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地里挖出的宝物不上缴不行?憋屈,赶紧偷卖!河南拒北大收藏
原题:靳云鹗新郑挖宝案(二)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上篇说了民国时新郑农民在自家菜地里打井,发现春秋大墓的事情,故事这才开了头,这篇继续往下说。
在这篇里,时称“挖宝将军”的靳云鹗出场了。他干了什么事情?挖出的宝物最后怎么处理的?

图:河南新郑地下文物资源丰富,图为2014年在新郑市郑州大学西亚期学院校区内发现的一处战国平民墓,虽然是平民,但墓中仍有一组随葬品

图:河南新郑地下文物资源丰富,图为2014年在新郑市郑州大学西亚期学院校区内发现的一处战国平民墓,虽然是平民,但墓中仍有一组随葬品

图:河南新郑地下文物资源丰富,图为2003年新郑发现的东周时期罕见大型制陶作坊遗址
⊙宝物之多价值之大吓死人
自家菜地挖出了这么多宝物,李锐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得宝后,李锐做了两件事:一是及时售宝变现,赶紧偷卖,将其中的1件大型铜鼎、2件中型铜鼎,卖给了许昌名叫张延麟的文物商人,得“八百余金”;二是雇人继续挖宝。

图:1923年新郑市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春秋蟠螭纹铜盖鼎
地下出宝是个大新闻,再保密也会透出风声。果然,附近的人都知道了,跑到李家菜园看稀奇,文物贩子也闻风而动,往新郑赶来。事情传到了当时的新郑县知事姚延锦的耳朵里。姚延锦感觉此是大事,立即前来,劝阻李锐。但李锐不理,认为宝物是自家菜地里挖出来的,是自家的,又不犯法,所以根本不听。
当时,已被吴佩孚提拔为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的靳云鹗,率部驻防郑州,1923年(民国十二年)9月1日,刚好巡防到新郑。当时大家都在谈论李锐家菜园出宝的事情,靳云鹗听说后,认为“钟鼎重器,尊彝宝物,为先代典型所寄,应该归于公家,垂诸后世”。于是,靳云鹗派出自己的副官陈国昌,到李锐家传话,要求李锐上缴宝物。

图:1923年新郑市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春秋蟠螭纹铜盏(酒器)
自家菜地挖出的宝物必须上缴,憋屈!但李锐看到带枪穿军装的,也搞不清楚内情,觉得军人、土匪都不好惹,只好将收在自己柴房里的卖剩下的宝物交了出来。靳云鹗随后安排人将此运往郑州保存,后又派人追缴已被李锐卖出去的3件铜鼎,于当年9月9日以原价从张延麟处收回。
接下来,靳云鹗并没有要求李锐将菜园里的坑封埋起来,而是会同县里官绅,安排民工,由自己指挥,继续挖宝。
为防私吞,靳云鹗派出副官陈国昌和参谋王灿章两位亲信,一起去挖宝现场监督。挖到当年9月17日,又划定区域,向四周开挖,范围有十余丈,深挖至三丈许。一直挖到生土层面,觉得没有宝物了,才于10月5日结束挖宝。

图:1923年新郑市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春秋兽耳熊足铜舟(酒器)
这期间,几乎天天都有宝物现身,其宝物之多,价值之大可以说吓死人。到底主要都有哪些宝物?《新郑郑公大墓青铜器》一书统计如下——
9月5日:得铜鼎6件、铜洗1件、铜镈钟鼓4件、铜甬钟17件、铜方壶4件、铜浴缶1件、铜罍1件、铜圆壶2件、铜簋4件、铜簠4件、铜舟2件、铜匜1件、铜方盘1件(王子婴次炉)、铜圆盘1件,碎铜片540块。
9月7日:得铜鬲3件,莲鹤方壶2件,彝、炉、铜猫、铜人、洗、尊盖等。
9月9日:得铜兽形尊1件、铜匜2件、铜舟2件、铜圆盘1件、小铜鼎1件、铜壶盖1件、铜镇墓兽1件、铜立鹤2件(莲鹤方壶之附件)、铜碎片44块。
10月5日后:得铜盘、兽首铜匜、夔耳铜舟、铜敦、铜甬盘、铜殳首、铜镦、铜车、扁铜铃、铜饰件、曲刃铜矛各1件、铜戈2件、铜环4件;另有陶壶1件陶豆4件、贝货317枚,贝片7块、蚌锯1件、兽牙23颗、碎骨3块、玉玦5件,环纹玉器2件、玉片2件,碎铜片35块。

图:1923年新郑市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春秋蟠螭纹沿耳鼎
但上述统计似乎并不全,与莲鹤方壶一起出土的还有2件蟠龙方壶等物。需要一提的是,在宝物最集中地出土的时候,好多天不下雨的新郑出现反常现象:平地起风,乌云滚动,下起了暴雨,一连几天都是这种天气。刚露头的宝物全淹了,挖掘被迫停止,因为满坑是宝,副官陈国昌、参谋王灿章和新郑县知事姚延锦不敢离开,一直冒雨守候现场。
⊙北京大学要求收藏宝物
上述宝物,后来被文物界称为“新郑彝器”,其中不少如今都是国宝。
靳云鹗并没有吞占这批宝物,这也是他与其他军阀“挖宝”的明显区别。“盗墓贼”的帽子后来并未扣到他头上,他反而获得正面的肯定的评价,应该有此原因。

图:1923年新郑市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春秋蟠虺纹曲耳铜鼎
这些宝物分几批,先后运到位于开封的河南古物保存所,由时任所长何日章负责保存。
这批宝物还促成了当代中国三大博物院之一的“河南博物院”的诞生。宝物挖出后,其去向为社会各界广泛关心,媒体也连续跟踪报道。当时,北洋政府教育部历史博物馆、北京大学先后提出了要收藏这批宝物的书面要求。
时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致电靳云鹗:
“窃以为与其供之于一省,何若供之于全国?与其陈列于仅供玩赏之机关,何若陈之于万国学者得共研究之学府?”
但河南人不想让这批宝物离开中原的要求更为强烈,拒绝北大收藏。9月19日,河南省督理张福来、省长张凤台联名致电靳云鹗,作出“筹设河南博物馆”的保证:
“豫省为吾华古代文化中心,此种古物有历史上重要价值。先后出土,率奸商盗卖、流入异域。此次日本震灾、损失吾国历史珍品美术已不可胜计。惩前毖后,敬祈饬属筹设河南博物馆,使新旧所得依次陈列,用仅备海内外学者研究、参览之资,以彰我公提倡学术、保存国粹之盛美感。”

图: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
9月21日,河南议会集体致电靳云鹗:
“闻台座以出地所在(应归河南保存)公道主张,至深钦感,肃此鸣谢。”
在各界的呼吁下,新郑大墓出土的宝物最终留在了河南。河南文博界因此对靳云鹗至今心存感激,敬佩有加。这批宝物,如莲鹤方壶等已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相关介绍,详见笔者另著《民国盗墓史·秘术卷》)。笔者在2011年5月,由河南博物院研究员苏湲安排,在中国数字电视文物宝库频道的《文物大讲堂》节目编导秦凌杰、黄晓华、谢晴、秋红等陪同下专门去看了这批“新郑彝器”。
需要说明的是,河南省博物院所存“新郑彝器”并非这批宝物的全部,台北历史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深圳博物馆等均有收藏。

图:1923年新郑市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春秋兽形铜镈 (乐器)
虽然分散,但都还在中国,相比民国盗墓出土的宝物大量流散,“新郑彝器”还是幸运的,没有一件流散到国外去,这是靳云鹗获得极高评价的又一重要原因。
“新郑彝器”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前夜发现的、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组青铜器,相当难得。在此前及此后出土的,如浑源李峪、洛阳金村、浚县辛村、寿县李三古堆、宝鸡斗鸡台等许多地方,那些整坑出土的青铜器,目前绝大部分都流散在国外。
李家楼出土的宝物归宿基本定了下来,留在河南。但是,事情到此并没有结束,接下来还有事情要发生。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 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提倡无负担阅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事先联系作者!作者微信:nifangliu
郭静云:传统思想与上古信仰的背景
中国传统思想奠基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的思想论辩,逐步形成几个不同的主流派别。在两千余年的思想演化中,每个时代的学者都希望能溯及本源。然因战国晚期以来,各家追求将本门多种流传的文献版本统一及标准化,接着秦帝国统一文字,而后至两汉以帝国化的儒学名义推行正统化思想,以上诸因素,使得先秦的思想渐渐被忘记。是故,后世的追本溯源,均难以跨越秦汉思想史的鸿沟。0005武汉长江大桥下的农民皇帝 没有人祭拜成为荒坟(皇帝坟墓)
武汉长江大桥下的皇帝坟墓是陈友谅的古墓。相信大家对武汉长江大桥都不陌生,它是中国第一座公路铁路桥,武汉的标志性建筑,举世闻名,被誉为长江第一桥。在城市建成的几十年里,无数人经过这座桥,无数人来这里旅游打卡,慢慢地把它变成了武汉不得不去的景点。然而,大多数人不会想到,在这座桥下,埋葬着一位著名的农民皇帝。陈友谅我要新鲜事2023-02-20 03:15:02000073年发现包拯墓 用金丝楠木制作棺材 离奇被钉8枚锁魂环
包拯墓的发现与金丝楠棺材被钉八枚锁魂环的故事,使得这位历史上的清官包青天的形象更加神秘与吸引人。包拯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忠良之臣,因其廉洁清正、不慕权贵的品德受到百姓爱戴。直到1973年,包拯的墓葬才被发掘,人们对他的真实墓葬一直众说纷纭。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8:44:160000中国古代帝王陵有一座最为盗墓者所惦记,里面藏宝无数
汉武帝茂陵的随葬品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历代帝王陵中,汉武帝的茂陵是工期最长的。公元前127年,当茂陵工程进行到第13个年头时,汉武帝又从全国各地动迁富户豪族到茂陵邑定居,这一次也有数十万人。营建茂陵工程巨大,所需要资金一定不会少。钱从哪里来?汉武帝动用了国库收入。当然这是当时法律所允许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11:4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