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云:解读大禾方鼎背后的秘密
2016-08-04 郭静云、刘梦扬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2016年7月8日上午,郭静云教授为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做了主题为"商代礼器人面寻钥”的演讲,为我们解读商代巫师形象及造型的文化含义。现将有关内容简述如下,详细内容请参见其新著《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页310-344,527-574。
我们今天的问题从大禾方鼎讲起,“大禾”是一个族名,大禾方鼎人面纹的特点是主要突出人的面貌而且是寻常人的脸。目前学术界对面具的研究或全部合
为一谈,或绝对性地分隔,这样是不合理的,面具需要分类才能研究。

大禾方鼎
殷商时期文化及国家分期问题
考古面貌接近并不等于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是一个中心,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贵族,各国贵族之间的关系很多可能。中国在三代时期有数种国家文明。最明显的是夏商文明,然后是先蜀神权国家,以三星堆、金沙为主。这里称先蜀是因为先蜀的文化传承断裂,后世的蜀国与三星堆文明是不同的。再有虎国文明,即吴的前身。除此之外还有淮夷等目前政治情况不明的地区。

商周时期历史地图
商周时期人面图像的类型
蒐集商、西周时期的人面造型,可分为“三星堆”、“江南”、“陕中南”、“河北及安阳”四种类型。
A 三星堆类型
三星堆文化头像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与石家河有传承关系,石家河对三星堆影响很大。三星堆人面像实际上是把石家河的主题放大,制作材料从玉器变为青铜器和金器而成。这些面像背后意义是长江流域都有的一种混合人形的崇拜对象。

B 江南类型
新干大洋洲祭祀坑出土人面像的特点一是长角,二是有獠牙。要理解它是什么,应从这两个特点入手,而不要考虑人佩戴什么东西,而是这个形象本身是什么。

带獠牙的面具也来自石家河。石家河时代的东西非常小,主要是身上戴,到后世才放大。獠牙的面像很广泛,一直沿用到汉代。最早的獠牙形象没有人面只有獠牙。高庙文化的獠牙实际上是野猪的獠牙。他们当时是对野猪崇拜。野猪在当时是非常危险的动物,同时也是非常好的狩猎对象,各个地方都有崇拜野猪的痕迹,如河北,东北,长江流域等地。不少被后世认为是农耕文明的文化遗址第一层都有野猪的獠牙,都有狩猎的痕迹。北方兴隆洼文化中期是崇拜野猪的猎民文化,同时鹿科动物也受重视;还有其他民族崇拜以鹿为主,因此即使是很小的地域也存在不同的民族。
河北磁山文化粮食窖藏的作用,经学者研究,该粮食窖藏并不能储备粮食,应为埋猪的祭祀坑,里面放谷类,实际上是作为猪的随葬品,给猪在世外吃。大地湾相当于裴李岗文化北界,也发现随葬野猪的下颌。渭河流域半坡文化对野猪崇拜:只有男性随葬野猪獠牙,作为重要的随葬品。这些男性可能是巫师,巫师是与神联络的人,基本上没有权利自然死亡。野猪獠牙是巫师的法器。海岱地区存在野猪形陶器。在家猪已经驯化的时代仍然存在野猪崇拜。随葬家猪下巴没有意义,但是仪式还在。
商代很多族都以野猪作为族徽,野猪身上有巫的符号。以猪祭祀神,猪本身就一个巫,一个联络者。到了殷末,獠牙的意义已经逐渐消失。这是因为狩猎文化有野猪的崇拜,随着狩猎文化的消失,野猪崇拜也被忘记。人面獠牙不再考虑野猪,而是作为权力的象征,涵盖其他的神物。后世,神口的意义有了变化,饕餮的信仰消失,神口的形象从吃人发展到吃鬼,神口不再是升天通道,而是表达吃魍魉、吞鬼气的意思,以有保护墓区的作用。

器物的流动不代表文化的区域。有獠牙有角的面像是源自长江流域的崇拜对象,应该结合不同地区的信仰重点,是崇高神的表现。其形象也用来做通达崇高世界的符号。
C 陕中南类型
此类面像遗址范围比较小,不是面像而是面具。但是部分面具比较小,人无法佩戴。

D 河北及安阳类型
殷墟常人面具被钉在木质的器物或偶像上。特点:无任何怪异,完全是常人的脸。小型常人面具强调眉毛和人中。大禾鼎类王级礼器同样强调眉毛和人中。眉毛与人中形状在相术里有关键作用。人中代表长寿良命,覆盖在死者面上加以强调可能隐藏着神寿观念。是世外的长寿而不是本生的长寿象征再生的和顺。

大禾方鼎造型释义:
大禾方鼎的纹饰是人面在两个夔龙之间,描绘的也是被神兽吞食的人头,同样有神杀发生。被神杀的人身份就是巫。其造型符合砍头献法。
神杀都是从吞头部开始,人是一个宇宙,人的头就是天。人形面像是神杀仪式中需要被仪式性杀死的国王的替身。
(执笔:刘梦扬/ 编辑:江俊伟)
内蒙古一个千年墓穴 合葬的男女居然是被活埋(男女合葬)
男女合葬并不一定代表忠贞爱情。在古代有着这么一个说法,就是一对相爱的夫妻在死亡之后就会男女合葬,这也是代表着他们忠贞的爱情,可是等到现代考古学家逐渐的研究之后发现男女合照有的时候并不是和大家想象的那么浪漫,反而有可能是一段血泪史,他们其中一个说不定是被别人迫害。内蒙古的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8:46:520000腱龙:北美洲大型食草恐龙(长7米/距今1.13亿年前)
在恐龙时代的北美洲,因为气候温和,植株茂盛,这里曾生活过许多大型恐龙,出名的有霸王龙、腕龙等,不被人知的更多,比如今天要介绍的腱龙,一起去认识看看。腱龙基本资料腱龙是一种北美洲的大型食草恐龙,它体长7米,与短冠龙、胄甲龙差不多大,在目前已知的774种恐龙中排在第275位,生活在距今1.16亿年-1.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腱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0:03:110000山西元以前木构建筑分布及区域特征
上图牛力绘制山西,是中国文物大省,所遗存的古建筑序列完整、品类众多,现存元代及以前木结构建筑518座,居全国之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古建筑的发展演化过程。这些建筑遗产分布全省各地,形成了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本期推出的是,山西省古建筑与彩塑壁画保护研究院李会智撰写的文章:山西元以前木构建筑分布及区域特征文章对山西元代及以前木构建筑数据及分布进行统计,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28:010000武大郎墓葬被发现 我们被骗了上百年(武大郎)
武大郎墓出土的大腿骨可判断武大郎身高一米八。在河北邢台清河县有一座古墓,这座古墓的主人是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武大郎。几百年来,武大郎的后代一直都在默默的守护着这座古墓。由于在上个世纪60年代,武大郎的墓葬被人为破坏过,1992年冬天,武大郎家族后人将武大郎墓挖开,并重新修葺了一番。武大郎的墓穴呈远景形状,是一座铁索玄棺木,武大郎的尸骨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根大腿骨。武大郎身高我要新鲜事2024-01-10 18:03:070004柏利连尼龙:南美超巨型恐龙(长25米/仅发现脊椎骨)
柏利连尼龙是一种蜥脚下目中的泰坦巨龙类恐龙,诞生于8300万年前-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体长普遍可以达到24-25米,属于体型非常惊人的超巨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化石是在南美洲的阿根廷境内发现的。柏利连尼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0:19:5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