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项目
#吴越国国王钱镠墓被盗#今儿一早最大的新闻便是在临安市政府旁边的吴越国国王的墓被盗。这江浙地区的老钱家可大有来头,虽然后来吴越国灭了,可近代诸如钱三强、钱伟长、钱穆等大家都是老钱家的后人,可谓是历经千年的豪门。而就是这样的家的老祖宗的墓,还是个国保单位,被盗一年多后才被大伙儿知道,这个算是盗墓贼在家门口撒野,可谓是对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最大的挑战,至于为何会这样,大伙儿看看新闻想想吧,希望以后的国保单位能被更好的保护,而不至于一堆好东西都被盗了四处贩卖了,才回过神。不过指不准今年如果对钱镠墓发掘明年还能拿下个年度十大考古发现。
钱镠不多说我们还是继续自己对各个省的十大考古发现的梳理。前天分享了吉林历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项目 ,今天我们走向祖国的最东北的黑龙江,看看貌似在中国古代偏远的苦寒之地究竟有哪些重大发现,梳理了下人家黑龙江与隔壁兄弟吉林一样都是有四项入选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黑龙江最近几年最令人熟知的就是小南山的发现。因为中国人都喜欢玉器,古代的玉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的特色,多年来一般都认为内蒙兴隆洼遗址出土的玉玦是我国最早的玉器。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我国新石器时期北方玉器工艺可能和北边的西伯利亚有关。而小南山遗址发掘出土的饰物中,软玉占半数以上,在玦、环、匕等重器中比率更高。小南山人对温润而泽软玉的重视跃然于物上,将其赋予了巨大的象征性意味,重玉轻珉的观念已经形成。世界人类社会两大最高核心价值体系分别为:西方黄金、东方玉器。前者形成于6000 多年前,后者迟迟未有定论。小南山遗址玉器的发现,确立了东方比西方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早熟了2000-3000 年之久。

除了玉器,我国新石器时期的文化序列在东北地区主要看兴隆洼-赵宝沟-红山文化-小河沿的文化序列。如果再向东北走到黑龙江地区就知之甚少了。在小南山遗址发现连续多时期的文化遗存,跨度15000 余年,对构建黑龙江下游乃至滨海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意义重大。其中,第一期距今17000-15000年,第二期距今9200-8600年,第三期距今4700-4500年。该遗址所具有的独特区位优势,大大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对话的能力,改变了东北亚的史前考古以日、俄学者为主导的被动局面。

除了史前的小南山遗址外,黑龙江与吉林一样在中古时期发挥了自己在渤海国时期考古的优势,主要为90年代发掘的两处墓地,正好可以和吉林发掘的城址相互补充。其中91年的 渤海国王陵整座墓室长约390厘米、宽约330厘米、高约245厘米,墓室内摆放着十余具骨骼,为多人合葬。壁画内容可分为花卉和人物两类,花卉基本形式为二方连续的团花,图案美观,色泽艳丽。墓室四壁及甬道两侧为人物形象,多已剥落,但人物的姿态与服饰仍依稀可辨,墓室四壁人物多为女性,面部丰腴,颇具唐风,甬道南端东西两壁的人物为武士形象,造型生动、传神。渤海王陵区内大型石室壁画墓的发掘为渤海史研究提供了葬俗、埋葬制度、人种、建筑、艺术、服饰、礼制等多方面的宝贵实物资料,尤其大批完整的骨骼标本的出土,对它们进行体质人类学的研究,可以确定它们的种属。可惜目前可以找的资料十分有限。

在之后92年到95年发掘的渤海国“三陵2号墓”。经发掘整理,确认该墓为渤海王陵区内大型陪葬石室壁画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该墓墓室四壁、顶部及甬道两侧都有精美花卉和人物壁画。墓室内没有发现随葬品,在墓道填土中出土了陶兽头、铁镞、蚌壳、兽足、陶盆、文字瓦等物品。这样的情况指不准可能之前也被盗过,对渤海王陵的发掘说不定也是抢救发掘。



如果对这些发现感兴趣,可以参考下边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六顶山与渤海镇唐代渤海国的贵族墓地与都城遗址》,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11月。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宁安虹鳟鱼场 1992-1995年度渤海墓地考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2009年。
李陈奇、赵评春:《黑龙江亚沟刘秀屯发现宋金时宫殿基址》,《中国文物报》,2002年12月27日。
李有骞:《小南山遗址2019—2020年度考古发掘新收获》,《中国文物报》,2021年3月19日。
盗墓贼出入盗洞常用什么工具?锯开棺材后看到妃尸如生,吓坏了
原题:夜盗珍妃墓-2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文章接着上一篇《中国史上最后下葬的一位妃子墓被盗记》继续往下聊。在确定盗皇陵后,鄂士臣、关友仁等一班扒坟老手组成了精干的盗墓班子,说干就干,光绪皇帝的妃子墓被盯上了。图:光绪皇帝崇陵地宫⊙盗墓专用工具“蜈蚣梯”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6:15:550000为什么这么多古埃及雕像都没有鼻子?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多年来,在考古学家研究古埃及文明时,总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古埃及雕像和浮雕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几乎没有鼻子。这一神秘的特征引发了广泛的猜测和理论。无论是艺术史学家、考古学家还是文化研究者,都对这个问题提出了各种解释。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只是巧合,也有人认为在这种现象背后存在更深层次、更险恶的原因。多年来,古埃及雕像上缺失的鼻子一直是艺术史界讨论和好奇的话题。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0:30:530000村民挖出龙文物 夜里发出“龙吟声” 上交后被鉴定是国宝
黑龙江的一位老农在自家的菜地里挖到了一件非常特别的铜器,它呈现出一尊龙盘里在底座上的形态,铜质表面虽有岁月的痕迹,但依然不减其威风神气。老农认为这是一件稀世珍宝,于是便私藏了起来。过了一个多月,老农每晚都能听到奇怪的声音,发现是这件铜器显灵了,竟发出了仿佛龙吟的声音。老农吓得赶紧将其上报给了文物局,并详细叙述了自己的情况,认识到个人不能私藏国家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34:220000「考古词条」青铜时代 · 楚帛书
战国时楚人文字资料。1942年在长沙子弹库楚墓中盗掘出土。帛书又名缯书,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期,但实物则以子弹库出土的为最早。1973年湖南省博物馆发掘了这座墓葬,判明其年代在战国中晚期之间。帛书摹本最早见于1944年蔡季襄的《晚周缯书考证》。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44:570000张天恩:西周社会结构的考古学观察
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57: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