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从中国三四千前古字中释读出“霾”字,似一吃人怪兽
甲骨文的雾霾记录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刚入冬不久,成为现代人最大健康杀手之一的雾霾,再次袭击全国多地。以前是北方多霾,现在南方也严重了。这两天南京的天气便很糟糕,雾霾四起,晚上月亮透过混浊、肮脏的大气,看起来不是金黄色,而是陈旧的枯黄色。

到网上一查,江苏大部分地区都有雾,南京、常州、无锡、淮安、丰县等地局部地区能见度不足50米。受大雾影响,江苏六座跨江大桥封闭;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已有77个航班延误,16个航班取消。其他周边省市也出了现严重雾霾,情况同样不乐观。
雾大霾重,这个糟糕的气候。
可能有网友以为,雾霾是现代工业化的产物,其实不然,古代同样有雾霾天气。
“雾霾”一词,最晚在公元5世纪前后的中国史书上,便已出现。北魏人崔鸿撰《十六国春秋》(已迭大半)上,出现“雾霾”一说,书中的 《前凉录》记载,当时在今甘肃武威这个地方发生一起以女为妻的乱伦事件。乱伦者被处死后当月,“是月沉阴昏, 雾霾四塞。”


这里的“雾霾”与现代的含义不一样,古人将雾霾视为“妖气”,出现霾天是不祥之兆。可见,古人早知雾霾不是好东西。
“雾霾”一词出现不晚,但真正为现代人熟悉,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即使在10年前陆续完成出版的《中国气象灾害大典》(记载公元2000年以前古今中国气象灾害)中,都无“雾霾”专节专词。

其实,“雾”与“霾”虽然产生的气象条件差不多,但性质完全不同:雾无害而霾有害。现代气象学上对雾霾已有一个相对成熟的划分:含水量达 90%称“雾”,低于80% 称“霾”;介于之间的,才是“雾霾”。
古代中国人对“霾”的划分,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水分少的称为“干霾”或“旱霾”、“风霾”;水份多的称为“湿霾”或“雨霾”。

“霾”这个字相当古老,在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距今三四千年的甲骨卜辞中,便发现了“霾”字。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是最早释读出此字的专家之一。
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一期《合集》13467版和一期前7113版上,都发现了“霾”字。


郭沫若在《卜辞通纂考释》认为,此字形雨字头下有一兽形如猫,是“霾”字是毫无疑问的。郭沫若的观点得到古字文圈的认可,著名古文字学家徐中舒即称“郭说可从”。
但甲骨文“霾”字下部更像吃人的怪兽,而不是温顺的猫。
在已出土甲骨卜辞中,少说已发现有十几个“霾”字,可见霾这种天气现象在上古时代时已出现,并不鲜见。

甲骨卜辞多以天气现象来占卜吉凶,霾天一度出现较多——
《合集》 13465版:“己酉卜,争贞:风隹 有霾?”
《合集》 13466版:“癸卯卜……王占曰: 其……霾?甲辰……”
《合集》13467版:“贞: 兹雨隹霾?贞:兹雨不隹霾?明言有雨,何得有霾?”
《合集》 13468(“贞:翌丁卯酒,丁霾?”
《合集》13469版:“……隹霾,有作(祸)?”“
《通纂》419版:“甲申卜,争贞:霾其有祸?贞:霾 亡祸?”

卜辞中的“贞”,就是商代时负责占卜的人,类似今天的气象预报工程师。贞人将占得的吉凶信息报告给商王,作为商王决策和执行的依据。如果出现霾天,往往作为一种祸端来断析。可见,霾天在上古人眼里就是“坏天气”。
如,“贞:兹雨隹霾;贞:兹雨不隹霾。明言有雨,何得有霾?”,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负责占卜的贞人问,这雨天会出现雾霾吗?这雨天不会出现会雾霾吗?既然第二天说下雨,又怎么会有霾呢?

从卜辞中发现“霾”字,又有“霾天”记录来看,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关注和石窟雾霾天的国家。
当然,古其时的霾与现代的霾,在内容和危险程度是完全不同的,现代的霾很可怕,更像能吃人的怪兽。
专家发现一个盗洞 居然牵扯出曹操墓(曹操之墓)
考古专家发现一个盗洞进行考察之后,没有想到就是曹操的墓穴在21世纪的初期,河南有一个村子的村民在自己家里种田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件事情很快就传了出去,也传到了村长的耳朵里,村长前去一看就确认这就是一个盗洞,他认为在自己村子下面应该有着一个墓穴,所以就通过自己的政府关系找到一支考古队对于这个盗洞进行调查。考古调查我要新鲜事2023-05-17 22:28:130000清朝被灭亡了上百年 为啥还会有守墓人(清朝皇陵)
清朝的皇室陵墓有着守墓人是因为职业的传承.清朝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在1912年的时候,随着溥仪的退位,也彻底宣告了清朝的结束.如今来看,清朝已经灭亡了111年之久,可是如今却在一些比较的地方,依然有一些人会给清朝的皇室陵墓当守墓人。皇室陵墓我要新鲜事2023-11-20 19:30:450000学习:中国古代陶瓷专题:龙泉窑系青瓷
龙泉窑系青瓷龙泉窑位于浙江省处州龙泉县,此窑创烧于北宋,盛于南宋至明初,以青瓷闻名于世,直到明代中叶以后才逐渐衰落。龙泉窑的烧造历史悠久,产品供应朝廷、官府及民间之外,也是外销东亚、东南亚、非洲及欧洲等地的贸易瓷,影响十分深远。因此本文除了介绍宋代龙泉青瓷之外,还会述及元明两代的龙泉产品,以及受龙泉窑影响的同安窑特色,希望读者对于龙泉窑系能有概括性的认识。1.北宋龙泉窑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2:38:460001中国最早“走西域”的是谁?将内地人移迁敦煌,比西汉张骞早多了
最早“走西域”的人是谁?本文作者倪方六西域段,是古丝绸之路最重要、也最神秘的一段路程。2017年8月14日“一带一路,昂扬在途”跨国文化交流活动进入西域段后,便充分感受到这段路程的魅力。至少有三大传奇故事,至今在西域流传,黄帝孙颛顼“乘龙而至四海”,还曾向今敦煌地区移迁内地人口……(敦煌壁画)这证明,早在先秦时代,中原与西域在中国文化史上已不可分割,古丝绸之路的出现并不意外。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7:28:280000侧空龙:北美大型恐龙(最长18米/德州州立恐龙)
侧空龙是一种蜥脚类恐龙,诞生于1亿3100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体长普遍可达8.8米以上,最大的甚至能够长到18米,属于大型恐龙的一种,第一批侧空龙化石是在美国德州发现的,在97年到09年之间还被确定为德州的州恐龙。侧空龙的体型我要新鲜事2023-05-10 08:33: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