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至宝:与天同在,二里头时期铜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
二里头时期铜嵌绿松石兽面纹牌饰是夏代文明的一个巅峰物证,同类海内外存世量极为稀少。目前公开资料显示仅仅10余件:3件来自同一藏家温斯洛普(Winthrop),1943年捐赠予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1件藏于二里头夏都博物馆,2件藏于社科考古所,1件天水市博物馆藏(品相差),1件日本美秀博物馆(MIHO)藏,1件为2015年佳士得拍品。三星堆出土类似牌饰1件,《保罗·辛格医生所藏古代中国文物》内记录1件,《火奴鲁鲁艺术研究院所藏中国古代青铜器、陶瓷器合玉器》内著录1件,檀香山艺术学院内收藏1件(商代)。

嵌绿松石饕餮纹铜牌饰又名镶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镶嵌铜牌饰是一种主要流行于夏代的青铜器,以镶嵌绿松石为最大特征,是集铸造和镶嵌于一身的神秘艺术品。它是史前兽面纹到商周饕餮纹的中介和传承,这种传承不仅是沿用了一种艺术传统,而且是传承了信仰和神话。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镶嵌铜牌饰对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是名副其实的夏代遗宝。
二里头遗址出土此类铜牌饰共3件,形制大同而略有小异。所嵌绿松石磨成种种形状,互相结合,非常工巧。如此精美的杰作,表明夏代绿松石镶嵌技法已相当成熟,同时也开启了青铜器镶嵌工艺的先河。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最常见的花纹之一,广义上也可称为兽面纹。这种纹饰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人兽面纹,山东龙山文化继承了这种纹饰。饕餮纹,本身就有浓厚的神秘色彩。《吕氏春秋·先识》篇有云:“周鼎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故此,一般把这种兽面纹称之为饕餮纹。

这种牌饰的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已知最早的一例。此后的商周两代,饕餮纹日益丰富起来,类型很多,或像龙像虎、或像鸟像凤。西周晚期之后,青铜器纹饰的神秘色彩逐渐减退,但饕餮纹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作为寻找夏文化的重要途径,二里头文化的重要地位自然不必多说,同时,二里头文化也是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青铜文化,因为在二里头文化的代表遗址:二里头遗址出土了一批铸造工艺水平非常高的青铜器,如鼎、爵、盉、戈等,其中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可说是最精美作品之一。此类绿松石镶嵌牌饰十分罕见,仅见几件近似例经出版,此件很可能为迄今拍卖市场上所见唯一的一例。
河南偃师二里头曾于1981年及1984年分别出土二件近似例,前者的兽面两角造型较为繁复,后者的造型则较与此器接近,分别著录于《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 – 青铜卷》上海,1996 年,图版7号,及《中国文物精华》北京,1992年,图版87 号。器身以青铜铸出主体框架,呈四角钝圆,略呈亚腰形,两侧各有对称环纽。其上以数百片绿松石拼合镶嵌出兽面纹,加工精巧,丝丝入扣,虽历经三千余年而无一松动脱落。该器出土时安放在墓主人胸部,从两侧有对称的穿孔钮可见,穿缀系于主人胸前,应作为沟通天、地、神、人等的重要载体。

中世纪早期粟特古城的格局与建筑
一、粟特地区概述粟特地区自公元前5世纪见于文献记载,主要指的是中亚的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区域。在希腊罗马的文献中,粟特地区西边是巴克特利亚,东边是塞人和斯基泰人生活的区域,主要中心城市是撒马尔罕。(图一)公元前8世纪开始,粟特地区出现早期城市,以撒马尔罕、Kesh等几个城市为代表。我要新鲜事2023-05-29 13:57:410000专家发现一具木乃伊 腹中居然还有胎儿(怀孕木乃伊)
怀孕的木乃伊是在怀孕的时候就被制作而成。说起木乃伊,大家在电视上应该都看到过,但是怀孕的木乃伊你是否见过,英国太阳报曾报道了这样的一篇文章,一些考古专家在波兰发现了一句由年轻女性制成的木乃伊。按理说发现木乃伊并没有什么奇怪的,但是不可思议的点就是这具木乃伊的腹中竟然还有一句木乃伊的胎儿。这局木乃伊的身份又是什么。木乃伊我要新鲜事2023-10-06 19:33:000000荣新江:初窥巴黎的敦煌石室佚书
上一讲说的是伦敦,这一讲带大家去巴黎转转。伦敦回来之后,我开始了欧洲大陆之行。欧洲大陆寻找敦煌的旅行,第一站当然去巴黎。我用“初窥巴黎的敦煌石室佚书”这样的名字,是有缘故的。这是袭用自罗振玉最早刊布伯希和敦煌所获文献的两本书的名字:《敦煌石室遗书》和《鸣沙石室佚书》。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13:530000荐书 | 谢阁兰《汉代墓葬艺术》:真实不朽的东方记载
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0:38:070004新猎龙:英国大型恐龙(长8米/化石完整度高达70%)
新猎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鲨齿龙科恐龙,诞生于1.3亿年前-1.25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可达7.5-8米,属于大型肉食恐龙之一,是欧洲出土的最著名的肉食恐龙之一,第一批化石出土于1978年的英国威特岛上。新猎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2:39: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