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铙:浙江最早的三件青铜礼乐器
这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器形像铃,但是形体更大,口部向上呈凹弧形,主体部分像是两个瓦片相互覆盖的扁圆体,横截面呈阔叶片形,两侧的角比较尖锐,被我们称为铙。器物主体正中下部为一管状的柄,被称为“甬”,甬通常中空,与主体内部相通,甬内通常有木段。因《周礼·地官·鼓人》有“以金铙止鼓”之说,所以有学者认为铙是退军时用来指示停止击鼓的。

在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的墓葬中多次出土有铙,通常以三件成组,且形制、纹饰、铭文均相通大小逐一递减。根据现在实测音频,铙这类乐器不能演奏完整的乐曲,应该是与其他乐器相互配合使用。所以,商代的铙应该不仅用于军旅,而且还可用于祭祀和宴享。
现在互联网经济发达的浙江地区,在商代是赤裸裸的边缘地区,在商代之前这里仅仅出土过个别青铜小件工具或兵器。但是,在商代晚期却出土了三件铜铙这样的乐器。
第一件云纹铜铙在1959年出土于长兴县小浦上草楼村。该铜铙通高51.4厘米,宽40.4厘米,甬长18.2厘米。铙体正反面均装饰有三排18个乳丁,篆和钲处均饰排列整齐的勾连云纹,甬正上方由细线勾勒出简化的兽面纹,舞部的勾连云纹线条舒朗流畅。该大铙为双范合铸,高达厚重,通体翠绿,虽然历经千年尘土却保存如此完整,是我国大铙中的典范之作,出现在浙江地区其历史意义更为重大。

第二件兽 面纹铜铙于1963年出土于余杭石濑徐家畈。该铙通高29厘米,宽20.2厘米,甬长12厘米。该铙正反两面均饰一堆简体兽面纹。兽面以粗棱线勾勒出,内部填勾连云纹。兽面长方大目凸起,威严庄重。隧部凸起处饰对称阴刻勾连云纹,线条随意自如。

第三件于1969年出土于长兴雉城长兴中学,高21厘米,宽27厘米,甬长7.5厘米。铙体正反面各饰三排18个乳丁,乳丁上有圆涡纹,铙体和舞部饰排列有序的勾连云纹。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件青铜铙都不是科学发掘出土,而是当地村民建筑工程翻土时发现。所以,虽然从形制和纹饰看是商代晚期的铜铙,但却没有科学地层关系。目前科学发掘这个地区的遗址和墓地也不见这类铜器。那么这些铜铙如果真的是商代晚期流传到这个地区,那么是怎样的原因和动力呢?如果是后代人将商代的古董埋在那里,,那么又是哪些人呢?值得进一步思考
战国古籍流失街头 清华学生买下赠送母校 专家:颠覆历史认知
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在回归之前一直扮演着内地文物流转海外的中转站的角色。无论是被买走、盗走还是私自贩卖的文物都要经过香港才能进入海外市场。特别是在上个世纪,这一现象十分严重,当时香港的管理权并不在内地的人手中,因此很难加以阻止。正因为这样的情况,导致香港的文物市场出现了大量的赝品,真假文物混杂,很少有人能够分辨哪些是真品,哪些是假货。我要新鲜事2023-07-10 12:49:5700001988年,山东农民挖沙挖出3000斤巨剑,专家:古时可离不开它
1988年春,山东兖州的泗河大桥下,附近的农民趁着枯水期,三三两两的在河床内挖着河沙,准备拉回去修猪圈。这是,一位大爷那里却出现了意外:他一铲子下去,力用的不小,铲子却没下去。大爷起初以为遇上了石头,往旁边让了让继续,可是已经让开了几步路的距离,铲子还是下不去,于是他招呼儿子:“过来,这下面好像有东西。”爷儿俩打算把东西挖出来看看,于是连刨带扫,将上面的沙子扒拉开,露出了泥沙下的金属。我要新鲜事2023-08-01 17:56:360000美洲文明为什么落后?原始动植物驯化难度大(地形狭长)
美州文明之所以会落后,主要是因为美州的环境决定的,一是美洲的地理形态非常狭长,可驯化的动植物都是零散分布的,这使得美洲人将它们组合起来进入农业社会需要更长的时间。二是因为美州的可驯化动植物是缺乏稀少的,基本上原始品种就只有产量极低且带有坚硬外壳的玉米,其次就是只有手指大小的红薯等。美州文明为什么落后1.可驯化动植物缺乏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9:32:310000荐书:邵会秋:《君子之兵——青铜剑与草原文化》
1965年冬,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中出土了一件国宝级的青铜剑,剑的主人就是因“卧薪尝胆”的故事而家喻户晓的春秋五霸之一——越王勾践。这把剑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身中脊起棱,饰黑色菱形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乍(作)用剑”八字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镶嵌蓝色琉璃,背面嵌绿松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56: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