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视野下的二里头遗址生活制造业
虽然二里头遗址制铜和制玉技术在当时已相当先进,但青铜器和玉器依然属于稀有物品,主要作为祭祀的礼器以及随葬的贵重物品。而社会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兵器仍然主要是石器、陶器和骨器。

在石器生产过程中,石料是完成生产的基本前提,石料特性也会影响石器的生产技术,石料的来源方式与获取策略可以很好地反映古代先民适应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研究者们通过对二里头遗址所在的洛阳盆地周边地质资源的调查,发现二里头遗址制作石器所使用的主要石料基本均可在洛阳盆地及其周边山区获取。而这些石料的开采依然距离二里头遗址有一定的距离,在陆路交通并不发达的当时,开采石料并运送至二里头遗址绝非易事。经过学者对遗址周边地区的调查和发掘,发现二里头遗址石料的主要获取方式是就地取材,主要来源于周边河流,如古洛河。

同时,还存在二里头政权控制下的二级聚落直接从山区取石料并进行初步加工,将石料、半成品或成品石器运送至二里头遗址,而巩义稍柴和偃师灰嘴遗址很有可能承担这样的角色。对具体开采方式的研究则发现,当时二里头先民已经能够很好地认识到各种岩石的不同物理属性,且能够充分利用石料特点进行高效率的石器制作与生产。而且从二里头文化一期到四期,逐步出现部分石料开发集中的现象,尤其二里头文化四期多种石料类型集中于某类工具生产的比例达到最高。对于开采的石料利用方面,二里头先民利用周围石料的种类达到三十二种,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石器中,砂岩被使用得最多占36.5%,其次为安山岩占22.5%,其馀均不足5%。
陶器是二里头先民最主要的生活用品,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二里头遗址也出土数以万计的陶器,主要以欢器、酒器、食器和盛储器为主。在众多陶器中,尤以白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象鼻盉引人注目,仅发现于贵族墓中且数量极少。近些年来借助自然科学技术的检测分析以及西方理论模式、统计学方法,对陶器的研究从类型学和技术工艺的复原研究,拓展到陶器生产的各个环节。

首先,在生产组织方面,通过对陶器样品主量和微量元素进行聚类和因子分析,发现二里头遗址各个区域出土陶器应由专门陶窑供应,不同区域聚居着不同家族或氏族,拥有各自的制陶作坊。同时,对不同时期陶器成分分析发现,二里头文化二、三期陶器的化学组成较分散,第四期陶器的化学组成则相对集中,意味着二里头遗址陶器的生产可能经历了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其次,对陶器中的微量元素和痕量元素分析,发现陶礼器和普通陶器之问存在明显的成分区别,而且二里头四期陶礼器制作原料来源和工艺可能存在多样性。根据陶器色调得比较,发现色调明亮的精制陶器和较高的阶层之间存在关联,高亮度的陶器代表了较细致的制作过程,因此是个人威望的指示物。
再者,通过对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白陶、印纹硬陶和原始瓷进行研究,发现二里头遗址白陶、硬陶和原矿瓷的胎料组成明显区别于一般日用陶器,它们采用了可能承受更高烧成温度的瓷石,说明当时的陶工对于这类器物的原料是经过有意识算测的。同时研究者们还发现,二里头遗址原始瓷和印纹硬陶胎料组成存在两种类型,一类具有南方瓷石的高硅低铝特征,另一类与二里头遗址泛灰色的白陶关系较为密切,而白陶的产地一部分可能来源于登封南洼遗址,另一部分则另有产地。
过往关于二里头遗址的手工业研究多集中于铜器、玉器等,而关于骨器的研究则相对较少。然而,二里头遗址自1959年开始发掘以来,就陆续有制骨遗存发现,但却始终未能确认制骨作坊的位置。近年来通过考古学家与动物考古学家的合作,基本确定二里头遗址的两处制骨作坊,一处位于宫城内4号建筑基址的南侧,一处位于V区墓葬集中分布区的东北角。研究者们通过对1999年至2006年发掘的制骨遗物的观察基本复原了制骨作坊备料、加工成形、对用过的残次品进行再加工制作的加工流程。

这些加工流程中体现了二里头遗址制骨的一些工艺特点,比如,在选材过程中,主要选择大型哺乳动物的骨骼;在骨器加工中的截取均采用片状工具切割技术,未见到线切割的证据;在对骨器局部加工过程中,其技术包括切割、镂刻、刮削、剔挖等;此外,在作坊区内还发现有数量较多的砺石类工具,研究者推测骨器加工过程中利用砺石、砂石、毛皮等进行磨光或抛光。通过系统的研究,研究者认为:二里头遗址制骨手工业的重要性稍逊于铜器、玉器、绿松石器的生产;而且零星的加工点生产与集中式的作坊生产并存;作坊区由不同的生产群体(小组)共同组成,可能尚未出现专门制作某一器类的区域(作坊),仍具有一定的原始性;骨器选料多采用人工畜养的黄牛骨骼,也使用其他动物骨骼。同时,通过历时性的观察,至二里头文化二期之后,制骨手工业同其他部门一样出现了专业化的作坊式生产的趋势。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认识到二里头遗址的生产力在当时已经达到了相当先进的水平,其铸造青铜礼器和绿松石器加工的技术,目前所知仅该遗址独有。这也从一个侧面支持二里头遗址作为当时我国早期国家都邑性遗址的地位。同时,铸铜作坊和绿松石作坊作为当时的官营手工业的出现,从二里头一期至四期,手工业门类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也反映了二里头遗址城市化的发展。通过对器物生产原料来源的考察,能认识到二里头遗址对周边遗址的控制,而铜料、绿松石矿料以及特殊陶器的来源更能反映二里头遗址政权其势力范围己经突破洛阳盆地的地理范围,达到了我们后世认识到的以河南为中心的整个中原地区乃至更远。
袁世凯生母葬地,民间有一诡异说法,放羊孩子无意中发现了大秘密
袁世凯祖母和生母葬地本文作者倪方六袁世凯家族墓地有三处,一处在项城高寺镇袁阁村,一处在商水平店乡白塔寺,一处在项城郑郭镇李洼村西。袁阁村祖坟,被大家说得很多,各种袁世凯家族传记都有提到,袁世凯直系也大都葬于此。而袁氏家族另两处墓地,便鲜为人知了。商水县平店乡白塔寺袁氏家族墓地,比袁阁村墓地的出现要晚,这片墓地一直到晚清才姓“袁”。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55:350003墓中发现一男子身下铺满黄金 他是谁 为何能如何奢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的墓葬文化一直备受重视。墓葬规模和陪葬品的豪华程度与墓主的身份和地位密切相关。考古学家在山西太原发现了一座千年古墓,其中墓主身下铺满了黄金,令人惊叹。根据考古专家的研究,墓主身份为晋国卿大夫赵鞅。1.赵鞅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6-17 19:25:2100032023年游学:泱泱齐风的史前基础
#走进博物馆#产生于海岱之间的齐文化,以其辉煌的历程和非凡的业绩,曾在中华文明史上放射出璀璨夺目的文化之光。它奠基于东夷古文明,肇始于太公封齐,发展于西周,繁荣于春秋、战国,延至秦汉,仍气象浩然。我要新鲜事2023-05-25 10:56:280000日本的烈士陵园墓 为啥会没人祭拜(烈士陵园)
日本的烈士陵园上没有名字只有“俘虏”二字。1894年7月25日,日军公然挑衅,发起一封岛海战,而此次战役也是中日甲午战争的开端,当时清军呢,炮舰操江号正在护送高升号奔赴朝鲜,然而却在中途遭到了日军的拦截。最终造成高升号被击沉,与此同时,纪远浩和黄以浩也遭受到重创,造成700多位官兵死亡,而曹江浩的管带王永发与72名官兵则相继被俘。军队俘虏我要新鲜事2023-03-23 19:46:560000老外翻阅200年前的古书,发现中国古沉船,打捞出文物后卖2亿元
我要新鲜事2023-07-29 16:42:0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