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俄国学者于蒙古发现突厥石碑 内容证实:大唐强大到可怕
1899年,一群俄国学者在蒙古进行考古勘察,试图找到证明古代中国臣服于周边国家的确凿证据。这个探险团队的目标是挖掘历史的深层痕迹,以解开中国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复杂历史关系。然而,当他们在蒙古地区发现了一块古老的突厥石碑后,事情开始变得令人意想不到。这块石碑上镌刻着多国文字,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谜题。但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些俄国学者在阅读石碑上的文字后,突然面色一变,一位学者指着文字说:“不可思议,大唐强大到可怕!”

突厥族群起源于蒙古高原,自公元546年突厥统一铁勒各部,并迎娶西魏长乐公主后,突厥开始崛起,将其军事力量扩展至中亚地区。此后,突厥巧妙地在北周与北齐两大王朝之间游走,通过建立政治关系来获取军事支持。
几十年来,尽管隋朝皇帝采取了一些巧妙的策略来削弱突厥内部团结,但突厥一直对中原抱有贪婪的野心。在隋炀帝统治末期,突厥再次趁机向北方的统治者提出合作,声称“王朝即将倾覆,不如你我通力合作,各得渔翁之利!”的提议,导致多个北方统治者背叛中原,转而投效突厥。
突厥的崛起使其在中原地区无可匹敌。即使李渊和李世民这些战功赫赫的唐代皇帝,也被迫向突厥低头。在李渊发起建立大唐帝国的时候,他甚至亲自前往突厥首领,请求突厥的战马来协助夺取江山。

突厥的反复行为让李渊父子在建立大唐时遭受了挫折。突厥突然进攻长安城,希望坐收渔翁之利,却没有料到大唐会在这场战斗中失败。这场失败让后来的西方学者对大唐盛世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即使到了19世纪末,西方学者仍然怀疑大唐的辉煌。他们积极参与周边国家的考古工作,试图找到大唐盛世的薄弱环节。
命运巧合的是,就在西方学者试图质疑“大唐盛世”时,俄国学者在蒙古偶然发现了一块古代石碑。这块石碑上刻有文字,为西方学者提供了一个机会,以解开大唐盛世的谜题。
这一切源于一个名叫阚特勤的人。公元630年,唐太宗突然发动军事行动,袭击突厥。在李靖的领导下,唐朝军队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东突厥被迫宣告亡国。东突厥的得意之将阚特勤不堪其辱,他曾自信满满地说:“给我几天时间,我一定能将唐朝军队打得再次臣服!”但事实证明,东突厥内部已经被唐太宗削弱,阚特勤的信心最终化为泡影。

阚特勤去世后,突厥的光辉逐渐褪去,不得不再次向大唐称臣。在唐太宗的许可下,阚特勤的哥哥毗伽可汗撰写了长篇祭文,纪念他的兄弟,并在唐朝工匠的协助下,将祭文雕刻在阚特勤的墓碑上。为了表明对突厥的友好,唐太宗自己也参与了碑文的创作。这块名为《阚特勤》的墓碑上刻有突厥语和中文两种语言。
在碑文中,毗伽可汗表达了突厥对唐朝的忌惮和不满,但唐太宗的御书则强调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这两篇文献截然相反的观点让西方学者感到困惑,但更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是唐太宗的御书中充满友好和合作的措辞。
这两篇文献的对比清晰地反驳了西方学者对大唐盛世的怀疑,最终他们不得不承认:“大唐强大到可怕!”这个发现重新点亮了大唐盛世的历史光辉。
彩陶之乡:甘肃彩陶五千年(从大地湾到沙井)
书接上文彩陶之乡:甘肃史前彩陶的研究历程,主要介绍了甘肃地区彩陶早些年发掘与研究的历史,在文末列了一个甘肃彩陶年代表。所以本文将以时间为轴,具体讲讲从新石器时代的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再到青铜时代的齐家文化、四坝文化、辛店文化、沙井文化所发现的彩陶,这样大家到博物馆看彩陶展览至少有个时间上大体了解。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22:230002花50万请来盗墓专家炸出科学盗洞,将大墓盗掘一空,连棺材都弄走
贞顺皇后敬陵考古本文作者倪方六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在今天陕西境内,有很多帝王大冢、贵人古墓。这一特殊的人文现象,给陕西带来了一个特殊的职业,就是盗墓。特别是1980年代以后,一些地方早期发家的农村“万元户”,有些靠的就是“找古”。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古墓呢——要想富,去挖墓!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1:54:470000山东工地找到元代古墓 专家抢救性挖掘(离奇古墓)
一座元代古墓中两个棺材却有3具尸体。在山东省济南市东郊的一处建设工地,施工队无意中挖出了一座古墓。考古专家得知消息以后,立马赶到现场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经初步判断,这是一座元代砖室墓。普通老百姓的墓葬一般以土坑墓为主,能修建这么豪华的砖室墓,墓主人生前一定非富即贵。一想到墓中说不定陪葬有珍贵的文物,专家内心感到有些激动。墓葬内部我要新鲜事2023-12-20 18:36: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