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专家评论
郭静云《天神与天地之道》 2016-05-31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宋镇豪:该书注重地下考古发现、出土古文字材料与文献记载的多重证,因熟悉国际学界研究动向,故能以域外有关史学理论及方法驾驭其学术研究,于文字学、考古学、艺术史、宗教学、人类学及自然科学等知识领域多相诠释贯通,举一而顾全局,观微而关宏旨,入乎记注考订,出乎义理大要,视野宽博,语言行文清晰准确,见解很有胜义,立论鞭辟入里,对吾人之上古史观的启示必然良多。

——宋镇豪(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陈春声:此书解构与建构兼具,形象与逻辑并重。作者展示了一贯的、卓越的洞察力与整体观,通过对上古时代神兽形象、刻纹符号、牺牲颜色、祈卜仪式、礼器形制、甲骨字形等形象语言的精致分析,结合历史文献,系统全面地重构了关于中国上古时代精神文化的解释体系。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这是一部开卷有益并具有颠覆性的巨著。

——陈春声(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中国史组召集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孙隆基:这是一部必须用开放心灵阅读的书,具“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效!

——孙隆基(史学家、文化比较研究者,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系教授)
虞万里:中国思想史的研究著作虽可谓汗牛充栋,但系统探讨中国上古思想渊源的著作却很少。究其原因,探寻上古思想之渊源,须具备多种学科知识。本书就是这样一部具备多学科知识,进行多角度探研的重要著作。郭静云教授曾著《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利用考古和神话学阐述三代历史,在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本书作为与其相关的又一部新著,贯穿着作者自己内在一贯的认识与思路,一定会为三代史和先秦思想增添新的一页。

——虞万里(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特聘教授)

【著者】郭静云
【书名】《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
【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4月
【说明】上、下二册,共919页,123万8千字,插图313幅,平装全二册定价189元。
原始祖鸟:具有真正羽毛的恐龙(长1米/出土于中国辽宁)
在恐龙时代的辽宁,这里诞生了很多带羽毛,形似鸟的恐龙,比如近鸟龙、尾羽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原始祖鸟,它体长仅一米,具有真正的羽毛,在进化上比中华龙鸟更接近鸟,生活在1.1亿年前的中国,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原始祖鸟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9:41:210000贝里肯龙:非洲小型食草恐龙(长5米/距今2.15亿年前)
说到恐龙,大多数人想到都是那些大型食肉恐龙,比如恐龙之王霸王龙,水中霸主沧龙等。其实在恐龙世界,还有很多是大家所不知道的恐龙,比如小编今天要介绍的贝里肯龙,它体长可达5米,是种小型蜥脚下目恐龙,生活在2.15亿年前的非洲,接下来一起去认识看看。贝里肯龙基本资料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5:21:230000良渚、陶寺都比夏朝早 为何只有夏才算王朝 考古:家天下是误解
良渚、陶寺都比夏朝早为何只有夏才算王朝考古:家天下是误解在《史记》中,司马迁将夏朝单列为一章,与以人物为中心的《五帝本纪》和《尚书》中的“虞书、夏书”不同。这显示了夏朝在司马迁眼中是一个王朝,是国家文明的开端。历朝历代的史书,包括现今的教科书,都将夏朝列为“第一王朝”,而将夏朝之前的历史归为“远古传说”。一、考古发现与传统认知有着很大差异我要新鲜事2023-06-10 21:28:090004考古专家 看到古墓中出现鸡蛋手就发抖 难道真有那么恐怖
我国考古在近9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这段时间里,许多考古学家发现了各种珍稀文物,数量可观。考古工作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细致入微的工作,因为古墓的年代跨度可能从几百年到几千年不等。因此,墓中的物品已经与土壤混合在一起,需要考古学家和现场工作人员非常细心地清理文物。我要新鲜事2023-05-20 21:23:150002陈胜前:什么是现代考古学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