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秋虫叫得很好听,大家爱玩,其惊人生殖能力给古人一种想象
玩虫,古人喜欢的秋趣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序至秋天。
进入秋天,唐宋以后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大概要数“玩虫”,这是古人的秋趣之一。古人所玩之虫都是鸣虫,古人为什么喜欢玩虫?因为有“虫情结”。

(南宋苏汉臣绘《秋庭婴戏图》两孩子正在斗虫)
如何玩虫?有什么讲究?归纳起来有四:一赏虫鸣,其曰“听虫”;二观虫势,叫作“斗虫”;三则乐在捕,俗称“捉虫”;四工于蓄养和繁殖,谓为“养虫”。
鸣虫与中国古人的生活联系相当紧密,二十四节气中的很多节候,都是根据鸣虫的表现来定义的。如立夏“蝼蝈鸣”,夏至“蜩始鸣”、小暑“蟋蜂居壁”、立秋“寒蝉鸣”、秋分“蛰虫坯户”、霜降“蛰虫咸俯”,等等。

(古本《尔雅》插图中的鸣虫蟋蟀)
中国人对鸣虫的关注在先秦时即已开始,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多首诗写了虫子。《国风·豳风》的《七月》一诗,对大小动物在各个月份里的表现写得准确而又生动,其中便提到了蝉、蚱蜢、蝈蝈、蟋蟀等多种鸣虫。
如,“四月秀葽,五月鸣蜩”:阴历四月份植物远志结籽,五月蝉(知了)开始在树上鸣叫了。
再如,“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床下”:阴历五月蚱蜢开始伸腿鸣叫,蝈蝈则在六月动起了羽翅,秋七月田野里有很多蟋蟀,到八月份钻到屋檐下,九月蟋蟀进门,十月钻到床底。

(明代王圻《三才图会》中的鸣虫)
从《诗经》描写的情况来看,先秦时鸣虫已融入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男女情感。《国风·召南》里的《草虫》一诗写道: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借鸣虫表达男女间爱的感觉——草虫喓喓在鸣叫,蚱蜢四处在蹦跳。久未见到心上人,心中忧愁不安宁……
古人为什么喜欢鸣虫?当然与其善鸣有关,也有《草虫》诗中那份缠绵和寄托,但更重要的是,虫子身上惊人的生殖、繁衍能力,带给古人的一种惊奇和一份想象。

(中国最早研究蟋蟀专著《促织经》,清朝刻版)
以螽斯(蝈蝈)为例,古人认为这是一种灵虫,“一生百子”,是多子的化身,崇尚生殖的古人自然十分迷信之。
《诗经》中的《螽斯》 ,全诗用螽斯来比意,均未离开“宜尔子孙”一语:“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蝈蝈张开翅膀,在低空群飞;子孙众多,预示家族兴旺。
中国古人因此认为“螽斯衍庆”。而繁殖能力超强,这是自然界虫家族的共同特点,即便令人讨厌的蚊蝇都有这本事,所以人们用表示子嗣众多的“昆”字来定义虫家族,称为“昆虫”。

(图:老北京玩虫用具,博物馆藏品)
湘潭古墓挖出千年菌类,50年老中医都没见过,专家:能抗癌
古墓里面最有价值的一一般都是金银珠宝,但是一个开挖掘机的工人,却在一座湘潭古墓里,挖出了一种神秘的千年草药,甚至从医50年的老中医,都没有见过。神秘古墓出土神秘药材,传说能包治百病,真的有那么厉害吗?经过鉴定之后,专家:能抗癌!我要新鲜事2023-05-17 20:22:300001雷前龙:最古老的蜥脚下目恐龙(长10米/距今2.1亿年前)
受影视剧的熏陶,说到恐龙,大家都会想到各种强大的食肉恐龙,而食草恐龙总是容易被忽视。为了丰富大家的恐龙知识,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巨型食草恐龙,它就是雷前龙,出土于南非,一起去认识看看。雷前龙基本资料雷前龙是一种非洲的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10米,与三角区龙、弗克海姆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161位,生活在距今2.21亿-2.1亿年前的晚三叠世。雷前龙化石我要新鲜事2023-05-09 15:13:020000澳洲棘龙:澳洲出土的第一种棘龙科(长9米/疑名恐龙)
澳洲棘龙是一种兽脚类下的棘龙科恐龙,但是目前还是一个无资格名称,被认为可能是属于重爪龙亚科,诞生于白垩纪的中早期,目前为止仅出土一块脊椎骨化石,这也是澳洲出土的第一块棘龙科化石,但目前它还没有正式名称。澳洲棘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17:19:130000荆门战国楚墓女尸原貌 没有腐败肌肉还有弹性(被破坏)
荆门战国楚墓女尸身材均匀,十指芊芊细长,千年的尸体并没有腐烂,尸体的肌肉用手按压之后还可以弹回,身体的各个关节都可以弯动,只不过由于盗墓者的破坏,专家们发现这具稀世国宝女尸时已经受到了破坏,头发全部都没有了,皮肤大面积的遭受了破坏,很多关节也被拉扯脱臼,因此这么重要的国家级珍奇宝物就这样被盗墓者破坏了。一、荆门战国楚墓女尸是如何发现的我要新鲜事2021-08-08 22:18:490000严文明:文明起源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