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现王侯大墓封土正中有一罕见盗洞,但特殊葬式难为了盗墓者
安徽西汉六安王墓考古
本文作者 倪方六
现在,高速公路、高铁发展速度惊人,但大家想过没有,现代人在享受方便快捷的同时,其实是以遗址、古墓被考古为代价的,要征用土地,大量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是在交通大跃进的背景下进行的。
安徽六安双墩一号大墓,就是这样被挖的。
2005年10月28日开工建设的合武高速铁路六安段,要通过文物点密集的区域,六安段含金赛县城100多公里,当时已探明的文物点便有7处,其中最重要的六安双墩大墓。

双墩大墓位于六安市东面10多公里处,是两个大的土堆,后编为M1的大墓底径55米,高达10米,这在江淮平原上,算是一个小土山了。
双堆大墓所在,可谓古代堪舆家里的“风水宝地”。
其地处江准分水岭,东面的淠[pì]杭干渠向南经打山渡槽汇入杭埠河下淮河,中间是一段长长的高冈,周边有20多座古墓。据探查,都是西汉六安国王族墓葬,如双墩大墓般双双排列。这是汉朝夫妻同墓地不同墓穴葬俗所特有的现象。

双墩大墓位于这些封土堆的中间,宛若众星捧月。这地位说明,双墩大墓墓主身份非同一般。巧的是,合武铁路路基刚好要经过这座大墓。
2006年3月6日,双墩大墓发掘工作正式开始。
考古队雇佣了12名探工——就是会使民国盗墓利器洛阳铲的工人。不到一个月,就将双墩大墓的地下、周边情况,探查得一清二楚。
一号大墓和周边有小型墓葬6座、大型陪葬坑2座。

考古与盗墓不同,盗墓见到目标后,一般是哪里有宝先挖哪里,考古不能这么干的。双墩大墓的考古严格执行考古规程,按“先小后大、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发掘周边小型汉墓,接着再发掘车马坑。
很遗憾,车马坑已遭盗掘,是早期盗宝者所为。坑内被乱翻一通,遗物杂乱无章,散架的车和马的遗骸横七竖八。
带车马坑的古墓都不一般,安徽是首次发现大型真马整车的陪葬坑,所以主持发掘的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很重视,发掘工作非常认真。

2016年7月,清理完外围后,揭挖大墓正式开始,这是整个考古发掘的重点和核心工作。
因为铁路施工需要,整个堆土堆必须全部铲除。
预推算整个封土超过2万方。这么大的工程量,对考古队来说可不是简单事情,附近都是农田,寻找堆放土场都是问题。或许有网友会说,可以用来铺垫路基啊,但铁路施工方不要。为什么?因为不合格,垫在路基下面会有安全隐患。
从表面看,双墩大墓封土是层层堆积,逐层夯筑,这样的土应该很结实的,但铁路施工方化验后发现,这封土杂质太多,属于膨胀土,高铁路基绝对不能用,一定要铲尽。

后来,有人出了个点子,把封土送给农民,允许有需要的农民、建筑单位拖运走,一下子解决了难题。
铁路施工方也积极配合挖土,两个月后,大墓的封土全被挖去,整个墓口完全暴露了出来:是“中”字型土坑竖穴大墓。双墓道,分别在东西两边,大墓坐西朝东,朝东主墓道残长19米,西向墓道窄些,长12米。
墓室长约20米,宽约15米。
在墓室中部,发现了4个盗洞。
其实在揭挖封土堆时,考古人员已知道这座墓被盗墓者光顾了,发掘情绪因此一度低落——在封土堆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盗洞,十分罕见,从下往上涌着青膏泥。
盗掘这么严重,墓里还能剩下多少随葬品?考古会不会白忙一场!

清除所有封泥后,墓室露出来时,考古人员又兴奋了——葬式是难以见到的特别葬式“黄肠题凑”,墓主至少是王侯!
随后的考古证实了这个推断,墓主被推断是在西汉历史上、汉武帝时期很有影响的六安国首王刘庆。
黄肠题凑是春秋时期即已出现的顶级贵族用葬法,到西汉时已很成熟,有完整的葬规,与玉衣一样,是汉朝帝王葬事的标配。
其结构是,在椁室四周用柏木枋堆垒成框,形成木结构地宫。
为什么叫黄肠题凑?三国魏人苏林就《汉书·霍光传》中“黄肠题凑”注称:“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

《后汉书·礼仪志》“大丧”条下刘昭注补引《汉书音义》也说:“题,头也。凑,以头向内。所以为固也。”
可见,“黄肠”是柏木,“题凑”是木头头部向内的堆垒方法。
黄肠题凑本是天子葬制,但天子可以赏赐给功臣、诸侯王使用。双堆大墓墓主不是天子,却用黄肠题凑就是这个原因。
双堆大墓的“题凑”直接构筑于外椁四周,用922根的方木堆垒而成;“黄肠”木心向内,合缝严实。在上用铺了四层方木,共计146根。

整个题凑高度超过椁室,墓室顶端构架在题凑上面,题凑起到承重墙的作用。如此这般,把整个墓室连成一体,使整体结构严密坚固。
黄肠题凑葬式,现代考古中已发现不少。如湖北石家庄赵王张耳墓、湖南长沙象鼻嘴长沙王墓、陡壁山一号汉墓、北京大葆台汉墓、河北定县八角廊汉墓、江苏高邮天山汉墓等,都是“黄肠题凑”葬制。
双堆大墓的黄肠题规模不是最大,但用料特别讲究,并有创新。

所用方木制作平整,表面打磨光滑。这些方木质很好,呈深褐色。经鉴定不是柏木,而是就地取材,是当年大别山盛产的栎木。
题凑内分室结构独特,内有双椁,外椁是木椁,内椁是石椁,这是已发现其它黄肠题凑墓中不见的。
双堆大墓的黄肠题凑,不仅仅是墓主生前显赫地位的象征,也有实际作用,对保护棺椁和随葬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盗墓的难度!

试想,在没有电动工具的古代,盗洞操作空间又有限的情况下,想在短时间内锯开坚硬的栎木,一层层凿出盗洞,成功实施盗掘是非常困难的。
就是现代合法的考古,在提取这些方木时都费了很大的精力。
2006年10月30日,考古队开始揭取题凑盖板,特地请求铁路建设方支援,开来了大型吊车帮忙。

4层盖板,每层36根,每根宽高26厘米、长约7米多,每根重约200公斤,仅这100多根盖板便吊了整整一天。
可以想见,当年盗墓者在题凑盖板上凿出4个大洞,4层板,每层厚26厘米,加起来就是1.04米。如此之厚的坚硬木层,要费多少事,花多少时间打开?真的难为盗墓者了!
盖板吊完了,里面的椁室露了出来——但考古人在椁室上,又发现了两个盗洞……

山西一所村学校内发生盗墓案,10年后事发,原来是村干部领人干的
山西一所村学校内发生的盗墓案本文作者倪方六盗墓都是很隐蔽的事情,如果不是意外,外界并不会知道。10年前山西新绛县一所村学校内的古墓被人盗了,10年后才真相大白,原来是村干部领人干的。这起盗墓的曝光有点意外,是在一起文物倒卖案中《详见“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墓中盗出一件青铜器,青岛买家听说后打飞的赶去看货,1360万入手》一文)交代出来的。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9:41:510000唐晓峰:李零就爱做学问
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4:13:330000马门溪龙:地球上脖子最长的恐龙(长25米/1.45亿年前)
说到脖子长的恐龙,大家都会想到腕龙,它是世界上最高的恐龙,脖子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过目前已发现的700已命名的恐龙,据小编所知,比腕龙脖子还长的恐龙有,它就是马门溪龙,一起去认识看看。马门溪龙基本资料体型:马门溪龙是一种中国的巨型食草恐龙,它体长21-25米,与苏莱曼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赞排第44位,生活在距今1.56亿年-1.45亿年前的晚侏罗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9 01:36:3300001980年,考古队打开光绪陵墓,为什么先是作呕,后是沸腾呢?
1908年11月14日,慈禧在临死前将仅仅37岁的毒死,随后她交代完后事,终于可以安心死去。慈禧以为只要将光绪毒死了,她的种种恶行就不会记载青史之上,也不会像多尔衮一样,被光绪帝拖出来鞭尸。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墓会被沈殿英弄得底朝天,成了近代最骇人听闻的皇家墓葬被盗案。慈禧陪葬珠宝无数,那么光绪帝的陵墓里面是什么样的,他的陵墓是否保存完整呢?我要新鲜事2023-08-02 18:17:500000讲座回顾|郑君雷 岭南:考古学和文化史上“真正的南方”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2017年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暨考古人类学工作坊讲座回顾岭南:考古学和文化史上“真正的南方”主讲人:郑君雷教授(中山大学)整理人:蒋兆熙(天津师范大学)校对:吕炳庚编辑、配图:赵柏熹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恳请讲者或读者指正!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5:55:2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