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坚: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
文/吴忆雯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河环沙碛,五原秋草,龙城飞将,胡马阴山。
2016年12月22日,中正大学历史学系邀请中国人民大学的魏坚教授前来进行专题演讲。魏坚教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考古学科评议组成员。此响应逢甲大学历史与文物研究所邀请来台,担任客座教授。魏坚教授多年来专注于原始文化研究、北方民族考古,以及蒙元时期考古学文化遗存发掘和研究。
此次以“河套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的考古学观察”为题,就战国秦汉阶段中原政权在这一区域所置军事防御体系的文献记载,参照考古调查发掘的诸多实物资料,对内蒙古阴山、河套地区发现的部分塞防设施,做一考古学的考察与介绍。魏坚教授指出该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成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互发生和不断冲击碰撞的地带,也成为有史以来中原王朝和北方民族政权之间的必争之地。战国以降,为了抵御北狄与匈奴的南下侵扰,作为“冠带之国”的秦、赵、燕三国,都曾不惜耗费大量人力和物资,在北部沿边筑长城、设障塞,以图自保。秦汉王朝建立以后,为了占有阴山、河套这处极具军事意义和经济价值的战略要地,更是在河套地区兴城障、设郡县,移民屯垦,并在阴山南北大规模地修筑长城。

藉由不同时期长城构筑的地域和方式的选择,是和当时中原王朝的国力和需要,以及汉匈力量的消长相适应的。在河套地区考古调查和发掘的古城遗址和大量墓葬,反映了当时中原王朝的行政设置和屯垦戍边的边关生活场景。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河套地区形成了社会生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文化交流不绝,农牧业生产得到发展的大好局面。这种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升平景象,并一直持续到西汉末年。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战争只是政治的一种极端化了的表现形式,战国秦汉时期的河套地区,政权间的和平交往,民族间的交流融合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主旋律。
考古学的研究方式与研究成果,是历史学用以借镜和左证的“姊妹学科”。特别是在“传说”阶段,考古出土的材料和报告,是提供历史学家叙事建构的重要素材。

互动环节:李昭毅老师点评
马王堆辛追夫人的真实历史:长沙国丞相利苍妻(1972年出土)
说起马王堆大家就会想起辛追夫人,于1971年出土的辛追夫人一经现世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使得世人惊叹,因为辛追夫人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但是她的尸体直到如今仍然保存完好,那么马王堆辛追夫人的真实历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马王堆辛追夫人的真实历史我要新鲜事2023-05-11 02:35:080000特殊葬俗引发“盗棺”案,儿子撬父亲棺材,盗出物如今送都没人要
特殊葬俗引发的特殊盗棺案本文作者倪方六过去民间有一种特殊的葬俗,叫“浮厝”。就是收殓后棺不下葬,放在一个地方,择日入土。这种风俗又称“浮葬”,形成浮葬的原因,一是有钱人家没有找到适宜的宜葬宝地;二是穷人无葬地,暂无力买坟地;三是客死他乡,方便日后魂归故里;四是卑幼,如妻妾先亡,等尊长,如丈夫百年后再一起正式下葬。另外,横死或是刑决后一时无法下葬,也会选择浮厝。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13:140000马王堆挖出一件“乌纱帽” 堪称历史奇迹专家却停止展览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件就是“乌纱帽”。这顶帽子出土于西汉马王堆汉墓,是一件极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虽然这顶帽子价值连城,但由于其脆弱和珍贵,不得不受到严格的保护,不向大众展出。我要新鲜事2023-07-14 12:44:170000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真陵被考古发现,现刘秀坟弄错了,专家称是祭坛
刘秀坟与刘秀原陵本文作者倪方六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来说说刘秀陵墓。刘秀是东汉开国皇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做了32年皇帝的刘秀死于都城洛阳南宫前殿,时年62岁。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已年过半百、“知天命”的刘秀,在城北的邙山上选址,开始营造自己的陵墓。到死时,经过8年时间,陵墓已完全建好了。所以在刘秀死后次月,即中元二年三月刘秀便下葬了。原陵具体位置在哪?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52:1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