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殷周青铜器综览 第二卷——殷周时代青铜器纹饰之研究》
如果说世界上什么东西可以永恒,那一定是“思想”。几千年的《诗经》、《论语》现在我们还在传颂;《史记》、《汉书》里面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因此我们记住了历史上这些熠熠生辉的文人思想家:孔子、司马迁和班固等等。在文人雅客的世界里,留下经典的作品,那就永生了,后来人通过阅读不断地与其进行思想的碰撞、不断地缅怀他和他的时代。在这个层面上,2006年仙逝的林巳奈夫先生因为他的《殷周青铜器综览》这部巨作,一直都在。鸭梨小编一直觉得青铜器有一种特殊的美感,这种美感从我透过展柜看到它的第一眼起就开始震撼我,让我觉得世间竟有此尤物。
器体上装饰的各种动物纹饰、几何纹饰,让神圣精美的青铜器带点可爱的色彩,整个器物灵动起来,有不同的角度可以感知它。新书《殷周青铜器综览(第二卷)——殷周时代青铜器纹饰之研究》,正文部分附有纹饰图像236幅,图版部分则有纹饰图像2572幅,将青铜器上的纹饰分成了饕餮、牺首、龙、介于龙鸟之间的鬼神、凤凰、凤凰以外的鸟形神、其他动物形鬼神、人形鬼神、罔两、亚动物纹、几何纹这些大类,然后每个大类下面再细分成几小类到二十几小类不等,其中分类最详细的牺首有26小类之多。林巳奈夫先生占有如此丰富的资料,不仅仅是为了分类,而是要在弄清楚每一种纹饰时代演变和兴衰的基础上,探讨这些纹饰代表什么、含义是什么、同一件器物上的几种不同的纹饰间有什么关系。林巳奈夫先生用自己数十载的心血,满足了我们对青铜器纹饰的所有想象。

该书着力最多的是对饕餮纹饰的分析。作者认为饕餮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正面脸被装饰在器表最显眼的地方,头上戴很大的角或鸟的羽冠等,其种类多种多样,眼睛非常引人注目,鼻子像动物的鼻子,嘴巴的表现方法有点像被劈成两半的干鱼。还通过一个重要的标准“饕餮在鼻梁或前额处有上部呈倒梯形的刮刀状或倒U形装饰(作者暂时称之为“篦形装饰”)”,将其与有肩尊的肩部和簋耳上经常装饰的所谓牺首区别开来。以角或羽冠的形状为主要标准,将饕餮纹饰分为无角饕餮(图1)、T形羊角饕餮(图2)、羊角饕餮(图3)、大耳饕餮(图4)、牛角饕餮(图5)、几字形羽冠饕餮(图6)、水牛角饕餮(图7)、菌形角饕餮(图8)、尖叶角饕餮(图9)、羊角形两层角饕餮(图10)、大眉饕餮(图11)、两尖大耳饕餮(图12)和其他类饕餮。












从饕餮纹的分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做学问的细致入微,作者还十分擅长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古文字、古文献展开联想。比如甲骨金文中所见的幻想动物的象形文字——龙、凤等,和商、西周时代的青铜器或玉器上所见的图像联系起来,据此确定这些幻想动物当时的名称,并参考后代文献中被称为这些名字的动物的特性,以此类推商、西周时期这些动物图像的特性(图13)。





林巳奈夫先生之所以可以写出《综览》这样可以经得住时间沉淀的经典之作,不仅因为他有深厚的考古类型学、古文字学和文献学功底,熟悉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汉代的资料,仿佛一切尽在他的掌握之中,一切都可以为我所用来进行融会贯通;还因他将一个日本学者的认真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了对以自然界真实存在的动物为原型的纹饰进行准确的命名,他跑到了动物园里观察动物,在《综览》第二卷的图版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动物园的盘羊、羚牛、西藏野驴和蒙古野驴,南京近郊的水牛,日本蛇族研究所的尖吻蝮,京都动物园的印度象,东京动物园和阿姆斯特丹动物园的貘,苏门答腊犀牛标本(图14)。看来,要想成为杰出的学者,还要热爱生活、贴近大自然,对于周围的事物有一个敏锐的感知力和判断力。



另外,大家之所以是大家,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是因为其观点可以被反复的验证,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近年来,因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地1017号墓出土的霸伯山簋器盖上有一圈连山形装饰,引发了对该纹饰命名的讨论。有学者认为,铭文中的“宝山簋”,“宝”是修饰“山簋”,“山簋”指此簋的山形纽和与之对应的山形纹,可见旧之所谓环带纹、波纹、波曲纹、波浪纹,其实应改叫山纹、山形纹或连山纹(参见李零《山纹考》)。基于新材料而得出的观点可以说与三十几年前林巳奈夫的观点不谋而合(图15)。林巳奈夫先生对于山纹的定义是:有宽度的粗线弯曲成波浪形,凹进处填入鳞片、羽毛等图形的纹饰。虽然他没有看到几十年后出现的新材料“霸伯山簋”,但是凭借他对战国到汉代资料的熟悉,进而往前追溯,将当时容庚等学者都认为是“环带纹”的纹饰命名为“山纹”。


《殷周青铜器综览(第二卷)——殷周时代青铜器纹饰之研究》这部书,鸭梨小编在编辑时候,总是有种莫名的感动,若不是林巳奈夫先生对青铜器爱得深沉,又怎么探究得如此鞭辟入里?译者广濑薰雄老师严格尊重原书,原书中的明显错误之处也没有擅改,而是选择加注说明;对于原书中用日本传统物品做比喻而只有日本人才能看懂、原书说明不够详细以及引用文献后来出现的新情况等等均做了详细的注释。而且每一道校样广濑老师都要用一个月的时间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核对一遍,鸭梨小编一个标点符号的修改都逃不过他的眼睛。面对一部仰之弥高的原著,面对一位严谨认真的译者,这也许才是一个编辑的高光时刻。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
发掘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陈国科圪垯川遗址位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大阳镇闫家村东北1.5公里处,西距大地湾遗址约15公里。遗址及周边为典型黄土高原沟谷地貌,分布着仰韶文化、齐家文化、汉代遗址及墓葬、宋明时期墓葬(图一)。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27:560001秦始皇的皇陵中 到底有多么恐怖(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里有超多的水银会让人中毒。史记中对于秦始皇陵有这样的记载,秦始皇刚继位后不久,就征发70多万人在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当时他们打上了骊山和阿房宫,在地下建造了一座极其广大的地宫,里面不仅设有百官,还放了很多奇珍异宝。为了防止陵墓被盗,建造陵墓的工匠还做了很多防盗炉石。除此之外,地宫里还有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利用机械互相灌输,并以人鱼糕为主,能够经久不息。活人殉葬我要新鲜事2023-03-21 15:04:120001泥潭龙:中国小型植食性恐龙(罕见四指不长牙)
泥潭龙是一种角鼻龙类恐龙,属于目前为止最原始的恐龙之一,诞生于1.55亿年前的侏罗纪末期,因此它的外形和始祖鸟的相似程度非常高,前肢上只有四指,这也算是解开鸟类和恐龙同源的一个有力证据。它的第一批化石是在中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发掘的。泥潭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8:28:500001中国考古百年 | 内蒙古考古一百年:发挥北疆考古优势,讲好民族交融故事
2021年,适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年。回顾中国考古学过去100年走过的路,回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工作者取得的一系列成果,在此基础上瞻望未来,我们才能更有信心、目标更加明确,走好未来的道路。我要新鲜事2023-05-07 10:38:010000过去穷汉子中流行五种婚姻陋俗,有的今天已属正常,有的算违法
过去穷人五大婚姻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男女婚姻越来越文明,但在几十年前,不少地方的婚姻关系还是今人想不到的“乱”。这里据地方风俗志,选择有代表性的风俗,聊聊过去穷人的五种婚姻现象。(穷汉娶妻,现代影视再现)坐山招夫丈夫死了,又不再嫁,寡妇如何过上正常的家庭生活?过去社会认可的办法就是“坐山招夫”。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16: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