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超级大墓,墓穴深到让盗墓贼绝望,官方动用2万人才找到墓室
五千年的历史孕育出我国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古代一些都城附近,往往很容易形成某种文化的聚集地,而这些都经由墓葬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即便是到现在,提起一些城市也能自然对应到之前的历史,比如湖北荆州和楚国密不可分,山东经常被称为齐鲁大地,陕西简称为秦,每个人的血脉当中都有不可磨灭的文化传承,无一例外的是,在这些地方都有对应的墓葬考古证明。
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湖北省就因为修建铁路而挖掘出来一座惊人墓葬,也就是包山大墓,因其埋藏较深,最后竟然发动2万人次才挖掘出来。

一、发现包山大墓
1986年的一天,为了提高物资运输的效率,保障产品的流通,湖北省准备修建一条新的铁路,但是规划出来之后却引起考古界的动荡。
原来这条铁路线需要经过荆门市王场村附近一个名叫包山的土地,考古专家其实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明确包山其实是一座大墓的封土堆。
根据相关历史记录和附近的四座楚墓,可以很肯定地判断出这是楚国显贵之墓,至于主人是谁,却没有相关的史料可以印证。
受到当下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文物损伤,我国考古界只会对已发现的墓葬进行保护性挖掘。
考虑到铁路修建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对文物的破坏,考古学家们迅速集结一批人马,准备勘探一番。
令大家揪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考古学家们在前期考查的时候,发现了墓葬周围有好几个盗洞,最深的已经接近15米,这意味着墓葬里面的陪葬品可能已经被盗墓贼搬空。
虽然大家对墓葬中的文物已经不抱有希望,但是经过专业扫描和分析之后,考古人员认定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墓,墓主人身份一定显贵,挖掘不可避免。

当然真正想要开挖这座大墓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它属于竖穴甲字型土坑墓,光是清理上面的土方,载重5吨的汽车都得来来回回12万次,而且考虑到破坏性,大部分工作只能人工完成。
面对如此庞大的工程量和或许已经被盗墓贼清空的墓室,考古人员们没有犹豫,很快制定好保护性开挖的方案,并着手招募附近的村民开始挖掘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保护古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激起村民的共同责任感、防止出现墓葬再次失窃。
随着挖掘不断深入,考古专家惊讶的发现,最深的盗洞底部竟然发现盗墓贼的尸体,根据分析可能是窒息而亡,这意味着墓葬没有开启过的可能性很大。
等到即将接近墓室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保存完好的篾席,上面的纹路清晰可见,并且依旧韧劲十足。
有一次,勘探洞打开的时候,考古工作人员刚好点火准备吸烟,突然一股气体喷出,险些将他烧伤,大家一边帮忙救助,一边内心无比激动。
这意味着包山大墓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伏火墓”,被盗取过的可能性极低,里面的文物也会保存非常完整。接下来,只需要打开之后就基本上可以确认墓主人的身份。
二、揭秘墓主人身份
包山超级大墓的发现引起考古界的动荡,周围几个市的考古工作人员纷纷前来帮忙,来来回回参与帮忙的村民有两万余次,包山大墓墓主人的身份随着挖掘逐渐揭秘。
等到大家完整地揭开上面的盖板和竹席之后,墓葬的内部结构展露出来,椁竟然是分为五个空间!按照之前楚国封君为七个空间的布局,可以推断出墓主人为楚国士大夫的可能性极大。
要想进一步确认,还得看里面是否有文字资料记载。令考古人员再一次惊喜的是,墓葬当中竟然保存着400多件竹简,因保存完整的缘故,上面的文字清晰可见。
根据竹简上的内容可以直接确认,墓主人是楚国当时的左尹,名唤昭佗,出身在楚国的名门望族当中,因竹简上详实地记载着一些司法案件,可以断定此人就是当时司法机关的最高领导者。
能将自己的工作成果如此详实的记录,可见昭佗本身就是一个对工作细致认真的人,而这些恰好给千年后的所有人,直观了解古楚国的机会。
没有王公贵族尔虞我诈的国家大事,都是民间的日常场景:盗窃、斗殴、偷税……在昭佗的笔下,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真实冷酷的现实。
除了案件之外,竹简上还记录了昭佗生病之后的算卦经历,他到处求神拜佛祈求身体好转,可以回到楚王身边随侍。然而算卦不能治病,昭佗很快就命不久矣。
在古代,陪葬品大多寄托着美好的祈愿,昭佗也不例外,他在葬礼清单上写下对青铜器皿和陪葬礼品的要求,希望下辈子依然享有富足的生活。
对现代人来说,无论是文字竹简,还是陪葬礼品,都是历史的无声呐喊,是象征文明的无价之宝。
三、丰富的陪葬品
历史上很多盗墓贼是非常猖狂的,他们的所作所为损害了历史文明的传承,包山大墓凭借着墓穴的深度得以保存,让千余件文物没有流失。
经过考古人员的细致清理,最终整理出来三千多件文物,数量惊人,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漆器。可惜因为考古技术的限制,暴露在空气中的很多文物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颜色。

青铜鼎的数量在古代一向是墓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包山大墓共出土19尊青铜鼎,可见昭佗的出身和他在世时掌握的权利。
古代夫妻在新婚夜都要和交杯酒,包山大墓中的鸳鸯杯为这件流传千古的习俗更添加几分厚重感,凤鸟造型配合上面的彩绘,都在揭露着美好的祝愿和象征。
做工精致的酒具盒、设计精巧的折叠床、带套的毛笔、造型奇特的剑形矛……这些在考古历史是占据着众多的第一,特别是揭露楚国人文的400字竹简,更是有楚国百科全书之称。
如今,这些国宝级的文物都保存在湖北博物馆,静静地讲述者鲜为人知的楚国秘密。
小型食肉恐龙:阴龙 体长仅2米(被质疑是组合化石)
阴龙目前的状态属于疑名,并没有确定出明显的种属,曾经有科学家提出它或许是一种兽脚亚目恐龙的可能性更大,诞生于白垩纪初期,并且属于小型恐龙的一种,不过也有人认为阴龙是嵌合体化石,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恐龙。阴龙的外形特征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5:40:360000盗墓者精准盗墓,随葬品一件不剩,考古人员抬头一看墓顶,激动了
靖边杨桥畔汉墓群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的重灾区,早几年已转移到老少边穷地区,如陕北盗墓活动远比咸阳、西安猖狂。或许有网友会问题,陕北有什么好盗的?错,陕北每个市县的古代文化遗存都相当丰富,特别是古长城沿线,秦汉时期古墓甚多。比如靖边县杨桥畔镇境内,便有陕北最大的汉墓群,在这里发生盗墓活动,没有人会感到意外。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31:010000观展:安辨雄雌——山西出土兔文物展
斗转星移、岁月如流,兔从人们喜爱的动物形象,演绎为十二生肖神之一,再到蕴含多子多福、祛病长寿等吉祥之意的文化符号,全都寄托着先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癸卯兔年即将到来之际,山西考古博物馆隆重推出《安辨雄雌--山西出土兔文物展》。“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1:03:140000祖尼角龙:美国小型食草恐龙(长3.7米/距今9000万年前)
在美国,目前已经出土了148种恐龙,其实大多数食草恐龙,包括今天要介绍的祖尼角龙,它体长3.7米,高约1米,生活于9000万年前的美国,是一种小型食草恐龙,接下来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看看。祖尼角龙基本资料祖尼角龙是一种北美洲的小型食草恐龙,它体长3-3.7米,高约1米,重达100-150公斤,比砂龙略小,体型在目前已知的774种恐龙中排在第442位,生活在距今90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4:47:0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