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贴:明代各类公务员服饰
昨天发了一篇关于明代服饰的帖子,参考:中国古代汉服制度的巅峰——明代的官方服饰 感觉是进了一个新的领域,虽然知道明代服饰制度很重要,但对具体内容还是不大清楚的,我也跟着查查,今儿再补充个知识贴,大家一起学习。

我们在影视剧中见到最多的明代官方服饰就是朝服。朝服是等级地位较高的一类冠服,应用于比较隆重的礼仪场合。《明会典》记载,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奖、开读、诏敕、进表、传制时,官员穿朝服。朝服定型于汉代,历代沿袭。明代朝服承接唐宋的制度,但品级划分更为严格精细,以层次分明的七个等级,规定九品间的服饰规范。明代不论文官、武官,一律着梁冠、赤罗衣、赤罗裳、白纱中单等,以梁冠数量、大绶图案及带銙、组佩、绶环、笏的材质区分品级。大家可以自行脑补电视剧里朝堂之上,不同品级关于的穿戴。

常服是明代文武官员在常朝、视事时所穿的服饰。可以理解为大家日常上班工作所需要穿的正装,但又不那么隆重。明代官员的常服包括乌纱帽、圆领、贴里、革带、靴等。明代常服参照唐代男子的衣冠形象。洪武元年规定官员常服为“乌纱帽、圆领袍、束带、黑靴”,洪武二十四年又规定“常服用杂色纻丝、绫、罗”,并在衣身的前胸后背处饰方形的“彩绣花样”,文官用飞禽,武官用走兽,所以也就明白所谓的“”“衣冠禽兽”。这类“花样”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补子”。“补子”的应用,是明代官服制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上承唐宋,也对清代官服有很大影响。

公服是明代在京官员每日早朝奏事及侍班、谢恩、见辞的时候所穿的服饰,在外文武官员每日清早办公时需要穿公服。后来在京文武官员只在朔望日参加朝会时穿公服,外任官员则在最初接任和谢恩时穿公服。明代公服沿袭了宋元时期的形制,包括帽子、圆领右衽袍、笏、革带等,以袍的颜色、带銙和笏的材质区分品级。

忠静冠服是明代官员的燕居之服,定于嘉靖七年。忠静冠服的样式参照古代玄端服的制度,取“忠静”的名字,在于勉励官员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包括忠静冠、忠静服、深衣、素带、素履、白袜等。
吉服在明代虽然未被纳入到冠服制度中,但是在各类典章政书和文学作品中多有提及。这类服饰多用时时令节日,寿诞、宴饮、婚礼等吉庆场合。其实,也类似我们现在一般出席一些正式或者喜庆的场合总要穿好点。当然也许我们所属于的层级还比较低,所以做各种事情对服饰的要求比较随意。吉服样式繁多,有圆领、直身、道袍、拽繖、贴里、袄裙等;用色明朗,多用大红等喜庆色彩;纹饰繁缛,常采用吉祥图案或应景题材,文化意蕴深厚,,工艺精湛,大量运用妆花、织金、刺绣等技艺,达到了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古代妇女虽然没有官衔,但是也有很多相当有社会地位,她们很多被称为命服,指的是有诰命封号的女性。品官命妇冠服分礼服和常服两种。礼服用于朝见君后、参与祭祀等大典,包括翟冠、大衫、霞帔等;其他礼仪场合则穿常服,用各色圆领袍、补子,花样随她的丈夫或者儿子的品级。命妇制度定于洪武元年,之后多次被修改,洪武二十四年后基本未作修改,但在实际制作、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与制度不符的现象,这在明代命妇像、传世出土的命服饰中都有所体现。

此衣装推出后,曾引起半个世界的恐慌,多个国家称它为致命的瘟疫
古时女子地位相较于男子而言非常低下,不仅终生被灌输三从四德的迂腐思想,而且在平时的吃穿住行上还有诸多规律需要遵守,尤其是在穿衣上面,古代女性必须穿裹得严严实实来证明自己的得体。这种衣着上的变态要求在西亚等地也有类似表现,且发展到今天仍然有不少的西亚女性出门时必须将全身包裹严实只能留一双眼睛看路。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3:37:050001陕西村民盖房无意挖到武帝的宠妃墓 墓中有一桌“酒席”
陕西省洋县有一个名为魏家村的小村庄,这个村庄坐落在一座小山丘的附近。在2010年,当地一位村民在自家院子里挖井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古墓,这座古墓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广泛关注。经过专家的勘察和挖掘,发现这座古墓是一座汉代的皇家墓葬,里面出土了大量的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7-06 18:03:150000武则天陵墓前的无头雕像 代表着什么意思(乾陵)
武则天的乾陵之前的61座无头雕像是什么用意现在还没有被解开。乾陵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座两位皇帝合葬的陵墓,埋葬着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女性,武则天的墓地一直备受关注。然而乾陵前的无头雕像却成为了一个难解之谜。发现雕像我要新鲜事2024-01-05 20:19:250004魁纣龙:阿根廷顶级肉食恐龙(长13米/距今1.18亿年前)
说到恐龙时代的霸主,很多人会想到恐龙之王霸王龙、水中霸主沧龙、水陆两栖霸主棘龙等。其实在目前已发现的700多种恐龙中,还有许多顶级肉食恐龙,比如今天要介绍的魁纣龙,它体长可达13米,性情凶猛,生活在1.1亿年前的阿根廷,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魁纣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3:17:180000中国第一坠机现场,纪念碑永铭中国航空之父的奇迹与传奇
位于广州市天河区沙河花生寮社区东方国际大酒店东侧的坠机处。在枝繁叶茂的榕树掩映下,坠机处纪念碑、冯如塑像、天河区文物保护单位石牌静静伫立。1912年8月25日,冯如划破长空,并从坠机的那一刻,歇息于此。冯如先生牺牲时年仅29岁,安葬于黄花岗,一百多年过去了。9月4日,广东军政府陆军全体人员在此处举行了隆重的公祭大会。临时大总统令“殒命地方建筑纪念碑”,但后来政局多变,立碑的事搁置下来。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9:42: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