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灾难“明清群发期”:崇祯末年鼠疫京城人口死亡40%
中国灾难“明清群发期”揭秘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就人类灾难史而言,中国一直是一个“多灾国家”,历史上的大灾难多多。学术界认为,从上古到清末,中国自然灾害有四大多发、群发期,分别是夏禹群发期、两汉群发期、明清群发期、清末群发期。

每一个群发期,都给中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其中,“明清群发期”最糟糕。
公元15-17世纪,中国的灾难又呈多发、群发趋势,系第三大灾难群发期,此即“明清灾难群发期”,学术界又称为“明清宇宙期”。

就灾难而言,在中国历朝中,明清两朝是最不幸的!这一时期灾祸层出不穷,来势凶猛,最凶猛的当是瘟疫。
明初大瘟疫,集中发生在朱棣(明成祖)当皇帝期间,那期间瘟疫横行,集中暴发了4次。第一次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至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正月间,江西建昌、抚州,福建建宁、邵武等多地暴发大瘟疫,“疫死者七万八千四百余人”。

《明史·五行志》中还有19次类似瘟疫记载。最严重的有两次,分别发生于万历年间和崇祯年间。这是两次是可怕的鼠疫大流行,一直到清代都不时暴发。大流行的原因,学术界至今没有弄清楚。
鼠疫,民间俗称大头瘟、疙瘩瘟,染上三日即死。
明中期以后,中西部地区开始有零星疫情发生,到万历年间开始大暴发,流行了20多年。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境内全都是重疫区,其中以山西境内为最。

万历年间的山西鼠疫是从北部大同一带开始的。万历《山西通志·祥异》记载,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当时山西境内的景象是,“灵柩出城者踵相接”,不少地方人都死光了,连埋尸人都找不到。
加上旱灾、蝗灾等灾害,整个疫区成了人间地狱。以河南新乡为例,“万历十六年,荒,人相食,大疫。死者枕藉,至不能殓,填弃沟壑竹。”

在末代皇帝朱由检(明思宗)主政的崇祯六年至崇祯十七年的12年间,鼠疫再度发威。
特别是明朝灭亡的最后两年,即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十七年(公元1644年),鼠疫疯狂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恐怖至极,“大疫,南北数千里,北至塞外,南逾黄河,十室鲜一脱者。”
加上连着两年百年不遇的超大旱灾,当时的中国一片世界末日景象。可以说,明朝灭亡根本原因并非人祸,而是天灾!

北京虽然是京畿重地,也不能幸免,鼠疫肆虐。
康熙《通州志·灾祥》记载,通州,“崇祯十六年癸未七月大疫,名曰疙疽病,比屋传染,有阖家丧亡竟无收敛者”;昌平一带,“见则死,至有灭门者。”
城内情况更糟糕。清人吴震方《花村谈往·风雷疫疠》记载,崇祯十六年六至八月,京城内外流行疙瘩瘟,不论贫富贵贱,不分年老年幼,得病即死。兵部朱念祖访客回来,刚进门即死去。

这般暴死例子,在《风雷疫疠》中有不少记载。有一家全死光了,两个小偷乘机去偷东西。一个小偷爬在屋檐上,一个潜入屋内,将衣物首饰包成一包一包的,递给屋檐上的同伙带出去。结果两贼在行窃过程中发病而死,被发现时他们各自手中还拿着包,作递拉状。
从吴文所记可见,当时北京城鼠疫相当严重,从城内抬出去掩埋的尸体,“计数凡二十余万”。

现代学者估计,当时京城人口死亡率大约是40%,这是保守的估计,实际应该更多,在万历和崇祯的鼠疫中,华北三地死人总计在1000万。
灾难来临,每个人都逃不掉!
刘志伟:国家历史与人的历史——人类学在田野
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暨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座整理国家历史与人的历史——人类学在田野主讲人:刘志伟教授整理人:王航编辑、配图:赵柏熹刘志伟教授讲座现场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9:10:020000荐书:环境考古:农业起源和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研究
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0:34:240001施工队发现古墓 居然不是埋葬人(特殊古墓)
施工队发现了一座古墓,古墓里埋葬的一副衣冠,是古人的衣冠冢。当人们说起古墓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想到古墓里面埋葬的就是古人,但在前几年有一个施工队在进行道路挖掘的时候居然发现了一座古墓,让他们十分惊奇的是,这座古墓里面埋葬的好像并不是人,难道说在古代也有一些动物或者是什么妖魔鬼怪也能够有自己的坟墓。1.发现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09-05 20:38:530000郑州小双桥遗址商“文化因素”分析
小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郊,规模宏大、内涵丰富,文化面貌以商代白家庄期为主,发现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小型居址、祭祀场与祭祀坑、青铜冶铸遗存、灰坑、水井、窖穴、道路、墓葬等重要文化遗迹,出土了陶瓷器、青铜器、玉石器、骨角蚌器、金箔、铅锭等大批文化遗物。对于其性质,学术界多以“隞都说”为“最优解”。这些考古发现为我们探讨小双桥遗址商代“文化因素DNA”奠定了基础。一、诸文化因素分析我要新鲜事2023-05-22 12:33:5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