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找宝人为何看看土就知道地下是否有宝?说出来你不得不佩服
原题:洛阳看土秘诀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盗墓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为什么搞考古的要向盗墓者学习,就是这个原因。
我在写作《民国盗墓史》时,访问了国内不少找宝人,他们的经验之谈足够我写三五本盗墓小说。我在想,如果哪一天不研究历史了,我就开始写小说,把这些年考察盗墓时遇到的人,做过的事情,听到的故事……一 一写出来,与我的读者分享。
事实上,我也一直在收集这方面的写作素材。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在实际盗墓中的看土秘诀——当然请别学,就当小说看。

(定向)
凭历代的埋葬规律,仅能弄清古墓的大概范围,这只是盗墓的第一步。要准确地判断出地下情况、确定古墓的具体位置,就要学会另一招——看土。笔者在《民国盗墓史·秘术卷》中,在介绍盗墓利器“洛阳铲”时,曾简单地提到了这点,如果说找墓靠运气,那看土全靠真功夫,来不得一点虚假。
行家老手从铲头带上来的泥土颜色,就能断定地下的情况,这绝活全是在实际活动中摸索出来的。这种经验同样不传外人,所以多为盗墓世家所掌握。
从笔者所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看,不同地区的盗墓贼,有不同的看土秘诀。这里,以洛阳和长沙地区为代表,具体看看过去盗墓贼是怎么看土的。
洛阳盗墓贼和长沙盗墓贼,一个河南、一个湖南,分别喝着中国境内两条著名大河——黄河水、长江水长大的他们,过去并无现在的交流,各自的盗墓手段有明显的区域特色。笔者在另著《中国人盗墓史》中,把他们分成了民国年间中国盗墓贼派别中北派与南派的代表。

(查看土样)
北派与南派都有各自的盗墓利器——洛阳铲和短柄锄,在看土功夫上,两派也是各怀秘诀。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下面分开来说,先说洛阳找宝人的“看土”经验。
洛阳一带土壤种类很多,但以黄沙土为主,比较纯净、干爽。看土时,可以直接拿着铲头,也可以将铲上的土轻轻抖到地上,再把土掰开来看,用手捏捏,以感觉土的软硬、干湿。
据已故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考古专家傅振伦先生所记,民国时,洛阳盗墓贼一般将土分为死土、浮土、扑腾土、淤土、澄土、油土、花土、夯土等。笼统来说,分为死土和活土两大类。

(考古系学生野外洛阳铲取土实习)
活土中有一种叫“花土”,这种土盗墓者最重视。
洛阳一带自然土壤十分深厚(西安、咸阳、安阳、开封等地也是这样),不但分有明显的层次,而且每层的结构、密度、颜色、厚度都不一样;一般厚度在几十厘米到一两米不等,甚至更厚;土色有黄、白、红、暗红、黑等色差。

(汉墓封土堆被挖,花土出现)
在挖坑造墓时,原生土会被翻开,混乱杂堆在一起,原有层次和结构完全被打乱、各种颜色的土壤杂合,形成了含有不同颜色的特殊的人工土层——花土层。不管年代多久,这种人工土层也不改变,一看就知道。
一般墓道的填土虽然经过夯打,但是其结构也不如死土紧密结实。没有填完剩下的土,便会遗留散落在墓道附近,这些土与墓道内花土一样,也是翻动过的杂土,但比“五花土”密度低、较为松散,土层厚度不大,也不均匀,盗墓圈内俗称“扑腾土”。

(土壤已完全被污染,发黑)
找到“扑腾土”,可以肯定附近有墓了,不会错的。据此可以轻松找到墓道,从而确定墓道、墓室的范围、深度和大小。
另据洛阳学者赵振华先生以前的调查,一般而言,洛阳地区的问题土有三种,即卤花、白花、红花土。如果遇到这类土了,就要注意了,可能下面有古墓或古遗址了。
综上所述,洛阳一带盗墓贼的看土秘诀如下:

(土壤中发现漆皮)
盗墓贼对各种土的变化和所包含的信息,都十分清楚。对于一个初涉盗墓者来说,光知道这秘诀并没有实际作用,一般要师傅带几次就懂了。如果找不到师傅口传身授,就只有在实践中悟了,特别是土色的变化,一定要注意。
如果深挖上来的土样中土色出现黑、灰、绿、红等变化,则信号很明显了,棺材类木质器物腐烂后会影响土质,染黑土色;随葬铜、铁器氧化后会污染土质,使土色发黑或发绿;古人棺椁都会上漆若干道,漆色多为黑色或红色,棺材腐烂,漆皮脱落会使土色发黑或发红。
另外,墓里有朱砂等物质,受污染的土色也是红的。反正,只要从深处带上来的土色异常,下面一般都有东西。
荆门战国楚墓女尸原貌 没有腐败肌肉还有弹性(被破坏)
荆门战国楚墓女尸身材均匀,十指芊芊细长,千年的尸体并没有腐烂,尸体的肌肉用手按压之后还可以弹回,身体的各个关节都可以弯动,只不过由于盗墓者的破坏,专家们发现这具稀世国宝女尸时已经受到了破坏,头发全部都没有了,皮肤大面积的遭受了破坏,很多关节也被拉扯脱臼,因此这么重要的国家级珍奇宝物就这样被盗墓者破坏了。一、荆门战国楚墓女尸是如何发现的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8:4900002022考古人物:王巍寻根探源,叩问文明
中国新闻周刊2022年度影响力人物榜单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新闻周刊第14次发布年度人物盘点,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先生被评为“2022年度学者”。他是荧幕上出镜率最高的考古学者之一,也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首席专家;他是中国考古的“百事通”,也是热忱的科普者;他走遍众多考古遗址,亲手挖掘出中华文明的证据,也在书斋中著书立说,让冷僻孤高的考古能与众生对话。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0:23:400000山西一座窑洞坍塌,惊动考古专家,历经2年挖出200多件宝贝
都说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但是我们如今真正能够找得到痕迹的史料大约仅为两千年左右,关于更早以前的历史很多人更愿意称之为史前文明。关于这段悠久的岁月如今能够见到的文献资料寥寥无几,更多的时候人们只能通过一些历史文物来加以论证,这就导致考古工作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我要新鲜事2023-05-13 03:33:470002重庆发现恐龙化石群 化石群有六大特点(世界级化石群)
17年6月28日重庆举行了云阳县普安乡恐龙化石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发现了世界级恐龙化石群。这个化石群化石资源规模大、地质时代横跨时期包括侏罗纪早中晚期、化石种类多、开发利用和科研价值大,是恐龙化石的一个重大发现。重庆发现恐龙化石群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8:5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