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春分”是怎么来的?知道了就会看会风水
古人怎么理解“春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2018年3月21日,是“春分”节气。

(3月21日,春分)
春分一般在阳历3月20日或21日。此时的太阳由北向南,刚好移动到黄经0度,也就是说,如果从赤道上看,此的太阳正好在头顶上,人影消失。“人间最美春分后”,接下来的时令,草长花开,莺歌燕舞,春光明媚,温暖宜人。
在最新一期(2018.03.22.)北晚“一方钩沉”专栏上,我将具体说说“春分”的来历,有兴趣的北京网友可以翻一下这期的北京晚报。

(大样,未校版)
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没有立春那么热闹,但在气象学上它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与秋分、冬至、夏至一起,构成4大节点,从春分起,太阳顺次到达黄经0度、90度、180度、270度。
对此天文现象,古人观察得很仔细。汉代佚书《孝经纬》称:“斗指卯,为春分。分者,半也,当(春季)九十日之半也,故谓之分。”
这就是“春分”的意思,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得更具体:“阳生于子,终于午,至卯而中分,故春为阳中,而仲月之节为春分。正阴阳适中,故昼夜无长短云。”

(春分是家事全面开始的标志)
上述涉及了古天文学概念,比较复杂,现代读者不容易搞清楚,这里简单说一下。大概唐朝时,出现了一套新的方位表达述系统,传统的八卦和十二地支、十天干表述法被打通、合并,从中选定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干、亥、壬、子、癸、丑、艮、寅共24 个字,表示不同的向位,形成一个较以前“四面八方”更为复杂、精确的“二十四山”时空系统。

(春分,半柄指向)
在此理论基础上,设计出一个圆形方位仪,可以简单而又直观地“看山”定位,这就是后世堪舆家常用的罗盘——看风水使用会有更复杂的系统,会在二十四山基础上,再等划出72份,称为“七十二龙”。如果你弄清了这个关系,就可以看风水了。
“二十四山”可推向位,当与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时候,又可断时序,依据北斗星“勺柄”的变化而来。斗柄被设想为指针,指向某字,就是某方向某位置,或某月某节气。

(海棠花为“春分花信”之一)
知道这个时空表达系统后,就容易理解“斗指卯,为春分”、“至卯而中分”这样的说法了:北斗星的“勺柄”指向“卯”时,就是春分节气,系农历仲春二月。
而将“卯”与“春分”对应当是刻意为之,与春分前后植物长生是贴合的。

(卯,发芽)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称:“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同样的,“秋分”在二十四山上相对应的是“酉”字,“酉,就也”,意思庄稼成熟,万物已入。
古时“卯”、“酉”二字字型字型相似,一开一关,所以在植物生长上,春分与秋分形成“出”与“入”的关系;对动物而言,则是“生”与“死”。

(春分后采茶,为明前茶,最好喝)
西汉儒家董仲舒对二十四节气见解独特,其《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称:“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阴日损而随阳,阳日益而槛,故为暖热。”
对于“春分”的得名,董仲舒认为,“至于中(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

(春分后梨花开)
元人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法应源于此,董仲舒所谓“正东”相当于“子”位,是冬至节气,“正西”则是“午”位,乃夏至节气,春分正好位于二者中间。
国家征集到60多年前盗出墓志,揭开被李自成做“福鹿宴”尸体下落
明福王朱常洵墓志的发现本文作者倪方六洛阳过去有“两多”:古墓多,盗墓多。民国时,盗墓尤多。邙山盗墓者并不说“盗墓”,而称“找古”。民国十三年(1924年),有人在当时的孟津南麻屯乡庙槐村南约500米处找古,这里原有大墓,从墓里挖出了一方墓志,竟然是明朝洛阳藩王——福王朱常洵墓志。幸运的是,这方墓方志一直藏于当地民间,而没有流出,62年后归藏国家。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40:360000侵华日军在华盗宝有一天大发现,曾轰动中日两国,这是啥发现?
日本人盗“玄奘灵骨”事件(一)本文作者倪方六上面几篇说的都是日本人在侵华战争期间偷盗“北京人”头骨的事情,这篇仍说日本人在中国盗宝事件,不过这次事发民国首都南京,被偷盗是“玄奘灵骨”。图:玻璃罩内供奉有玄奘顶骨舍利玄奘,就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西游记》的主角原形“唐僧”。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55:460000明定陵开棺50年,该不该挖仍是最大争议 周恩来批准了郭若沫等6人发掘上书,再要挖他否决了,只说一句话
明定陵考古纪事本文作者倪方六今年(2017年),距明定陵主人棺椁开启时间,正好是50年。50年来,关于这座帝王陵考古的是是非非一直没有停止。其中最大的争议是,明定陵到底该不该挖。(1957年明神宗棺材打开后,朱翊钧早已腐烂,骸骨暴露)明定陵的主人叫朱翊钧,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子,民间都称他“万历皇帝”,系明朝第13位皇帝。1572年,10岁时开始当皇帝,到1620年病死,在位长达48年。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54:160000考古学家们鲜为人知的一面和高光时刻
一童恩正先生不仅是著名考古学家还是著名科幻作家大学期间就发表了著名科幻小说《古峡迷雾》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还被评为中国科幻小说重文学流派代表作多次获奖并于1980年代初期被拍摄成电影同时这也是我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此外成都市的首个个人驾照也是童恩正先生拿下的二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8号墓中发现了一块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6:45:500000薄海昆:血与金:阿富汗宝藏背后的文明交流史(上)
不知你是否已经感受过“浴火重光——来自阿富汗国家博物馆的宝藏”的耀世光芒,这批来自亚洲腹地却惊艳世人的宝藏背后,隐藏着一部亚欧大陆东西文明交流碰撞的壮阔史诗。一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0:25: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