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中,几座最具代表性的陵寝建筑,堪称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
清西陵,无论是从建筑规模,建筑技艺还是文化内涵,都堪称前所未有。
其中,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雍正泰陵,位于陵区的中心位置,是西陵中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泰陵始建于1730年,占地8.47公顷,内葬世宗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敦肃皇贵妃。

泰凌的布局与形制,最符合中国建筑中的风水观,主体建筑自最南端的火焰牌楼开始,过一座五孔石拱桥,桥北有三座高大的石牌坊,庄重肃然,构成清西陵的主体门户,然后就是2500米的神道,神道由三层巨砖铺成,两边是高大的苍松翠柏,自南向北分布着40多座大小不一的建筑,分别是大红门、具服殿、大碑楼、七孔桥,望柱、石像生、龙凤门、三路三孔桥、小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东西班房、隆恩门、焚帛炉、东西配殿、隆恩殿、三座门、二柱门、方城明楼、宝顶等。
与泰陵规模相近的,是嘉庆帝的昌陵,昌陵位于泰陵西一公里处,始建于1796年,内葬仁宗嘉庆皇帝和孝淑睿皇后。昌陵的隆恩殿建造的非常有特色,地面铺的是很贵重的黄色花斑石,石块呈正方形,边长约62厘米,不滑不涩,平亮如砥,石面上缀以天然紫色花纹,在阳光照射下,明亮耀眼,好像铺了一地的珍宝。

另外,昌陵的朝房、隆恩殿、配殿、明楼、宝顶等地方,比泰陵修建的规模更大。
即嘉庆帝之后,把陵墓建在西陵的是道光帝,他的陵墓称为慕陵。慕陵始建于1831年,耗时5年,内葬宣宗道光皇帝、孝穆成皇后,孝慎成皇后,孝全成皇后。慕陵的规模比较小,但建筑手法和别出心裁的设计,成为清代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的艺术珍品。
整个围墙都用磨砖对缝的手法砌筑,使墙身严丝合缝,平齐结实,最具特点的是其隆恩殿和东西配殿的建筑工艺,这三座建筑的建筑木构架,均采用珍贵的金丝楠木做成,不饰油彩,以本色为基调,在天花、裙板、绦环板、雀替等处,用高浮雕和透雕手法,雕刻上千条云龙、游龙和蟠龙,这些龙都喷云吐雾,非常生动,成为清代帝王陵寝中,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据说,这是道光用来避免地下水渗漏的方法。
与以前的陵墓明显不同的是,慕陵外没有了圣德神功碑楼和石像生,还是清代帝陵中唯一没有望住,并把罗锅墙建成弧线形的。
最后建在西陵的帝王陵墓,是光绪帝的崇陵,崇陵位于泰陵宫南约4公里的金龙峪,始建于1909年,历时6年,一直到民国4年才完工。内葬德宗光绪皇帝和孝定景皇后。

崇陵的地宫工程最为浩大,整个墓道全长63米多,面积近350平方米,空间2170立方米左右,地宫的主体建筑是金券,重要部分还有存放皇帝、皇后棺木的宝床,以及浮雕着菩萨立像的石门。
由于建筑时间比较接近现代,崇陵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其内部的木构架质地坚硬,被称为“铜梁铁柱”。其独到之处,是殿内四根金柱上用沥粉贴金做成的盘龙装饰,精美无比。
这四座帝陵,是清西陵中最具代表性的陵墓,其次还有很多皇后陵、纪园寝、以及王爷、公主、阿哥园寝。
整个清西陵的建筑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工艺高超,内涵丰富并各具特色,较好的保持了历史的规模、原状和风貌,全面展示了18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中国陵寝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及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是中国陵寝古建筑中的杰作,有重要的研究和鉴赏价值。
周振鹤:客家源流异说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7:24:3000025000年前的人类身高 通过考古可以发现(古人身高)
考古发现古代男性的身高大概是在165。我们现在考古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还原古代的一些风俗习惯以及场景,古代的人们和我们现在的饮食结构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身体的各方面也会产生区别,比如说在经过长时间的考古之后,发现5000年前男性的身高只有165cm。身高考古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9:27:000001戈瓦里龙:南美大型肉食恐龙(拥有小短手/长6-7米)
戈瓦里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新猎龙科,诞生于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有着暴龙类恐龙一样的小短手,但是它整体看起来更加修长,尤其是后肢极为粗壮修长,非常善于奔跑,体长可以达6-7米,属于大型肉食恐龙的一种,化石出土于南美洲。戈瓦里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9:03:360000齐国墓葬考古 揭秘战国墓葬特点
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个诸侯国之一,齐国墓葬文化承载春秋战国时期丰富的历史信息,能够充分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习俗和风貌。通过对齐国墓葬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战国时期墓葬的特点。一、齐国和战国的墓葬分布与规模我要新鲜事2024-07-23 19:32:37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