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医闹怎么闹?误诊名医被灌屎水拔胡子
古代发生医患纠纷如何做鉴定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近年来,医患纠纷备受瞩目,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已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据报道,仅2013年统计到的全国医疗纠纷便达7万件左右。在古代中国,同样存在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因医疗事故引发的医患纠纷在史籍中多有记载,有的医生甚至被病人家属灌屎水、拔胡子。
那么,古代如何处理医患纠纷,发生了医患纠纷如何做鉴定?

古代医生讲究自我保护
——不上路子病人不看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规律,因而医患关系古已有之。古代医生同样强调医德的重要性,对待患者讲究一个“仁”字。古人认为,“医乃仁术”,“仁术”要求医生重视每一位病人的生命;更进一步说,叫“仁者爱人”,这既是古代医生对患者应有的态度,也是一种职业操守。
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光有职业道德并不能减少医患纠纷,还得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过硬的医术,好的医术是减少医患纠纷的最根本措施。古人看病有一个观点,叫“医不三世,不服其药”,此说最早见于《礼记·曲礼》,其意思就是强调临床经验对医生的重要。

但是即便医术再高明,职业修养再高,也不可能完全杜绝医疗风险,难免出现医患纠纷。为了尽量减少麻烦,古代医生十分注重自我保护,在行医时会“挑病人”,拒绝治不好、不好治的患者。先秦时期神医扁鹊提出的“六不治”观点,其实就是避免医患纠纷、自我保护的手段。
《史记·扁鹊列传》记载,扁鹊认为“病有六不治”,即6种人不接诊,第一种人就是“骄恣不论于理”。这种病人傲慢放纵,不讲道理,最不上路子,最有可能成为 “医闹”,所以古代的医生遇到这样的病人,就是找理由拒绝,敬儿远之。
“预后”,则是古代医生自我保护的又一手段。所谓预后,就是研究患者病情的发展,提前告知意外。说白了,预后就是“打预防针”,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让病人及其家属有心理准备,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古代这一行医行规也影响到现代医疗制度,现代医院通行的下“病危通知书”、签“手术同意书”的做法,就是沿袭了古代“预后”的行规。
古代医生怎么收病人的红包?
——武则天曾主动给医生送“红包”
医生收受“红包”如今广受诟病,这也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古代,医生收“红包”则很正常。“红包”即酬金,并不违法,如果收不到“红包”,倒极有可能是庸医。“
红包”是古代医生主要收入之一,给医生送“红包”也是古代患者求医的传统,即便皇家也不例外。当年唐高宗李治“苦风眩头重,目不能视”,请来不少名师,用了不少绝招,都治不好。
后来御医秦鸣鹤大胆采用“放血疗法”,一针下去,疗效立见。起初武则天是强烈反对“放血”的,见到奇效后,武则天亲自给秦鸣鹤送了大红包,即《大唐新语·谀佞》中记载的“躬负缯宝以遗之”。

古代看病流行送“红包”,医生则习惯收“红包”,宫廷民间都一样。明初杭州有个医生叫陶华,《杭州府志》记载,陶华“治伤寒,一服而愈,神效莫测,名动一时”。但是,想请他看病没有大红包是请不动的,“非重赂,莫能致”。
在古代,医生多在家接诊或出诊。看病没有“统一价格表”,也不会明码标价,但有“潜规则”:往往依患者的社会地位、贫富和医生名气来决定诊费的高低和“红包”的大小,对有钱的病人可以多收点,穷人则少收点,甚至免费。
因为医术高低、名气大小决定“红包”的多少,所以古代医生多会在业务上认真钻研,以赢得病人的青睐。
古代医院药铺的“乱索钱”现象
——唐朝诗人张籍看不起病
不把钱财看得太重,是古代医生的“职业道德”要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篇中即强调,“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然而,并不是所有医生都能做到“谋道不谋利”。
唐朝一些医生即颇看重钱,时诗人张籍在《赠任道人》诗中称:“长安多病无生计,药铺医人乱索钱”;另一唐代诗人、农学家陆龟蒙在《自怜赋》中也称:“余抱病三年于衡泌之下,医甚庸而气益盛,药非良而价倍高。”

图:华佗行医图
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医生重利现象持续抬头。宋方勺《泊宅编》称,“今之医者,急于声利”。有一个叫王居安的秀才,患痔疮多年,听说浙江萧山有一医生擅治痔疮,没有财力请他到家诊治,自己乘船到钱塘(今杭州),再差人请他来。此医生为秀才洗肠,“但放下大肠了,方议报谢之物”。病人为了保命,只好拿出所有盘缠当酬金,不然医生就不给他继续治疗。
更有甚者,钱不到不用药,见死不救。《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解砒毒方”条,有一个叫蒋紫垣的清代医生,有解砒毒秘方,但找他看病解毒他必要高价,如果不满足他,“则坐视其死不救。”
医生眼里只有钱而无患者,用孙思邈的话来说,“意在财物,不本性命。”在这样的行医初衷下,医患关系自然就变得紧张。
古代的医患纠纷也紧张
——清朝时一苏州名医被灌屎水
与现代一样,古代医患纠纷的产生也与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有一定关系。古代不少病人就诊时,为了“考验”医生的医术,有意不将真实病情说出来。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谈到当时病人对医生的不信任情况:“士大夫多秘所患,以验医能否,使索病于冥漠之中。”
苏东坡所说的“秘所患”,以“验医能否”现象,在明清时期更为严重。清周亮工在其《书影》一书中曾批评这种现象:“不以病试医……不告医者以得病之由,令其暗中摸索,取死之道也。”

医患纠纷的产生原因很多,除了医生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患者对医生不相信,医生不负责任是古代医患关系紧张的又一原因。清陆以湉《冷庐医话》记载的一则医患纠纷相当典型:苏州医生曹某,在当地名气不小,相应的,“声价自高,贫家延请每不至”。
当地一位有名望的老先生尚未出嫁的女儿生病,派仆人请来曹某诊断。仆人素来讨厌姓曹的医生,于是欺骗曹某说,该女已嫁人,如今怀孕好几个月了。
曹某到病人床前,隔着帷幕诊断,号脉后随口胡说该女已有身孕。老先生十分惊讶,怀疑是误断,次日又请曹某来,老先生让儿子伪装成女儿,曹某看后还是说“怀孕了”。这时候,老先生的儿子拉开帷幕说:“我男也而有孕乎?诬我犹可,诬我妹不可恕也! ”
结果可想而知,曹某被狂揍了一顿不说,还被灌了粪水,真可谓“满嘴喷粪”。曹某“跪泣求免”,仍被剃光了胡子,最后脸上被用粉笔画了一通,才被放走。这位名医曹某声望立马没了,也没人找他看病了。
古代官方处理医患纠纷的办法
——明朝委托第三方医生出鉴定
古代很多医患纠纷大多是“私了”,唐宋开始流行通过法律来处理医患纠纷。
唐朝十分重视药事管理,为了保证用药安全,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药典《唐新修本草》。《唐律》上有处理医疗事故的专门条文,《杂律》“医合药不如方”条规定:“诸医为人合药及题疏、针刺,误不如本方,杀人者,徒二年半。”“其故不如本方,杀伤人者,以故杀伤论;虽不伤人,杖六十。”疏议中还特别重申,即便“于人无伤,犹杖六十”。
或许是医患纠纷增多之故,元朝有关处理医患纠纷的诏令也随之增多,《通制条格》单列“医药”卷,元律不仅严惩“假医”,还对官办医疗机构惠民局在“医疗救助”方面做出了规定,解决医生没有钱不看病的问题。大德三年(公元1299年)正月,元成宗下诏,要求“各路置惠民药局,择良医主之,庶使贫乏病疾之人不致失所”。
明朝在处理医患纠纷时,已出现了第三方仲裁、鉴定。《大明律·刑律·人命》中“庸医杀伤人”条:“凡庸医为人用药针刺,误不依本方,因而致死者,责令别医辨验药饵穴道,如无故害之情者,以过失杀人论。不许行医。若故违本方,诈疗疾病,而取财物者,计赃,准窃盗论。因而致死,及因事故,用药杀人者,斩。”也就是说,出现严重的医疗事故,医生要被砍头。(本文纸质版首发于《北京晚报》个人独家专栏“五色土·一方钩沉”,逢周五出版)
简介:梧桐树下戏凤凰,由著名历史学者、新浪亿万博主倪方六开办,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真相考证,秘闻杂陈,旧事重提,古事新说,提倡无负担阅读。同名微信公众号:jsnjnfl,在线联系微信:nifangliu
黄埔军校曾将他除名,他却在抗日战争中屡立奇功,令日军闻风丧胆
曾有军事专家对侵华日寇的溃败成因做了分析,其中不少人指出日军之所以溃败,不仅是因为侵华战争的不正义性,其中还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当时日军的军事战略拙计百出。1941年日寇在亚太战场上尚未站稳脚跟,就悄然发动了偷袭珍珠港事件,日本这一"鬼鬼祟祟"的偷袭行为彻底惹恼了美军,还加速了中英之间达成军事同盟。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43:320000整个中国最气派的祖坟 居然能让高铁都改道(朱元璋皇陵)
朱元璋的明皇陵一共埋葬了16位皇帝。丧葬文化是中国5000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重视葬礼。古人建祖坟的时候,会邀请一些懂阴阳风水的人去找一些风水宝物,为后人带来好运。我们国家有无数的祖坟,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最霸道的一个。这个祖坟里有16位皇帝,甚至现代高铁项目也要为他让路。明皇陵我要新鲜事2023-05-11 11:54:580002新发现 | 赵都邯郸城考古取得重大收获 后百家墓地遗珍见证城市繁荣
后百家北墓地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后百家村北,属于百家村墓群。百家村墓群位于邯郸市西环内,沁河北岸一带,地形为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原地表有14座战汉时期封土墓。1957年至1959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河北省文化局等单位清理一批战汉墓葬,其中尤以战国时期M3、M57规模大,等级高,出土文物丰富,令人瞩目,百家村墓群成为战国时期赵文化的代表性遗存。我要新鲜事2023-05-06 21:25:040003唐太宗为何在贞观十七年改葬隋恭帝?这一年民间讹传出怕人的消息
唐朝的杀祭迷信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唐朝,祭祀是禁止使用活人的。但民间不时传出要用人祭祀神灵的谣言,一度影响社会的安定。在唐太宗李世宗、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都曾有过这样的谣言。这在史书上都有记载——《旧唐书·太宗本纪下》:贞观十七年(公元公元643年),秋七月庚辰,京城讹言云:“上遣枨枨取人心肝,以祠天狗。”递相惊悚。上遣使遍加宣谕,月余乃止。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8:03:5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