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有公文保密义务,唐朝保密有四条红杠,谁碰谁倒霉
古代犯了泄密罪怎么处理?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保密制度古今都有,为了防范泄密,古人采取了很多手段,如“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过的“泥封”,就是其中之一(见《古人防公文泄密发明一种封装技术,后成通用保密手段,至今管用》一文),但是光有防泄密手段和技术不行,还得从制度上进行加强,对泄密者采取惩罚。

保守国家机密,这是对所有接触公文者的要求。在古代,相关机构的公务人员不用说是有保密义务和责任的,作为看批文件的皇帝、主管领导,也全都有纪律要求——也就是说,皇帝也有保密的责任和义务。
如清代皇帝,凡属内容敏感的机密奏折,不能外传。地方督抚对下属官员为政情况的密报,除非极为特殊的情况,均留中处理,不得对外公开。
如果将奏折发交有关部门办理, 则将其中引用的朱批部分删去,有时还将上奏人姓名删去。

谕旨是保密级别最高的圣旨,由皇帝口授大意、军机大臣亲自起草,皇帝审看后才会交军机处加封钤印。再交兵部捷报处(快递办公室),寄给相应的地方督、抚、提镇大员或钦差大臣等高级官员,非当事人决不得拆阅。
有资格和权限阅读保密文件的官员,不得将机密文件带回家中,不能让他人代笔批示,不得复抄(印)等。

尽管如此,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不会失泄出去。
为此,出于保密的要求,古代还实行在一定时间和地方,采取暂时限制涉密者的措施,即现代所谓“隔离制度”。如针对科举考试的“锁院制”,就是这种一种临时性隔离办法。

相关官员在被任命为“知贡举”(主考官)、“权知贡举”(副考官)等考官后,将被锁于贡院之中,断绝他们与外界的联系,以避免出现泄露试题事件。
“锁院制”其自宋代起实行开始实行,一直现代的高考制度,有关命题人员都要被“隔离”,直到高考结束后才“放”出来。
在上述所有保密措施之外,就是通过刑律,严惩泄密者,让工作人员引以为戒。
古代称泄密者为“喜鹊嘴”,此典故即来源于唐代的官场泄密事件。

唐德宗李适主政时宰相是窦参,窦参有一个远房侄子名叫窦申,是窦参的重要人事参谋。每次窦参与他商议好任命某人为某官的决定后,窦申便立即将消息泄露给当事人,提示当事人对他行贿,于是时人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喜鹊嘴。
这是利用保密制度搞腐败,李适知道这事后,窦申仍不悔改,最后被赐死。
窦申所犯是“漏泄省中语罪”,这和“泄密书”、“探密事”行为一样,自汉代起就是很重的一项犯罪行为。到唐代,保密制度已相当完备,并形成了缜密的法制条文,自然更不会放过“喜鹊嘴”们。

《唐律》对国家秘密的规范相当完善、明确,对泄露秘密的人员严惩不贷。
唐代保密制度“事应密”的总则下,对中书侍郎、门下等中央机要机关的公务人员管理很清楚。《唐律疏议·职制》针对他们工作的特殊性,规定了四条红杠: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意思是,不准泄露机密,不准延误期限,不准违章失职,不准遗误公事。
这四条红杠,谁碰谁倒霉:“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

唐代刑律还首次规定了“间谍罪”。如果充当外国间谍,或明知其间谍身份而故意容纳止宿、停留、隐藏的,一律处绞刑。
宋代更强调公文保密,对泄密者处罚同样狠,同时鼓励群众举报泄密者,如告发藏匿弃毁拆换机密档案者,可获得50贯至100贯的奖赏。
明代大起特务之风,对保密严格到极点,最狠。

《明律·吏律》“职制”条规有这样的规定:“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勾结,泄露事情......皆斩,妻、子流两千里。”
另外,丢失重要公文的,也有具体规定,“遗失制书、圣旨、印信者,仗九十,徒两年半,若官文书,仗七十,事干军机、钱粮者,仗九十,徒两年半。俱停俸。责寻,三十日得见者,免罪。”

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西藏拉萨当雄墓地
发掘单位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李林辉当雄墓地位于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当曲卡镇当曲居委会,县政府驻地西北约2公里处,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果瓦那布山东侧平缓坡地上。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2020、2021年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共清理了6座大型和30座小型封土墓,当雄县文化和旅游局全程配合参与。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5:36:070000明朝藩王墓被盗9次,地宫却依旧完好,考古队:一个瓶子就值2亿
我国拥有华夏五千年的传承,古时候遗留下来的瑰宝数不胜数。单单就文本一类就是个“庞然大物”,就连在时间上剧里当下较近的“四大名著”都没有被世人完全读透。能让世人直接目睹古代王朝风采的就是那一大片的古建筑群。除了那些显露人前的文物,还有一大批还身处地底之下。我要新鲜事2023-05-20 20:37:580000村民院子里出现一个黑洞 专家来后却很开心(发现古墓)
村民在院子里发现的黑洞是石勒暗道。在前些年山西很奇怪的事情一户村民的院子里种植了一棵梨树,这棵梨树已经生长了十多年的时间,但是有一天村民起床后却发现这棵梨树突然的失踪了,而在这棵梨树本来在的位置却出现了一个黑黑的洞口。这个村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只能报警,而负责调查这起事件的民警同志却觉得这个黑洞很有可能下是一个墓葬,于是找到了文物部门。黑洞古墓我要新鲜事2023-11-12 20:38:120000「考古词条」新石器时代 · 甑皮岩遗址
▲洞穴遗址概貌中国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南的独山西南麓。197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和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试掘,已挖部分属上层遗存。▲甑皮岩遗址采集标本我要新鲜事2023-05-28 04:32:150000李零:博山炉何以以博山为名
汉代流行博山炉,墓葬出土极多,学者多以为是表现仙山。但什么叫仙山,博山为什么叫博山,多未之考。今试为说之。仙山西周铜器有山纹。山在中国艺术中很重要。博山炉是一种以山为盖的薰炉,学者多以为是表现仙山。仙山是方士求仙访药的山。蓬莱、昆仑,一东一西,代表仙山的两极,但博山炉未必是表现蓬莱、昆仑。求仙什么时候才出现?现在还不好讲。但战国晚期,特别是秦汉以来,这类活动越来越流行。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0:53:57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