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文物考古发现文物达1万余件

沅江赤山岛杨腊丘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现场。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澧县孙家岗出土的石家河文化陶塑人像。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常德唐林出土的石家河文化鸟形陶塑。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星辰在线1月9日讯(长沙晚报记者 任波)8日在长沙举行的2016湖南考古汇报会上,湖南史前文化考古成为会议最大热点。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郭伟民称,湖南澧阳平原和环洞庭湖地区依然是揭示史前湖湘历史面貌的关键区域,本年度沅江赤山岛旧石器遗址以及华容县车轱山遗址、常德唐林遗址、澧县孙家岗遗址等的考古工作极大丰富了我们对该区域史前文化,尤其是石家河时期考古学文化面貌的认识。
据悉,2016年湖南文物考古共调查勘探了300多万平方米面积,发现文物达1万余件。
长沙等三地“挖”出4500年前史前湖南历史
考古学上的石家河文化,指的是距今约4600─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铜石并用时代。在历史学的划分中,这一时期属“传说”中尧舜禹征三苗的时期,因考古遗迹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
2016年度,湖南省和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者分别在澧县孙家岗遗址、常德唐林遗址及宁乡罗家冲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有大量石家河文化的典型器物。
澧县孙家岗出土的陶塑人像,常德西洞庭管理区内的唐林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塑鸟雀和一只陶猪,宁乡罗家冲遗址出土的陶猪及八角星纹陶纺轮(见本报昨日报道),这三大考古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标本,均引起文物工作者的极大兴趣。三处考遗址均被文物专家认定为属于石家河文化,距今有4500-4200年历史。
常德唐林遗址出土的大量陶塑鸟雀图片的展示,引起与会者的极大关注。因明年农历新春为鸡年,记者特意询问该考古项目负责人王良智,本次出土的众多鸟雀陶塑,是否证明在4500年前的西洞庭管理区就已饲养家禽,比如鸡。王良智向记者表示,这些鸟雀并不能确认就是家禽,这些陶塑鸟雀器物的用途当为祭祀用品。但王良智也告知记者,史前鸟雀陶塑大批量集中出现,这在湖南尚属首次。此外,西洞庭管理区,此前名为西洞庭农场,这里居民均为现代移民,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是西洞庭管理区的最早居民,通过此次考古发掘,这里的人们认识到:其实早在距今4600-4200年前,西洞庭管理区这片土地就已出现过灿烂的文化。
赤山岛文物可证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在此的迁徙路线
益阳沅江赤山岛因发现旧石器时代遗址也吸足了考古专家们的眼光。李意愿是负责赤山岛旧石器时代遗址勘探和发掘的考古工作者。李意愿称,在沅江赤山岛前期发掘过程的调查中,他发现赤山岛所在区域旧石器地点数量丰富,分布面积大,但每一处旧石器地点的石制品数量却非常有限。发掘面积600平方米的枫树嘴遗址出土500多件旧石器,发掘面积400多平方米的虎须山遗址出土200多件,杨腊丘遗址更是只有20余件。这些遗址和遗物的分布特点显示出早期人类在沅江赤山岛生存的特定适应性策略,体现了河流、湖盆环境下的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的栖居形态特征,估计当年生活在益阳沅江赤山岛的先民采取的是一种环状的频繁迁居移动策略。
在传说故事中,沅江赤山岛,是西施与范蠡泛舟归隐之地。这里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当然会让此地的文化历史更显厚重。
在汇报会上,分布在湘江支流靳江流域内的文物考古发掘也引起了长沙专家的普遍兴趣。宁乡县大屯营镇狮北村汉代墓群以及洋湖湿地公园宜家工地汉代战士墓群,均分布在靳江流域范围之内(本报此前均有详细报道),因此,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何赞认为,靳江流域的汉代墓葬群的分布,可能与汉代长沙河西生活的家族群落的分布存在某种关联。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何旭红认为,2017年,应当对靳江全流域的墓葬分布进行调查和研究。
我们为什么如此怀念刘绪老师暨《夏商周文化与田野考古》新书出版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22:55:0200001880年法国《旅行画报》报道中的清朝剃头匠
清朝的剃头匠本文作者倪方六如今民间将理发称为“剃头”一说,自清初才叫开,以前称为栉工或镊工,理发称作“净发”,不会说剃头。早期剃头是骂人话,被判了髡刑的才会剃头。满清入关后出于统治中原,推广满清风俗,摧毁汉人自尊心的需要,下达“剃发令”,在汉族男子中间强行推广“剃头梳辫”。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3:14:390001张忠培:聚落考古初论
0000古人穿鞋为何不分左右,但试鞋讲左右,猜猜看必须先出哪只脚?
古人穿鞋风俗本文作者倪方六(小脚老太太,穿鞋一律不分左右国)这篇文章来说说古人穿鞋子的风格。从史料上看,古今人们的穿鞋子风俗差别还是很大的。比如鞋子分左右脚,这是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常识。但如果时光能回到100年前,鞋子分左右脚,还是颇为另类的现象。分左右的鞋子,古代称为“运脚鞋”,古人是不穿的,在几千年的时间里,古人穿鞋始终不分左右。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8:36:2600011960年陕西发掘一座墓 墓主人身份不简单
在1960年的九月,陕西省文物局的专家们经过讨论后达成一致:应该进行一次陪葬墓的发掘。工作人员进入墓室后发现了一具骸骨,坐在棺椁旁,手中还拿着刻有字的龟甲。从残存的骨盆碎片来看,墓主人是一位女性,年龄较小,同时还留下了难产和堕胎的痕迹。进一步的发掘揭示出这座墓主人的身份格外复杂。这座墓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我要新鲜事2023-08-10 18:30:1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