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玉蝉鉴定知识
从新石器时期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玉蝉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而且时代风格非常明显。先秦时期的玉蝉在形制和纹饰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通过对玉蝉的形制、纹饰、穿孔等方面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初步判断其年代和风格,辅助鉴定其真伪和价值。然而,真正的专业鉴定还需要借助专业的考古和玉器专家的意见和技术手段。

一、新石器时期篇
中国古代最早的玉蝉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它们既有圆雕作品,也有片状作品。圆雕作品的纹饰简洁明了,常见的是凸弦纹;而片状作品的纹饰则以阴刻线条为主,古朴而大方,给人一种真实自然的感觉。
新石器时期的玉蝉头部通常是平的,眼睛呈圆形,蝉翅的纹饰由数道线条表示,蝉体较宽,并且多数有穿孔,切割痕迹明显。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期玉蝉出土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遗址。
二、商代篇
商代的玉蝉作品既有圆雕作品,也有片状作品。平头顶的玉蝉较为罕见,而圆顶尖嘴的玉蝉则更为常见。商代玉蝉的眼睛通常为圆形或椭圆形,并且非常大。颈部常常有凸起的三角形雕工,使得玉蝉具有强烈的立体感。
早期商代玉蝉的纹饰相对简单,而中期的纹饰逐渐变得复杂,晚期又回归简约。弦纹和雷纹是常见的纹饰,线条多为直线,较少是弧线。商代玉蝉大多带有沁色,部分有穿孔,而另一部分则类似于逝者的玉琀,没有穿孔。

三、西周篇
西周时期的玉蝉主要以片状作品为主,用料不太讲究,多数带有沁色。风格古朴自然,注重写实风格。
西周时期玉蝉的头部多为平头顶形状。早期的眼睛仍然呈圆形,类似商代的样式,后来逐渐发展为椭圆形眼睛。颈部常常雕刻两三道阴刻线,翅膀通常用两条阴线或一条中心线表示。腹部也有纹饰。
西周玉蝉的纹饰简洁,主要采用阴刻线的雕刻技法,弧线较多于直线。此外,西周的玉蝉多数带有穿孔。

四、春秋战国篇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蝉在形制和纹饰上呈现出更多的变化和多样性。
在形制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玉蝉头部多呈扁平状,眼睛呈椭圆形或细长形,翅膀的纹饰更加丰富多样。有的玉蝉翅膀展开,有的翅膀平贴在身体两侧,有的翅膀略微上翘。整体造型更加生动活泼。
纹饰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的玉蝉纹饰更加繁复,呈现出大胆的线条和纹样组合。常见的纹饰有弦纹、雷纹、云纹、螺纹等,线条多为曲线和弧线,并且纹饰之间常常交织在一起。春秋战国时期的玉蝉纹饰风格多样,有的注重几何纹样的装饰,有的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此外,春秋战国时期的玉蝉多数带有穿孔,用于佩戴或悬挂。穿孔的位置通常在头部或背部,有的玉蝉还带有牙孔,用以固定在其他物品上。
古董商刻意隐瞒甲骨文真实出土地,国学大师采用低俗手段一下破了
罗振玉与甲骨卜辞趣事本文作者倪方六在早期收藏甲骨“三大家”外,天津的王襄、孟定生也是甲骨的重要收藏家和释辨人。王、孟二人当年购得甲骨五六百片,后来王襄于京、津两地又陆续购得四千余片。罗振玉有“中国近代考古学奠基人”之称,祖籍浙江,1866年出生于今淮安市楚州区。他既是奠定甲骨学第一人,还是确定甲骨出自安阳小屯的第一人。(罗振玉照片)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44:470000两足食肉恐龙:印度鳄龙 种属被质疑(化石仅一破碎颅骨)
印度鳄龙是一种两足行走的肉食恐龙,诞生于7千万年前-6500万年前的上白垩纪时期,由于化石仅仅只有一个颅骨,并且已经非常破碎,所以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将它和印度龙进行严格的区分,认为印度龙和印度鳄龙是指同一物种,当然也有科学家认为它属于疑名恐龙。印度鳄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2:16:510000文博忆往 | 怀念石兴邦先生
我是见过石先生的。那是我小的时候,大约七八岁的样子。记得有一天,石先生来我家做客,父亲将我拉到先生面前说,这是我家老大,晓悟。快叫石伯伯。石伯伯好!这是我和石先生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也是我们唯一的一次会面。父亲与石先生的情谊还得从他考古起步的地方陕西说起,这其中有大家熟知的华县、渭南考古,也有大家不太了解的半坡考古,正是因为半坡考古使他与石兴邦先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4:15:220000先王崇拜:汤商与殷商的问题
【编者按】干支纪时系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这里刊发郭静云教授关于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来源及其意义和背景的分析与观察。一共三篇,本文为第三篇,欢迎转发和关注。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06: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