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中亡人忌“犯七”,犯了要“打七”,“拦头打”啥意思?
农村丧事中的“过柒”风俗
本文作者 倪方六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一下过去农村丧事中的讲究,我以前已说过不少,大家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
这篇,主要讲讲”犯七“与“打七”风俗。

(棺前烧纸)
在农村生活过的网友都应知道,办丧事时会请阴阳先生,根据亡人的生卒年月日时,写“殃榜”,推“柒单”。
“柒单”写在一张方白纸上,出殡后,亡家会把柒单贴在原灵堂的后墙上,并把子孙钉连同扣上的青白线,钉在柒单上方,下没香案,供奉亡人的“神主”和“柒单”——这供桌又叫“柒桌”。
注意,“子孙钉”就是收殓时,将棺盖钉起来时使用时剩下来的一根钉子,这是有意留下的,一般封棺用4根,但买时要买5银,留下一根,这根就是子孙钉。要说明的是,也有用6根的,那买时就要买7根。

(红色漆画棺)

(棺钉,考古出土,如剩下没用则称“子孙钉”)
“柒单”之“柒”是数字“七”的繁体写法,现在都写作“七单”(下文均写作“七单”)。主要写明三个内容:一是亡人的姓名和生卒时间;二是“七数”,把亡人死后的四十九天,分成七个时间段,即“七日”,也称“冥七”,冥七与农历日期相对照,叫“冥阳七数”;三是在四十九天内即在七数里孝子贤孙要履行的丧俗事宜。
这七单似一种“日程表”,相当于丧事指南,丧家会根据七单上列出的事项,开展各项活动——这就是“过七”风俗,也称“做七”。

(清代殃榜)
与亡人生前一样,孝子每天早中晚三次,在七桌上放一碗饭、一双筷子,烧纸磕头,叫“供七”。每逢“七日”的前一天和当天晚上则要用三碗水饺祭奠,叫“报七”。
从死者倒头当天起,每7天悼念一次,要悼念7次,共计49天,这样共有7个“七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五七”。
在第5个“七日”第一天的早晨,太阳未出之前,孝子和全家老少,要在大门外设一桌供菜,围跪在旁,面向东方哭泣,俗称“望五七”。据说这一天亡人也在“望乡台”上望一次子孙后代,此后就见不到了。所以,到五七这天,老老少少,男男妇妇都要来哭祭,让亡人望 一望。

(传说中的望乡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七日”风俗中,忌讳“犯七”。
何谓“犯七”,就是七日的第一天,与农历每月的7号重合。农历一个月中有3个七,即初七、十七、二十七。如果人死那天是农历初七,就是“犯头七”,如果第3个七日的第一天,是农历逢七日,则叫“犯三七”,以此类推。
为什么忌犯七?老话说亡人“犯七”,那天会遭罪。亡魂在阴间要遭风雨水火之灾。遇到犯七,孝子就要为亡人做免灾代罪活动,俗称“打七”或“转七”。
打七并不在犯七当期,而要提前7天举行。如“犯三七”,那在第二个“七日”来到时,就要做活动,老话说这叫“拦头打”。

(做法事)
打七有条件的请道士来做,或者托有经验的老人来执行。事前糊好49面纸旗和一把纸伞,备好一盆清水,一根青柳树枝。若亡人是女性,还要准备一碗苏木水。
在打七的当天晚上,把纸旗纸伞沿坟坡插一圈,亡人的后代沿坟转圈,每转一圈,亲生闺女要喝一口苏木水。
苏木水是红色的,味甜。本是妇科多用中药,在《本草纲木》等中医典籍上都有记载,能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特别对妇人血滞经闭、痛经、产后瘀阻心腹痛、血晕、痈肿都有效果。为女性亡人打七使用苏木水,应该是思念母亲育儿恩情,象征生产时所流之血。

(苏木泡水后就成红色的“苏木水”,现代发现苏木还有防癌作用)
与此同时,打七人手执柳枝,不断蘸水向纸旗上洒,边洒边唱《打七词》,这词又叫《打七歌》,歌词是这样——
新死亡魂犯几七?(参与活动的亡人家属齐答“犯×七”)
犯×七,打×七,七七四十九面旗。
杨柳洒下珍珠米,打坏纸旗换铁旗。
风来了,旗下躲。
雨来了,伞底躲。
火来了,水来挡。
水来了,土来挡。
子孙阳间代了罪,亡魂阴间保安康。

(农村新坟,下葬不久)
每转一圈唱一遍,柳枝蘸水打坏一些纸旗。如此反复七次,将旗伞全部打碎绪束。也有在坟前转七七四十九圈,每圈打坏一面纸旗,最后把纸伞打坏的——为什么要叫“打七”?就在这个打纸旗纸伞的动作上。
“打七”一般在亡人坟前进行,也可以在家中的“七单”前进行,前提是空间要够用。如果放在七单前“打七”,要在屋中设一张小桌,上放一个装满毛大麦的五升巴斗,把旗伞插在斗内,亡人的后代沿桌子转圈,其他则与坟上打七相同。
“做七”风俗看起来是一种迷信,实际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这是生人对亡人表达的一份哀思,不能以迷信论!

(供祭)
(注,部分图源网络)
曹兵武:考古学就是考古学——兼谈考古学的定位及其阶段性
我们永远不可能将所有古代的遗存挖完,也永远不可能从地下挖出一个真正的过去。过去存在于资料也存在于方法中,过去是一个被不断接近的过程,是一个被不断深化的认识。考古学研究人类的过去,因此它和历史学具有无法割裂的联系。但是,考古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底和历史学具有什么样的关系;以及它和其他的学科又具有怎样的关系,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0000远古人类颅骨上发现外科手术般孔洞,一说开颅治病,一说吸食人脑
中国“外科鼻祖”华佗借鉴了印度医术?本文作者倪方六在古代,最令人叫绝的是阿拉伯外科手术,竟然能做在现代都有难度的剖腹、开颅手术。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二)称之为“外科奇术”,并举一例:“向寓都下时,邻家儿患头疼,不可忍。有回回医官,用刀割开额上,取一小蟹,坚硬如石,尚能活动,顷焉方死。疼亦遄止。当求得蟹,至今藏之。”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28:120000考古发现的外来影响有多大?
治学之道有小大之辨。庄子尝言“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逍遥游》),荀子亦云“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荀子·解敝》),都是讲“小不知大”在认知上的局限性。而近人王国维倡三境界说,其第一界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也是拿登高望远当大前提,并不是一上来就讲埋头苦干,“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要新鲜事2023-05-25 09:45:450000徐州山上出现千年古墓 出土了大量宝贝(汉代古墓)
徐州发现的一个西汉找到了千年国宝。在2016年的夏天,徐州一座山上出现了一起盗墓事件。而被盗的墓葬是距离现在已经有上千年历史的一座汉朝墓葬,专家在找到这座墓葬的时候,也不是第一次被盗墓贼给侵略,于是专家们只能报警,让警方去追捕这些盗墓贼,另一方面他们对于这座墓葬进行抢救性挖掘,说不定还有着一些特殊的发现。千年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0-02 19:04:13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唐代加彩俑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01:32:4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