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陵墓有“压石冢”传说,风水师推荐理由仅4字,刘彻动心了
汉武帝茂陵选址因素
本文作者 倪方六
汉武帝刘彻的茂陵,营建始于公元前139年。
汉朝皇帝有即位第二年就营建寿陵的制度和风俗,《汉旧仪》上是这样说的:“天子即位,明年,将作大将营陵地。”

汉武帝也不例外,公元前140年,他接了老爸汉景帝的班,当上皇帝。第二年就组织、招募民夫,给自己修造陵墓。汉武帝“寿陵”基址选在槐里县茂乡。为什么选在这里?这就要说说汉朝皇陵的选址制度了。
中国古代皇陵选址,一般受到四大因素制约——
一是地理因素,
二是政治因素,
三是礼制因素,
四是风水因素。
风水因素是唐宋以后影响皇陵选址的最大因素,而在此之前,影响相对比较少,在秦汉时甚至不上风水因素。
汉朝皇陵选址考虑了风水因素?我看不是主要因素。有学者认为汉朝皇帝选址存在风水因素,茂陵所在地民间还有“压石冢”的故事,说当年汉武帝请了长安城内的一个有名的风水先生帮看了,风水先生推荐了,理由仅4个字——“卧看长安”。就是这四个字,汉武帝动了心。

这只是一种传说,并无史料记载。如果当时真的讲风水的话,史书上不会一字不提的。
那什么影响汉朝皇陵选址?主要是地理和礼制因素。西汉礼学家戴圣曾编了一本书,叫《礼记》,这本忆里就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书中提到了当时皇陵选址的原则,就是“葬者宜在国都之北”。
实际上,陵墓选址最好的方位,并不是正北,或东北,而是西或西北,这是因为西边是太阳落山的地方,也是神明休息的地方。日落于西,称为“暮”,暮通“墓”。皇帝是天子,死后自然希望以神明休息之处休息,日出日落现象对皇朝皇陵选址影响很大。

陵墓离都城多远为宜?以方便祭祀为宜。早上去了,中午能到,太阳落山前回到家。在这种考虑下,渭水北岸的咸阳原,就成为西汉皇帝的最佳葬地。如果北方没有空间和位置怎么办?那也要选在国都的周边,反正不能太远。这也是帝王“死后镇国”的需要,当然这是一种宗教迷信。
西汉共有11皇陵,除汉文帝霸陵在西安东郊的白鹿原上,宣帝杜陵在西安南郊的少陵原上外,其余9陵都在当时都城长安之北的咸阳原上。
从西到东,分别是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昭帝刘弗陵的平陵、汉成帝刘骜[ào]的延陵、汉平帝刘衎[kàn]的康陵、汉元帝刘奭[shì]的渭陵、汉哀帝刘欣的义陵、汉惠帝刘盈的安陵、汉高帝刘邦的长陵和汉景帝刘启的阳陵。茂陵在最西边,处于都城长安的西北方向。

说到汉武帝陵址选择的问题,有一个因素长期被史家忽视了,就是汉武帝的外婆家是这边人。
他的母亲王美人是茂乡所在槐里县人,槐里在今陕西兴平境内。从人情世故角度来看,“外婆家在那里”,极可能让汉武帝在选择葬地时想到了槐里,最终定在茂乡这个地方。
我这一推测也是有依据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东汉学者应劭[shào]的话说:“帝自为陵,在长安西北八十余里。”这里的“帝自为陵”,清楚地交代,茂陵陵址是汉武帝自己选定的,而不是风水先生,也不是他的朝臣。

方勤:荆楚故事——从石家河谈起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1:50:280003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陕西宝鸡周原遗址
发掘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种建荣周原遗址是规模最大的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聚落,被学界认为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和西周都邑之一。但长期以来,由于未发现先周文化的高等级建筑,未确定西周时期是否存在城址,致使无法最后确认遗址商周时期聚落的性质,进而影响诸多重大学术问题研究深入。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6:04:230003她苦逼了大半辈子,却因一夜风流,怀上龙子,位居太后!
[导读]在历史上,有许多人为了皇位拼得头破血流、身首异处,也有很多人无须任何得争抢,甚至想都没有想到,却依旧能黄袍加身,开创西汉“文景之治”繁荣局面得汉文帝便是其中一人。原本皇位与他八竿子都打不着,其生母是薄姬,是个卑微的宫中侍女,却因与汉高祖刘邦一夜风流后,贵得龙种,生下了汉文帝。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8:53:340000十大考古终评项目 | 白鹅引吭 族属浮现——山西垣曲北白鹅墓地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报设计:袁子淇)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项目负责人杨及耘垣曲北白鹅墓地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镇北白鹅村东,处于太行山南缓坡地带。墓地北依太行牛心山,南临黄河,东南距洛阳70余公里,地理位置险要。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4:39:290000宅兹中国:聚落视角下洛阳盆地西周遗存考察
我要新鲜事2023-05-29 23:21:5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