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静云:从先秦思想到正统的“经”
原创 2016-08-15 郭静云、崔璨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2016年7月9日号上午,郭静云教授为中山大学2016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做了题为“从先秦思想到正统的'经'”的演讲。
老师首先以一张《春秋谷梁传》的图片为引子,向大家提问此书内容的年代,学员们提出了“春秋”“战国”“汉”等答案。老师接着说,还有唐代的注,宋代的纸,明清的印章,所以,一本经籍涵盖两千多年的历史。

汉代编纂经书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其成为万世之经,而当我们回到在此之前,了解文献写出来的时代情况,书写者是面对他所处的年代问题而写出的书,书的内容即成为了历史的概念。经书的形成与发展是长期演变的结果,这个过程涵盖了不同的历史和社会阶段,也蕴合了不同时代的观念与理想,后人希冀从经典中得到自己的答案。这些渊源于古代的故事及思想的分散记载,经过几百年的口传及抄录流传过程后,才被编辑、合并成经。从经典的角度来说,“经”的核心特质之一,就是它涵盖了不同时代的观念。经书形成的关键,乃是被编为“经”的时段,或可谓之“经化”时代。“经化”概念带有国家、社会、教会或学派的仪式化行为,经典化离不开国家的权威,而所谓“经本”早已不是原本。“经”的形成,必定蕴含了原意、传承过程中对原意的理解以及经化时期的编修等不同时代的意涵与理想。经书的内容层层套叠,每一层都代表不同时代的观点与理想:然而各层间却又借着经文混为一体,难以区别。
透过郭店楚简的记载,我们基本上确定,至少在战国中期,六经的格局和排列已经确定。儒家思想究竟是什么?儒家思想的变化?从先秦时期多个国家到秦汉时期的一个国家,历史上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郭老师接着分成如下几类来论述:
一、原始的“历史正本”与后世的“历史编本”
从目前学界对出土文献的探讨可见,后期的经本仍然影响着现今学者对先秦思想的理解,甚至有些学者常以经本为正本来解读出土文献。单纯从严谨的学术角度来思考,两者间只有出土文献才是确实的历史正本。

二、先秦社会的“文人儒家”与帝国社会的“正统儒家”
先秦儒家不代表统治者立场,没有符合国家意识形态的必要。至西汉武帝,儒学被称为帝国的意识形态,因此必然蕴含了新内容。
三、从“文人儒家”文献到“正统儒家”文献经化过程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家学派斟酌、设计其政治主张,并争论彼此的概念优长。每一家的思路都经过仔细推敲,采用精确的论证方法,设计出系统性的思想,并勾勒出其理想中的社会蓝图,并企图据以改善社会。汉武帝独尊儒术,儒家学者藉此入仕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进而实现其政治理论,因此不得不逐步修正其观点来配合帝国的政治形态。帝国时代的经本则
着重于政治指导,此一差异即造成了修改原本的必要性。
四、文官编修天下之经并非随意,而有其方法
两千余年来流传的先秦典籍,都出自汉朝文官的编修,故经由先秦简本与帝国经本的比较研究,我们能够厘清汉朝文官采行的编修方法,并进一步理解汉代文官此举之用意。
五、不同时代的“历史语言”
或配合汉代历史做出修改,或无字而增新字,或改变已不用的字,或意义范围只有一部份改变。我们应该慎重于文献时代的“历史语言”,尽量避免以后期的字汇取代文献的原字,应该以其他同时代文献的例证,来研考用字的历史涵义。
最后,郭老师指出《缁衣》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内容的差异,说明《缁衣》从战国到汉代思想的变化,以及对研究儒家经典形成的作用。

学员提问
(执笔:崔璨/编辑:江俊伟)
古代哪里的女孩子最喜欢穿木屐?白嫩的脚露出来,李白眼都看直了
古人喜欢什么样的凉鞋本文作者倪方六眼下正是炎热的季节,凉鞋成为大家出行的首选。在古代,人们夏天也喜欢凉鞋,其中以木制凉鞋最受欢迎。图:清末制集木屐摊过去老百姓夏天所穿最多的,便是木制凉鞋了。木制凉鞋,古人称为“木屐”。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33:180000顾氏小盗龙:史上第一种会飞的恐龙(拥有四只翅膀)
顾氏小盗龙是一种兽脚亚目下的驰龙科恐龙,诞生于1亿2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可达77厘米左右,主要以肉食为食,最独特的是在它的尾巴和前后肢处观察到了飞羽的痕迹,所以它也成为了目前首批发现的会飞的恐龙,也因此惹起了古生物学界对于鸟类起源的再次争议。顾氏小盗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20:04:450000为什么我国西北地区的聚落,大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地区?
聚落是人类为生产和生活活动二聚居的场所,从分类上来看聚落可以有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大类,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聚落建设中已经可以克服很多的自然障碍。但是在古代,特别是乡村聚落的发展,经常会受到地形、土壤、水源、河流等因素的影响。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1:40:160000陕西凤翔出土166具棺木,古墓面积有2个足球场大,墓主是谁?
在古代,人们对于死亡和殉葬有着非常独特的观念和方式。其中最残忍的一种就是使用活人当作殉葬品,这些人往往是墓主的侍妾、奴隶和修建陵墓的工匠。这种殉葬制度从商朝一直延续到秦朝,因其残忍性质,在明朝时期被正式废除。我要新鲜事2023-04-15 21:39:110000被盗101次 盗墓贼变陪葬品 “中国第一凶墓”暗藏着什么秘密
位于河南山村的一座巨大古墓,被盗101次,但没有人成功挖到宝物,许多盗墓者甚至丧命其中,成为古墓的陪葬品。这座古墓引来无数盗墓贼的觊觎,但又让他们踏上黄泉之路。据传说,这座古墓埋藏着王的宝藏,但考古学家在多个月的发掘后一无所获。难道这座古墓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吗?我要新鲜事2023-06-17 19:16:09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