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如天·陶寺故事
中国从哪里来?
地中之国就叫中国。
4000多年前陶寺人创造了哪些早期中华文明?如何奠定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
铸铜以范、圭尺定中、观象授时、和合万邦,陶寺遗址经过44年的考古发掘,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怎样的古国图景?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地处晋南临汾盆地,距今约4300-3900年。自1978年开始发掘以来,经过44年考古发掘证明,陶寺遗址很可能是尧舜时期的都城,陶寺人所创造的文明与夏商周三代有着直接的传承关系。
陶寺所创造的最高文明成就,就是王权社会的形成。比如它是双城制,外有郭城内有宫城;它的城市规划、立都选址都经过精心设计:它的城门是阙楼式,兼具防御和礼仪的作用,对后世都城的影响深远……所有这些都表明一个以王权社会为主体的国家已经形成。

从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礼器、陶礼器铜礼器等,我们看到了中华礼制。它们大多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中,反映的是一种等级秩序。其中惊现于世的龙盘让我们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龙的最早形象。
乐礼器是另外一类独具特色的礼器,也是中华礼乐文明的重要体现。鼍鼓、土鼓、石磬,以固定组合的方式、固定的数量和固定的位置出现在陶寺遗址高等级墓葬中,同样反映了陶寺社会的等级秩序,4000多年前以礼治国的图景仿若眼前。

夏商周三代有着辉煌的青铜文明,这个青铜文明是从哪儿来的呢?
目前在陶寺遗址出土了7件铜器,最关键的是这些铜器是铸造出来的,而且是用复合的范铸造出来的。这是中华文明一个重要的发明创造,也是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典型的技术代表,正所谓“铸铜以范,传承后世”。
在陶寺遗址M22大墓里发现了一个圭尺,它的意义重大,所谓“圭尺定中,中土之国”。
4000多年前,人们观念里的“地中”在晋南,因为陶寺圭尺所反映的夏至影长与《周髀算经》里记载的夏至影长正好一致,根据文献里所说“圭表定地中”,也就是说,按照夏至影长一尺六的地方就是“地中”的规定,陶寺所在区域正是“地中”之地。而且玉琮和圭尺的组合与甲骨文里的“中”字不谋而合,表明4000多年前的陶寺就是最早的“中国”。

2003年,考古人员在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个大半圆的夯土台子、13个相互不连接的夯土面和一个圆形夯土带,有学者认为这极有可能是陶寺先民的观象台。这也成为了陶寺创造的另一个传奇--“观象授时,务实创新”。陶寺先民因掌握核心尖端技术,并通过观象台观测节气以用于农业生产,从而创造了高度发达的文明。

陶寺遗址虽然没有发现大量文字,但出土了许多和文字相关的文物,无论是朱书“文”字,还是朱书符号、朱书碎片,都能看出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大墓中“積豕之牙”的出现则反映了4000多年前陶寺人的文德,和合的哲学思想和协和万邦的发展理念。这就是陶寺所创造的又一个文明传奇--“和合万邦,海纳百川”。
葬地初选为何不在中山陵?蒋介石看中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祖坟内幕
原题:蒋介石南京自选墓地之谜本文作者倪方六蒋介石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如果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魂,蒋介石则是中华民国的梁。如果少了蒋介石,中国的近代史肯定是另外一副模样。图:老年蒋介石戎装照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5:45:210000印群:论张光直先生的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理论
原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人类学系主任张光直①教授(1931-2001)是蜚声海内外的考古学家,有海外中国考古学第一人之称,他关于古代中国考古学的研究在学术界颇具影响力。张光直先生一直注重对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研究,尤其是到了晚年,他不但继续进行该方面的研究,而且对其关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理论予以了较全面的深化,建立起完善且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一、以考古资料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理论0002考古就是官方盗墓 为啥有人这么认为(考古学)
考古是为了把历史呈现在大家眼前。即使在今天,许多人仍将考古误解为“官方盗墓”。事实上,考古的最初目的并不是寻宝。比如,小骨器、破损铁器、盗墓者丢弃的陶器等,制造成本低廉,但考古学家却视之为宝物,不遗余力地用小铲子、小刷子将它们擦掉才有了我们能够认知历史的现状。煮汤器皿我要新鲜事2023-07-21 20:37:460000韩茂莉:何谓东西
“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一副对联寥寥两笔便将中国西北、东南大地的风光勾勒得传神入画。大约就在这副对联写就的那些年,地理学家胡焕庸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中国的东西之别,这就是“胡焕庸线”。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6:18: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