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王墓被发现,墓中出土“活人”,考古家:令人发指,注定灭亡
蒙古是位于我国北方的一个国家,在古代,蒙古地区曾是匈奴的聚居地。匈奴是生活在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他们本是内蒙古的一个部落,随着不断的有迁徙而来的人加入,这个部落逐渐的变大,在秦朝时期,他们逐渐的强大了起来。强大起来的匈奴已经不满足于自己国家的国土资源了,他们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一个民族集团,有着不同种族的人在内,但是他们的文化还是以草原文化为主,也就是喜欢喜欢征战、狩猎的文化。在《史记》中有记载,匈奴的文化中,有一个习俗名为“猎头”,也就是说在战争中砍下敌人的头是荣誉的象征,他们还会将砍下的头颅制作成酒器,以此来饮酒。

匈奴古墓被发现,令人发指的陪葬品出土
在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考古学家们在蒙古境内发现了多处匈奴的古墓,在一座比较大的王陵中,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不少的文物。在匈奴王陵中,有着不少的金器,这些金器都是装饰品,都是可以佩戴在身上的。与我国中原地区出土的古墓不同的是,我国古墓中出土的金器不仅仅是饰品,像是唐朝时期的古墓,还会挖出许多的器皿,唐人不仅仅将金子打造成饰品,还会用金子打造酒杯、碗筷等等。而在匈奴的墓中,这些日用品是一点都没有,只有纯粹的装饰品。这些装饰品的样式多以草原上的动物为主,基本是都是动物图案,有着明显的民族风格。

在西安出土的何家村唐朝遗宝中,也有不少动物图案的饰品、器皿,但是这些图案除了常见的猪、鸡、猴、牛等,还有凤凰、龙这样的神话生物,由此可见,汉文化与匈奴文化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文化上的差异,导致了发展上的差异,汉族在中原地区勤劳耕种发展,在农耕文化下不断地推进自己的文明,这个时期的汉文明是要比匈奴文明繁荣先进很多的,所以位于北方的匈奴才想要得到华夏文明的资源,屡次进犯中原。在这座蒙古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令人发指的陪葬品。

“活人殉葬”令人后怕,专家:难怪会灭亡
考古学家虽然知道匈奴人有猎头习惯,但是在这座古墓中看到这么多的头颅还是吓了一跳。这些头颅只有一小半,旁边还有完整的头颅,这一小半的头颅上还有兽皮和一些金饰,这就是《史记》中记载的“人头酒器”了,匈奴人就是用这个喝酒的。这座古墓中不仅有不少的酒器,还有很多的发辫。经过对比,这些发辫均来自不同的女性,一共有68人。

可以确定的是,在匈奴的部落里,还保留着人殉的传统,人殉是奴隶制社会的产物,这是非常残忍的一种制度。这68名女性极有可能是墓主的妻妾、奴隶和俘虏。匈奴人一般不会让本族的人陪葬,所以匈奴的家室中,有同族的人,是不会被带来殉葬的。所以这些女性,极有可能是汉朝人,我国的秦朝时期时就已经废除了人殉制度,就连秦始皇都用兵马俑来代替活人了,而匈奴还在延续这样的残忍制度,难怪这个民族会灭亡。

不被社会需要的“需求”
我国的古代虽然也有人殉制度,但是到了秦朝时期,人们已经发现这个制度的弊端,本来社会上人就不多,还要有这么多的奴隶殉葬,这样社会上的人会人心惶惶的。若是秦始皇真的要一支军队来为他陪葬,那秦朝的士气一定会很低下,在那个时期就会被匈奴打败。人殉制度不符合社会的需要,被踢出历史进程也是理所应当的。
刘绪:夏文化探讨的现状与任务
在中国,关于夏文化的探讨,如果从20世纪30年代初徐中舒先生第一次把考古材料与文献记载相结合,提出仰韶文化是夏文化之说开始①,距今已有80多年历史。80多年来,随着考古资料的积累和学者们的孜孜探求,学界已取得相当大的共识。但是,由于考古学的局限以及当时文字材料的缺失,局部存在分歧不可避免,要求百分之百准确也不可能,探索之路仍然漫长。那么,近些年夏文化探讨发生了什么?我们今后怎么办?这是需要关注的。0000黄河捞出重 70吨的“神兽” 却露天摆放不保护 专家:无人敢啊
我要新鲜事2023-08-05 20:36:460000始蜥龙:古老的二叠纪盘龙目生物(形似巨蜥/长1米)
始蜥龙是一种合弓纲下的盘龙目爬行生物,诞生于二叠纪初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史前生物,主要以昆虫为食,外形和现代的蜥蜴极为相似,目前仅仅在美国的德州发现了它的一块颅骨化石,测量出它的脑袋长度达到了5.7厘米。始蜥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2:53:120000日享一书WJb01《百越文化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6-01 09:27:570000成都工地找到合葬墓 墓里居然是两个男人(合葬墓穴)
工地发现的合葬墓穴是两个关系好的太监。2014年,成都地铁施工中发现了一座南南合葬墓,打开棺材发现他们紧紧相拥在一起,这在礼法森严的古代有被长伦的墓葬方式让在场的专家大为震撼。而且这种死后同葬在一个棺材里的,即使是夫妻都很少见,何况这种两个大男人埋在一起的更是闻所未闻。墓葬主人我要新鲜事2023-12-02 11:15: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