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理宗头盖骨被做成酒杯,南宋帝陵为何下场这么惨?考古揭开谜团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一点有关“宋理宗的头盖骨被做成酒杯”的说法,因为过于骇人听闻,我只把这当成野史逸闻来看,后来看了些宋史、两宋皇陵方面的介绍,再结合这块“理宗顶骨碑”的碑文,我想,这事儿八成就是真的!
理宗顶骨碑,青石制,高287厘米,宽134厘米,厚30厘米,圆弧顶,额题“大明敕葬宋理宗顶骨之碑”
“理宗顶骨碑”于明洪武三年立于理宗陵墓西南侧,当时建有碑亭,直到近代都还在。如今所见“理宗顶骨碑”已碎成了八块。1969年这块石碑被人为地割成了八块,成了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修建宿舍的墙基。一直到2006年才被挑拣出来,重新拼合好(与理宗的身后事竟有些类似)。

注:崔亮,洪武元年任礼部尚书。
约三米高的理宗顶骨碑上刻了很多字,都写了些什么呢?虽然碑文中的部分内容已不能识读,但关键信息如“索宋理宗顶骨于北平”、“奏如二僧……发诸陵……截理(宗顶)骨为饮器”仍在。结合其他文献可知,洪武三年,朱元璋从庙宇索回了宋理宗头盖骨,然后送回位于绍兴的南宋皇陵陵区安葬,并立下这块石碑予以记录。
发掘南宋皇陵的僧人名叫杨琏真迦,因其师是帝师,见宠于忽必烈。1276年,南宋皇室投降。不久,杨莲真咖便带人发掘了南宋皇陵。
马麟《静听松风图》,此人物疑似以宋理宗为原型所绘
宋理宗赵昀,南宋第五位皇帝,在位时间长达40年,积累的宝货自然也多。据说,当杨琏真迦打开宋理宗陵墓时,宝玉多到凝聚成一道白光冲天而去,宋理宗口含夜明珠。可能是理宗棺内水银较多,杨琏真迦于是将理宗尸身倒悬于林间“沥去水银”之后,将理宗头盖骨截下,做成了“酒杯”。

杨琏真迦等人所作所为引发了江南士人的极度不满。杭州飞来峰有他的石窟造像,明代嘉靖年间有人直接毁其造像,但是或许报复错了对象,杨莲真咖的造像至今仍在。
历代均有盗墓,帝王陵墓被盗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但是南宋帝陵所遭遇的这般疯狂盗掘,史无前例。前有陪葬品丰富的汉唐墓葬,后有元明清帝陵,为什么偏偏是南宋诸皇陵遭此浩劫?通过近些年的考古发掘,再结合文献资料,这个答案已经找到了。
绍兴宋六陵建制,始于一个女人
这片陵区内有包括高宗、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南宋六位皇帝的陵寝,因此,通常称之为“宋六陵”,不过,宋六陵陵区内还葬着北宋的宋徽宗及其两位皇后,还有哲宗的孟后,也就是隆祐太后,正是这个女人开启了宋六陵的建制。
“宋六陵”严格来说,它只是南宋诸皇帝暂时的陵墓,是谓“攒宫”,“攒”就是临时的意思。攒宫的营建自宋哲宗孟后起,此后,成为定式。
史载孟太后临终遗诰:“权宜就近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园陵,所制梓宫,勿拘旧制,以为它日迁奉之便。”孟太后以为日后可以重新归葬“园陵”,也就是巩义的北宋皇陵,因此,下令薄葬,但是,她没有想到,直到150多年后南宋灭亡,也没能与哲宗在地下团聚。
薄葬,一语双关。宋六陵不单单在陵墓的形制上做了很多简化,埋得也比较浅,薄土浅埋以方便日后迁葬,这的确留下了很大的隐患。历代帝陵之中如秦始皇陵那般有高大的封土堆做掩护的,尽管目标很大,但是却也极难找到地宫位置,最大程度地起到了防盗的作用。
自2012年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就在陵园遗址内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工作,主要的考古成果体现在1号、2号陵园。1号陵园原标定为“高宗陵”,2号陵园原标识为“宁宗陵”。
1号陵园航拍及复原图
通过考古发掘,基本确认了陵园的垣墙范围和园内中轴线建筑布局,探明了墓室的具体位置与规模。经过钻探得知,墓口至墓底最深处只有2.5米深!从这个深度就能看出来,当初南宋皇帝的确还抱有归葬巩义皇陵的念想啊。不然又怎会埋得如此浅,简直毫无防盗意识啊。
2号陵园航拍
2号陵园的发掘仍在继续之中,考古发掘揭露了三座大型夯土建筑台基,中心处的为五开间殿堂式建筑。
《宋六陵考古成果展》展览中的不少文物都是二号陵园的出土物。这些出土物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建筑构件,另一类则是瓷器碎片(不知是否有完整的瓷器出土,这个展览中是没有看到)。

建筑构件主要有板瓦、滴水、瓦当、宝珠、迦陵频迦、兽类残件等,瓦当真的很美!
各种器型的瓷器碎片
并不是我专挑残破的文物拍照,而是基本上都是如此,展品也不多。一代帝王陵墓的陪葬品当然不至于寒酸至此,而是几乎已经被盗的底朝天了。实在可惜了宋代皇帝的一流审美。
宋六陵的悲惨遭遇固然与改朝换代有关,但是纵观历代帝王陵寝,多数已被盗,但是,像南宋皇陵这样被盗的连骨头渣都不剩的,几不可闻。南宋皇陵错误的选址、错误的营建方式才是它被盗一空最关键原因。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兼谈湖南地区盘龙城文化
郭静云、郭立新等考古侦探今天(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立新老师:我觉得,石家河文化这种强大而又影响广大地域的文化,不会轻易地断绝传承,但目前普遍的认知却与此相反,认为石家河文化衰退灭亡,被来自北方族群的异文化所取代。从现有的考古出土资料看来,这种观点相当难以成立。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34:370001【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辽上京遗址
辽代都城遗址。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南。上京为辽代五京之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创建辽国后,于神册三年(918)开始筑城,初名皇都。天显元年(926)扩建,天显十三年改称上京,并设立临潢府。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曾在此挖掘。196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进行勘测和试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09:100000郑岩:阿房宫图
文学史上一段著名的残铁,见于唐人杜牧(803~852)的怀古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1:40:330000黄河河道出现汉代古墓 专家发现宝物(汉代古墓)
黄河河道发现的汉代古墓当中出现了大量陶俑。我国的丧葬文化从封建王朝时期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一直以来讲究的都是死者为大,尤其是在古代贵族人家下葬的时候总是会有着很多的陪葬品,这是因为家人希望死去的人在来世也能够将这些财富带过去。也是,因此我国在过去几十年的考古当中发现了不少的古墓。发现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9:12:46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