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姑娘出嫁时会从娘家带上这种水果,中国姑娘不带但也当吉祥物
“石榴”得名与丝绸之路
本文作者 倪方六
通过古丝绸之路上传入中国的水果很多,上篇说了葡萄,这篇再来说石榴——与葡萄一样,石榴是眼下正当季的水果!
“石榴酒,葡萄浆。兰桂芳,茱萸香……”从唐乔知之《倡门女》唱词来看,石榴与葡萄一样,是唐朝人眼里的名果。但与葡萄相比,如今通称的“石榴”一词,出现要晚一些,是从唐朝人嘴里喊出来的。

(树上石榴)
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石榴一名丹若,甜者谓之天浆……大食勿斯离进贡之石榴,大者重达五六斤。”另有,“酆都稻名重思,其米如石榴子,粒稍大,味如菱。”
在“石榴”之前,多叫作“安石榴”。到明朝时,石榴已有很丰富的叫法,明王象晋《群芳谱》称:“石榴,一名若榴,一名丹若,一名金罂,一名金庞,一名天浆。”

(石榴花开)
中国栽培石榴的历史也已有2000多年,但也非原产地。石榴原产波斯,今西亚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及中亚一带盛产葡萄,称为“忘忧果”。伊朗在史前已有栽培石榴;伊拉克也不晚,境内出土距今4000多年的皇冠上,便有精美的石榴图案。
那么,石榴又是如何传入中国的?也是通过古丝绸之路。西晋陆机《与弟云书》称:“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安石榴也。”西晋北魏贾思勰编农书《齐民要术》上,便引用了陆机这一说法。另外,《初学记》“石榴”条引西晋张华《博物志》所记称:“汉张骞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以归。”

(石榴多籽)
“涂林”,是石榴别称,有人认为是地名tourla的音译,也有人称是葡萄梵语Darin的音译。“安石”,一种观点据《北史》认为,是位于今哈萨别克斯坦境内的“安国”和“石国”合称,此地产石榴;
另一说则称,安石就是“安石国”,或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安息”,即今伊朗,《群芳谱》便持此观点:“本出涂林安石国,汉张骞使西域得其种以归,故名安石榴。”

(伊朗德黑库里斯坦皇家图书馆藏15世纪初绘画《草地上的牛》,上部绘有开花石榴树,见红圈内)
石榴传入中国的路径,大概从中亚一带初传至今新疆,西汉时传入陕西,再传布中国各地。也有学者认为,石榴由伊朗先传至印度,由印度传入中国西藏,然后再传至中国西北地区,终传全国,又传日本。
石榴一经引入,很快便受到中国人的欢迎,是古人眼里的名贵果品。西晋潘岳《安石榴赋》称:“榴者,天下之奇树,九州之名果。”西汉皇家上林苑便广植各种奇珍异果,其中便有石榴,《西京杂记》记载:“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安石榴楟十株。”唐诗人李商隐《茂陵》诗亦称:“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城郊。”

(农家旁边常见的石榴树)
现在,在中国农村很容易看到这种果树,农民家前路边都会栽植石榴。
古丝绸之路在引入各种水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风俗文化。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中, 石榴与同样通过丝绸之路引入中的的无花果、橄榄一道,被称为“天堂圣果”。

(剪纸《石榴多子》)
中亚有一种风俗,新娘出嫁时要从娘家携带一只石榴,在婚礼后把石榴砸在地上,然后数数看从里面蹦出来的多少石榴籽,来占卜婚后能生育多少儿女。中国姑娘虽然没有从娘家带石榴的风俗,但也视为祥物,传统中国婚俗中的“石榴多子”说法,便应该是中亚石榴文化的一种流变。

(中亚婚礼,上有梨子、石榴)
文物研究 | 河南南阳首次发现东汉时期铅质买地券
2019年11月,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南阳食品商贸城项目抢救性发掘了一批汉代墓葬。这批墓葬位于南阳宛城以东、白河以西区域,原宛城区柴庄村耕地范围。该区域属古代墓葬集中区,90年代以来该区域发掘了数千座汉代墓葬,本次共发掘汉代墓葬15座。其中M13为一座东汉时期砖室墓,尽管该墓破坏严重,出土文物较少,但尤其重要的是出土了一件铅质买地券,保存完好,在南阳地区属首次发现,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9:01:230002方圆500平方公里内 地下全都是古墓(埋骨之所)
洛阳邙山是古代很多朝代死亡者的理想天堂。当我们说起在整个我国地下文化最多的地方,那肯定就是陕西地区,不过陕西地区并不是死亡者的天堂。因为在我国古代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身在苏杭,死在北邙,这里所谓的北邙说的就是我国河南洛阳地区的邙山,甚至说这个地区是地下CBD也不为过。1.死在北邙我要新鲜事2023-09-05 20:33:230000心中多一些爱,而非规矩,奸邪自然会少
曾经我们规矩太多,礼教家法严苛,规定细致繁褥。但近几十年,似乎又太过“没规矩”,亦或东抄西抄一些别人的规矩,运用时却不讲究具体的人物、空间、时间等等,所以最终导致胡来的很多。0000过去婚姻文化中的“掐八字”是咋回事?传统“合婚歌诀”盘点
传统婚姻文化“合婚歌”本文作者倪方六金秋十月,佳缘良期!不少适婚男女,都会选择在眼下的秋节进入婚姻的殿堂,可喜可贺!古代男女也这样,也喜欢在秋天办喜事,组成一个新的家庭。(爱,就来吻我)但是古今的婚姻文化是有明显变化和不同的,仅就结合方式而言,现在讲究“自由恋爱,自己作主”,而过去主张“媒妁之主,父母作主”。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00:2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