪浅。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其建立与更迭过程及其与考古学文化变迁的关系,对于深入认识三代文明的特质具有重要意义。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2:15:090007安徽历年十大考古新发现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1:51:110001「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安丘画像石墓
东汉晚期大型画像石墓。位于山东省安丘县董家村北。1959年发现,1960年山东省博物馆发掘。墓中画像构图复杂,形象生动,技法多样,集汉画像石艺术之大成。这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画像石墓之一。墓主姓名无考,应为当时的高官显贵。墓室全部用预制石材构筑,由甬道和前、中、后三室以及一耳室、一侧室组成,长14米,宽7.91米。共用石料207块,其中103块刻有画像。墓中随葬品已被盗一空。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0:07:350000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到底算啥官?盗墓贪宝取女尸金钏连手臂砍下
原题:南朝皇帝刘子业盗墓(下)本文作者:倪方六上篇说了中国历史上惟一一位“鬼吹灯”迷皇帝刘子业重口味的事情,这里继续往下说,看看他和他的“盗墓时代”是怎样的一种乱象。竹林堂“闹鬼”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7:42: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