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
玉璧,是我国古代不可或缺的玉器种类。由于我国历代玉璧皆有不同的时代特色,因而鉴定的方法也是各异。
一、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的玉璧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器物最具有代表性。玉材的颜色多为青灰色,部分玉璧受沁后的颜色呈灰白色,而不是红色或者黑色。
玉璧的内缘较厚,外缘略薄,表面厚薄不均,玉璧中间的孔一般不在正中间,大部分为光素之器,制作工艺不精。
二、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商代
考古发现的商代早期和中期玉璧的数量不多,而商代晚期才开始有一些。商代玉璧大多都是光素无纹的。
三、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西周
西周时期,玉璧开始大量出现。既有光素器,也有带有纹饰的玉璧,如龙纹、凤纹、鸟纹、云纹、弦纹等,其中龙凤纹玉璧上多饰有重环纹。龙纹玉璧带脊齿的较多。
此时的玉璧多为青白玉制成,表面十分光润,有褐色斑。玉璧的形制有厚薄两种,而且壁孔较为规整。装饰技法主要是采用阴刻线和阳刻线相结合的方法。
四、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春秋
春秋时期出土的玉璧数量较商周时期更多。既有大玉璧,也有小玉璧,多为光素之器,还有部分玉璧上雕琢有精美的龙纹、云纹、弦纹、斜格纹、绳纹、圆圈纹等,尤其是圆圈纹在其他时代较为少见。

五、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战国
战国时期是玉璧发展的兴盛期。此时的玉璧选材优良,形制丰富,抛光精良,璧身厚薄均匀,最为典型的是“出廓玉璧”。
此时的龙纹、鸟纹玉璧基本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弦纹、谷纹、蒲纹、龙纹、蛇纹、凤鸟纹、螭虎纹、兽面纹、绞丝纹、勾云纹、卧蚕纹玉璧。

六、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汉代
汉代玉璧数量多,选材精良,壁身较大,较厚,边沿较战国时更宽。
谷纹、蒲纹、勾云纹、龙纹为流行纹饰,其中谷纹和蒲纹排列较为稀疏。
此时十分流行出廓玉璧和透雕玉璧,而且玉璧上的文字内容寓意美好。

七、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土的玉璧数量不多,出土的器物大多带有东汉时期的特色。传世器物有一面是谷纹,一面是螭纹的玉璧,其中螭的姿态非常雄健。还有一些玉璧为一面是蒲纹,一面是螭纹和云纹。
八、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唐代
考古发现的唐代玉璧数量较少。玉璧的两面一般都装饰有花纹,如谷纹、花卉纹、螭虎纹、龙纹为常见纹饰。
谷纹的谷钉十分细小。花卉纹上的花叶多刻有短小的阴刻线。螭虎纹一般为圆眼,鼻子用两道直线代替,其四肢有卷云纹装饰,尾巴细长。龙纹多为张口龙,丹凤眼,斜方格纹表示龙鳞,龙爪十分锋利,龙腿较长,龙尾好似蛇尾。
九、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宋代
宋代玉璧虽然多仿汉制,但是玉璧上多留有铊痕。谷纹、螭纹玉璧出现较多,其中谷纹的谷钉十分模糊,线条缺乏唐代的柔和感。
螭纹的眼睛眼珠多突起,螭嘴用粗阴刻线表示,螭腿还有腿毛。
十、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元代
元代玉璧比较有厚重感,一般多为小系璧。此时的玉璧大多用白玉制成,一面为光素之器,一面带有纹饰。谷纹、螭虎纹玉璧最为盛行,其中谷纹较为稀疏,而且谷钉大且凸起。
螭虎纹玉璧既有正面形象,也有侧面形象,甚至还有其他形制的。
此时的玉璧十分有立体感,制作工艺较为粗犷。
十一、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明代
明代玉璧既有白玉材质,也有青玉材质,而且多按照战汉时期样式仿制,如一面为浅浮雕螭虎纹,另一面为谷纹、云纹或者卧蚕纹等。
十二、中国历代玉璧的鉴定方法-清代
清代玉璧不仅宫廷流行,民间也尚存,如民间流行的多为系璧和仿古玉璧。
此时比较多见一些白玉或者青白玉制成的小型玉璧,璧身较厚,孔较小。纹饰多为螭虎纹或者几何形纹。
在农田里挖出的战国古墓 居然出现宋朝文物(奇怪墓葬)
一座战国古墓里出现了宋朝时期的瓷碗。在河南省南阳市的夏庄村,考古队在看似寻常的农田下,抢救性发掘出来一座超级大墓,墓葬四周密密麻麻的布满了陪葬坑。规模如此巨大的墓葬,墓主人生前一定有着高贵的身份。据村里的老人讲,几十年前,这一片有个土墩子,墩子上还有一座庙,叫做冢岗庙,庙里有一块清朝道光年间的碑,碑上清楚的刻着土墩子的名字不见冢。抢救性挖掘我要新鲜事2023-12-28 17:00:170004武则天的孙女墓穴被挖 还发现一个男子(公主墓)
专家在公主墓里发现的男子是盗墓贼。上世纪60年代,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的一位村民意外发现一个古墓,考古专家勘测之后发现墓主竟然是武则天孙女永才公主。这个发现让专家们是去动不明,要知道历史上的永才公主死因不明,很多说法认为是武则天打死的,武则天难道是真的忍心打死自己的孙女。永泰公主我要新鲜事2023-08-16 21:18:040001【考古词条】 铁器时代 · 淮南寿州窑址
六朝至唐代南方瓷窑址。在安徽省淮南市郊距寿县县城40公里处的上窑镇周围,窑址范围长约4公里。六朝至隋代主要生产青釉瓷器,唐代则以黄釉瓷器而著称,后因原料缺乏而停烧。1960年安徽省博物馆进行调查。六朝至隋代主要生产青釉瓷器,唐代则以黄釉瓷器而著称,后因原料缺乏而停烧。1960年安徽省博物馆进行调查。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33:180000原龙:主龙形下纲爬行动物(长2米/类似现代蜥蜴)
原龙是一种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主龙形下纲爬行动物,诞生于2.99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体长只有2米,外形和现代的蜥蜴非常像,拥有着细长的颈部和四肢,能够很迅速的移动,主要是吃昆虫的,第一批原龙化石是在德国发现的。原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6:46:170000中原龙:中国河南小型食草恐龙(长3米/距今6500万年前)
在恐龙时代,世界各地都生活着恐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中原地带,这里曾生活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恐龙。而说到中原地区发现的恐龙,中原龙不可不说,它体长3米,在一种小型食草恐龙,化石发现于中国河南省洛阳市,接下来一起去了解看看。中原龙基本资料中原龙是一种亚洲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3米,与安德萨角龙、威尔顿龙差不多大,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457位,生活在距今1亿年-6500万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57:3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