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 河南男子挖出陶罐 村民说是不祥之物 今成国宝禁止出境
陶罐,这件古老的文物,它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20.1厘米,为红底彩陶,画面左侧画着衔鱼的鹤,右侧则是一柄石斧。这是仰韶文化时期的代表作品,它蕴含着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誉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

这件宝贝曾经被人们所嫌弃。1979年,它在河南临汝纸北村被意外发现。一个果农老汉挖到了几块颜色不同的瓦片,当地村民将其视为不祥之物,纷纷劝说老汉扔掉。于是,老汉将这些看似普通的瓦片丢在果园边,无意间忽略了它们的真正价值。
一位受过军队文化教育的村民,李建安,偶然听到了这个故事。他自小勤奋好学,当上了乡里的文化干事。听到果农老汉挖出了瓦片,他瞬间意识到其中的潜在价值。他决定去果园亲自查看。果然,他在果园中找到了十几块彩陶碎片。虽然乡里的其他人对此不屑一顾,但李建安深知这些陶片的重要性。

他查阅了大量资料后发现,这些陶罐是仰韶文化时期的,距今已有6000多年。尤其是其中一只画有鹳鸟和石斧的陶罐,其图案异常奇特。于是,他决定将这些珍贵的国宝送交给文化馆。文化馆却不予接收。李建安不放弃,多次奔走,最终让文化馆接收了这批国宝。虽然文化馆拿出了五双手套作为奖励,但李建安更看重这批文物能够得到妥善保存和展示。
时至今日,这些国宝终于得到了应有的重视。郑州文联主席张绍文看到其中一只陶罐后,当即赋予它“鹳鸟石斧图彩陶罐”的名号,并撰文详细介绍。这引发了考古界的高度关注。河南省文物局派出专家组对当年出土的地方进行继续挖掘和整理。同时,这批文物经河南省博物馆鉴定,确定为距今6000年之前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器具,历史悠久,价值无法估量。特别是画有鹳鸟和石斧的陶罐,被誉为“中国画的开端”,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魅力。

2003年,这批国宝被列入中国永久禁止出国展览的国宝之首,其价值早已不可估量。这些文物将继续留存在国家博物馆,见证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它们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值得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
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诈尸”吓司马懿后退50里,更奇是下葬方式
诸葛亮死后传奇本文作者倪方六三国时期,传奇的人多事多,我前面老是说刘备(见《民间发现刘备真身葬地》一文),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刘备的葬事是丞相诸葛亮操办的,中规中矩,他自己的后事则是杨仪、姜维一班他身边的蜀臣办的。据说如何办,葬哪里,要注意什么,都是诸葛亮死前卜算好的,把老对手司马懿都骗过了。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4:390000小学生捡到一只废铁 却是秦朝调动大军的文物(虎符)
上个世纪70年代在西安一处废品回收站以50块钱的高价从一个小学生手中收上来的国宝级文物。虽然看起来其貌不扬,但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拥有它就能调动千军万马,正所谓一服在手,天下我有。可谁能想到,这么重要的军事信物,竟然是一个名叫杨东风的小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无意中捡到的。低价收购我要新鲜事2023-12-17 11:36:010000雍正皇帝的避暑神器 制作工艺还是谜(象牙席子)
象牙席子在这个世界上只保存了3件。古代时期没有空调皇帝到了夏天也得想办法凉快点,当年雍正皇帝有一件避暑神器象牙席,如今他是烟台博物馆的十大镇馆之宝之一。这件象牙席子通体光洁平整,纹理系密,长210厘米,宽132厘米,厚度仅仅0.3厘。它的主要材质就是象牙薄片,但具体的编织工艺早已经失传。据专家研究,这一块象牙凉席要用到上百头的大象,并且每一根象牙仅仅使用到1/10的精华部分。仅存三件我要新鲜事2023-11-12 19:57:560001【考古词条】 铁器时代 · 淮南寿州窑址
六朝至唐代南方瓷窑址。在安徽省淮南市郊距寿县县城40公里处的上窑镇周围,窑址范围长约4公里。六朝至隋代主要生产青釉瓷器,唐代则以黄釉瓷器而著称,后因原料缺乏而停烧。1960年安徽省博物馆进行调查。六朝至隋代主要生产青釉瓷器,唐代则以黄釉瓷器而著称,后因原料缺乏而停烧。1960年安徽省博物馆进行调查。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33: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