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铲”出现前已有一种类似盗墓利器,只是盗墓者秘不外传
“洛阳铲”发明前还有一种盗墓利器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图:洛阳发现的一处北宋砖雕壁画墓(从墓顶缺口看墓室)
实际上,对没有洛阳铲的古代盗墓者来说,盗墓并不是难事,因为不需要太多的地下探测,那时也没有平坟的说法,荒野田头到处高坟大冢,挖就是了。但对想挖秦汉及春秋大墓、寻找青铜宝物的专业盗墓者来说,“挖坟头”他们没有兴趣,一定要寻找真正的随葬品丰厚的“肥墓”,那样挖起来才带劲。
所以,发财欲望的驱使,让盗墓工具得到不断地改进。

图:原始洛阳铲(殷墟考古时用铲)
铁锥,是古代盗墓贼手中的利器,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都在使用。而“洛阳铲”出现,至今连百年时间也不到(关于“洛阳铲”的身世,《民国盗墓史·秘笈卷》中有专章介绍)。那么,在“洛阳铲”出现之前的洛阳盗墓者,以及近代盗墓贼又擅长使用什么工具来做活?
钢锨,这是洛阳铲出现前夜,中原盗墓圈中普遍使用的盗墓工具。

图:现代手机打制的洛阳铲
笔者在洛阳马坡村调查时,一位站在家门口的马姓年长村民告诉笔者,“洛阳铲”现在传得很神乎,但当年在邙山盗墓的人,用得最多的是钢锨,用起来顺手。即便有人使用“洛阳铲”,也是小圈子内少数人在用,由于自私、信息不通等原因,这些人并不张扬手中的盗墓利器,大多数人用的还是用惯了的钢锨。
钢锨啥样?其实所谓的钢锨主体是铁制的,只有锨的刃部才有钢,应该叫铁锨才对,但因为打制时铁匠师傅淬火工艺正到火候,又夹了钢,所以刃锋锐利,比一般的铁制工具耐磨经用,与钢制无异,所以俗称“钢锨”。

钢锨是一种铲体较长的铲子,所以有的盗墓贼也管钢锨叫“铁铲”。
有的学者也将之与“洛阳铲”混为一谈,也许时人根本就未把“洛阳铲”当做一种新发明,也许当时就叫铁铲。卫聚贤是著名的民国考古学家,比袁同礼提前八年到实地了解过洛阳的盗墓情况。
1928年(民国十七年),卫到山西一带进行文化学术考察,活动结束后路过洛阳,卫亲眼看到盗墓贼使用“洛阳铲”的情形,邙山的古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为古物的流失和被破坏而痛心。卫在返回南京后上书政府,希望“设禁止其事”。

图:青铜器出土现场
其后,卫在其《中国考古学史》一书中,记述当时“各地有组织的盗掘”情况和方式,其中重点说了洛阳,文中便称“洛阳铲”为“铁铲”:“用铁铲曲为多半圆洞形,置长木柄,在地上隔五尺凿一洞,因持铲凿地,土攒入铲中,用手将土取出,看土为死土活土……”
但“洛阳铲”与普通铁铲是不一样的,普通铁铲与钢锨也不相同:钢锨铲头较窄,铲身较长,和常见的扁铲差不多。

图:可拆装现代洛阳铲
与马坡村相邻的名叫马积善的小李村人,民国时期曾经在邙山上刨过古董(盗墓),马积善在20世纪50年代受访时,曾对洛阳师范学院河洛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考古学者赵振华具体谈过这种钢锨的规格:锨头长30厘米、宽14厘米,带木柄总长约1.8米。
钢锨掘土的效率远没有“洛阳铲”高,用于盗墓的话,“洛阳铲”一天能打出100个探孔,而用钢锨,只能打出30个。而且,钢锨带出地下土样的成功率也低,如果使用者没有经验,根本就带不上来泥——使用时,必须要将钢锨斜着往下捣,才能和“洛阳铲”一样,把土样顺利地带到地面上来。
说明:梧桐树下戏凤凰是著名历史学者倪方六的私家史,内容以历史、考古、盗墓、风水、收藏为主。文章除注明外,均为倪方六原创,有版权,使用请联系作者!作者微号:jsnjnfl
冯时:我们为什么是“龙的传人”
人类学家已经发现,距今一万年前,中国所在的东亚地区与西亚的新月沃地之所以最早进入农业时代。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两个地区分布着大量可以被驯化的作物与动物,人类完成了对它们的驯化。但是,仅仅驯化了稻、麦、牛、羊等等,并不能完全支持农业的发生。0001探秘海昏侯刘贺的宝藏:揭秘古代帝王的权力和喜好
刘贺墓葬中出土的珍宝提供了对他短暂帝王生涯的深入了解。这些宝物反映了当时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的状况,也揭示了刘贺的性格与兴趣,同时还展示了他在位期间的权力和影响。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宝物,我们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历史的各个层面,为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多启示与思考。这些宝物的发现让人们能够重塑刘贺的形象,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他的帝王生涯。我要新鲜事2023-08-22 15:17:430000秦始皇陵被多次盗掘,为何毫发无损?除了水银还有一种超能的机关
中国历史中最著名的帝王陵寝是哪一座?相信大多数人会脱口而出,自然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寝。那么秦陵中到底埋葬着多少令人匪夷所思的珍宝呢?现代的考古专家表示:可能无法估算!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12:560000【考古词条】铁器时代 · 藏王墓
吐蕃时期的王墓。年代为7~9世纪。位于今西藏自治区穷结县。现存陵墓8座。1959年中央文化部组织的西藏文物调查团曾进行勘查。墓群南傍班士诸山,北沿天河。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30:4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