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中的文物考古相关文献目录
#冰雪2022#一、冰雪运动相关文献
(一)书目
【1】中国滑雪协会编:《中国滑雪运动资料选辑》,内部资料,1991年3月。
【2】国家体委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滑雪协会编:《中国滑雪运动史》,武汉:武汉出版社,1994年5月。
【3】徐文东、朱志强主编:《中国冬季运动史》,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4】王博、单兆鉴主编:《人类滑雪起源地:中国·新疆·阿勒泰》,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年1月。
【5】单兆鉴编著:《雪·鉴:人类滑雪的摇篮》,北京:北京出版社,2018年7月。

(二)文章
【1】黄世耀:《我国古代的滑冰运动》,《冰雪运动》,1984年第3期。
【2】范靖国:《我国古代的滑雪》,《冰雪运动》,1984年第4期。
【3】韩丹:《释“骑木而行”——谈唐代北方民族的滑雪活动》,《体育文史》,1989年第4期。
【4】刘永年:《新疆阿勒泰地域是人类滑雪发祥地之一》,《体育文史》,1994年第4期。
【5】韩丹:《论我国古代滑冰的巅峰——清代冰嬉活动盛衰考述》,《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6】韩晔:《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雪上活动》,《冰雪运动》,2002年第3期。
【7】王天军:《新疆阿勒泰毛雪板滑雪历史考察》,《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第7期。
【8】王涛:《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滑雪板——察纳》,《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7期。
【9】彭金城:《阿勒泰岩画与滑雪文化研究》,《新乡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第1期。
【10】田立山:《中国古代滑雪运动考述》,《浙江体育科学》,2013年第1期。
【11】谢谨、刘景刚:《新疆阿尔泰地区滑雪运动源流小考》,《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第2期。
【12】张宝强:《宋代有无冰嬉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6年1月。
【13】李南、侯广庆、张镜宇、王立宁、张晓敏、王韵博:《古代冰雪运动述考——以清代冰嬉运动为例》,《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年第2期。
【14】杨小明、韩光强、朱慧: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年11月。
【15】陈祥慧、杨小明、张保华、胡锐:《我国冰雪运动的历史演进及发展趋向》,《体育文化导刊》,2021年第4期。

二、(补)学位论文
【1】唐建忠:《从川南古代悬棺遗迹论僰人的体育文化元素》,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2】丛振:《西北地区体育岩画考》,兰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
【3】成晨:《贺兰山岩画中的古代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三、(补)研究文章
【1】中医研究院易视文献研究室:《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导引图的初步研究》,《文物》,1975年第6期。
【2】王嘉芙:《从马王堆三号汉墓帛画导引图看我国古代的医疗保健体操》,《新体育》,1976年第1期。
【3】周世荣:《两千一百年前我国已经把体育锻炼用于防病治病,请看: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导引图》,《体育报》,1977年5月30日。
【4】周世荣:《目疾导引图》,《体育报》,1977年7月23日。
【5】周世荣:《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导引图看五禽戏》,《五禽戏》,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78年。
【6】沈寿:《谈西汉帛画<导引图>中的“猫蹶”》,《文物》,1979年第1期。
【7】沈寿:《谈西汉帛画<导引图>中的“引胠”》,《文物》,1979年第3期。
【8】沈寿:《谈西汉帛画<导引图>中的“引烦”》,《文物》,1979年第9期。
【9】沈寿:《西汉帛画<导引图>解析》,《文物》,1980年第9期。
【10】熊传新:《谈马王堆三号西汉墓出土的陆博》,《文物》,1979年第4期。
【11】曲祖贻:《主动按摩和老年保健——从马王堆的保健图谈起》,《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年第4期。
【12】蒋星煜:《中国古代的相扑与乔相扑》,《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4期。
【13】刘骏骧:《试论中国杂技艺术的源流》,《社会科学战线》,1980年第2、3期。
【14】沈仲常:《珙县“僰人悬棺”岩画中的球戏》,《贵州民族研究》,1982年第2期。
【15】王子今:《汉代的斗兽和驯兽》,《人文杂志》,1982年第5期。
【16】崔乐泉:《汉代肖形印中的珍品——蹴鞠纹印和角抵纹印》,《体育文史》,1993年第4期。
【17】吕利平、汪宗武、郭成杰:《安徽体育文化形态考辨——初析潜山58号汉墓棺椁上的彩绘》,《体育文史》,1998年第3期。
【18】王锦芳:《论中国皇家宫苑建筑的体育功能》,《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19】芦金峰:《殷商论箭》,《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第5期。
【20】曾小松:《我国远古体育小考》,《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第1期。
【21】芦金峰:《从甲骨文字的构型看殷商时期休闲体育因素》,《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第7期。
【22】崔凤祥:《贺兰山岩画体育文化的史缘及特征》,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014第二届海峡两岸体育运动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年8月。
【23】王俊奇:《先秦绘画雕刻中的体育及其意蕴》,《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第1期。
【24】秦立凯、刘超、郑贺、陈威:《汉代巴蜀射箭文化探讨》,《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第2期。
【25】刘铮、郝凤霞、王志鹏:《敦煌壁画体育述要》,《体育文化导刊》,2014年第6期。
【26】于力:《古代西域民族体育项目类型浅析》,《塔里木大学学报》,2015年第1期。
【27】周新民:《我国古代体育建筑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5年第2期。
【28】周亚婷:《从先秦时期箭靶的演变看射箭文化的发展》,《体育文化导刊》,2015年第3期。
【29】王天军、王志华:《髀石游戏考论》,《体育文化导刊》,2015年第3期。
【30】王国志:《武事岩画:见证早期武术发展的历史足迹》,《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年第6期。
【31】魏丽、孙德朝:《川南僰人悬棺岩画中身体活动形态的阐释》,《四川体育科学》,2016年第5期。
【32】李永超、丁保玉:《武文化的启蒙:夏、商、西周时期武术文化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7年第2期。
【33】赵敏:《柳孜遗址出土“抱鞠童”的体育文化意蕴》,《体育文化导刊》,2017年第2期。
【34】逯克胜:《论骑射与舞蹈在体育史研究中的重要性——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2期。
【35】王荣、杨学坡、倪依克:《结构与形式:巫·舞·武与传统体育起源关系的思考》,《浙江体育科学》,2018年第1期。
【36】逯克胜:《昆仑神话中的体育文化探析——以舞蹈和射箭为例》,《青藏高原论坛》,2018年第3期。
【37】罗帅呈、丁玲辉:《西藏岩画上的原始体育》,《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38】贠琰:《唐代射箭装备“胡禄”源流再考》,《体育文化导刊》,2018年第5期。
【39】马东:《考古发现所见吐蕃射猎运动——以郭里木吐蕃棺板画为对象》,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编:《青藏高原考古》,成都:天地出版社,2018年6月。
【40】王沂、马杨:《古陶瓷文物中体育元素的发展脉络及特征》,《体育文化导刊》,2018年第12期。
【41】杨小明、韩光强、朱慧:我国冰雪运动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展望》,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年11月。
【42】侯天媛:《解密石语:从原始宗教信仰岩画中循迹民俗体育渊源》,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年11月。
【43】赵凡、王兴怀:《西藏岩画中古代体育运动雏形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2020年体育史年会论文摘要集》,2020年。

圆明园被烧毁160年后,专家打捞河道时,意外挖出一个珍贵文物
大家有没有发现,身处当下美好社会的我们,常常会回首往事。在回首往事中,往昔那一幕幕、一桩桩不堪的事迹会频频闪现在国人的眼中,毕竟我们如今的和平时代来之不易。从上学伊始,我们就开始从长辈、师长和书籍等渠道了解到先辈们的英勇事迹。中国有上百年的屈辱历史,有成千万、上亿的华夏儿女们因国仇家恨而饮恨西北。我要新鲜事2023-04-20 13:46:250000观点 | 牧业革命:中国早期国家诞生的催化
在家养动物中,黄牛、绵羊和山羊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它们不仅能提供肉、皮和骨等初级产品,也能提供奶、毛、畜力等次级产品,在衣食住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第一产业的主力,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原料和动力;在旧大陆西侧甚至有次级产品革命,是青铜时代城市化和复杂社会兴起的经济基础(Sherratt,1983)。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42:380001明朝御马监太监墓被盗,为什么盗洞挖得那么准?
曾国藩墓风水和被盗详情本文作者倪方六说明:这篇文章是我几年前写的旧文,当时做客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警法目录》,与北京很有名气的主持人徐滔(现任做副台长)、特约嘉宾主持那威、故宫专家张淑芬一起,聊了一期特别节目《盗墓奇谈》。下了节目后,就盗墓写了这篇文章。图:2007年初发掘的安徽“六安王”墓内棺材正前方发现的唐代盗洞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2:32:360001海外国宝:日本皇族守候千年的大唐遗珍——正仓院文物
煌煌我大唐,泽被万方,千年已逝,大唐气象何在?我们难得看到唐遗存的建筑、活人的用具,但在日本奈良,我们曾经的番邦粉丝族群,却用他们的认真、执着、甚至偏执,为我们保留了当时日本皇族能够见到的大唐器物和建筑。那就是日本奈良东大寺及正仓院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3:28:100000湖南7人“集资”盗挖民族英雄墓,最少出资500,所得五五分成
湖南“集资”盗墓本文作者倪方六在盗墓江湖上,组织人手过俗称“搭伙”,或“搭班子”,也称“支锅”。过去搭伙盗墓有各种方式,我曾就此专门作过调查和研究。但近几十年来又有新的变化,组织盗墓团伙较为通行的做法主要有三种,一是“投资”盗墓,一是“集资”盗墓,一是“雇人”盗墓。“投资”类型盗墓比较复杂,规模也大,产销一体。往往有一个投资人,即金主,这位金主也是盗墓团伙的后台老板。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3:04:3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