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夜里一个人摸到坟地,挖刚葬外甥媳墓,撬开棺材,他想干什么
舅舅盗外甥媳墓案
本文作者 倪方六
俗话说,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这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说一件在现代不可想象的、舅舅盗外甥媳妇墓案件。舅舅为什么会起这个歹念?
这里有故事了,当年连大清朝的皇帝都关注了此案。

事发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道光”是清朝入关后第六位皇帝、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的年号,旻宁共当了30年皇帝,期间奇事、大事多多,改变清朝,乃至现代中国走向的“鸦片战争”,就发生在他当皇帝时。
这是直隶总督辖内发生的特殊盗墓案。
这名盗贼、即事件主角舅舅名叫张洛管,他有个外甥叫夏喜儿,外甥媳妇是冯氏。冯氏因病死亡,下葬后,张洛管一个人乘黑夜,悄悄摸到坟地,将冯氏的坟刨开。接着,撬开了外甥媳的棺材。

舅舅想干什么?可别想歪了,但说来也十分令人吃惊,竟然是贪图外甥媳身上的新寿衣。他将棺材撬开后,扶起了外甥媳妇的尸体,把她一身衣服剥了一来,还有尸身上下的被褥,悉数盗出。
随后盖好棺,掩好盗洞,走人。
此事人不知,鬼不觉的,又是新坟,覆土被动过也看不出来的。但不久还是事发了。
咋的?原来舅舅盗出外甥媳妇的衣褥什么的,可不是自家要穿用的,而是拿去典当行典当掉,换点钱。正在典当时,张洛管被抓了个正着,当即被扭送到官府。

舅舅怎么起了盗心的?原来,外甥媳妇死后,外甥请他来帮助收殓、下葬,外甥媳妇最后一身送老衣、衾褥被他上眼了,觉得值几个钱,这就有了夜盗外甥媳妇墓的勾当。
所以,在过去死人收殓时,一般是不能让外人、关系不亲之人在现场的,因为旧风俗,人死后要随葬一些东西,特别是死者生前拥有的,一般都会给其带走。就是再没有随葬,寿衣什么的一定是新的,要有的。

衣被在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也没有人会去盗,但在过去,即便是40年前,在买布凭票的年代,衣被都是农村人家最重要的东西了。有的人家四五口人穷得只有一条像样的裤子,谁外出谁穿。还有人家孩子多,如果是老小的,长到七八岁上学年龄,也没有新衣服穿,只能拾哥姐的旧衣裤。
张洛管盗外甥媳墓,剥取其棺中衣褥,就是因为家里太穷,不然他也不会做这种事情。但对于外甥来说,张洛管是舅舅啊,所以怎么也没有想到舅舅会盗外甥媳妇的墓。

其实,因为物质太匮乏,盗死者的寿衣,并不鲜见,但舅舅盗外甥媳墓确是相当罕见的,所以直隶府也不知道该如何判决是好,因为没有先例啊,最后将案子上报刑部,最后惊动了皇帝。
初审,因为没有相关的条款可以对照,地方官府按照一般盗墓案件,依照“发掘他人坟冢,开棺见尸律”,判张洛管“绞监候”,此相当于现代的死缓。
但这一判罚有争议。

按道理,张洛管是被盗者冯氏的长辈,是舅舅,《大清律例·刑律》上有规定,“尊长发掘五服以内卑幼坟冢,开棺见尸者缌麻杖一百,徒三年”,也就是说,如果按此条来判,张洛管罪不应死,顶多被杖打100大板,流放3年。
但尊长指有血缘关系者,舅舅与外甥媳妇之间并无血缘,这种关系如何认定?刑部也搞不定,向礼部咨询这怎么认定。礼部回复,舅舅与外甥之妻不算有血缘关系,但是不是尊长,例无明文。

再三研究后认为,舅舅虽然与外甥媳之间没有血缘,但他们之间还是形成尊卑关系。最终改判张洛管“杖一百,徒三年”。
此案上奏朝廷,成为案例。以后凡出现“舅舅与外甥媳妇”这类涉尊卑关系案件,均安“张洛管案”处置。

(注,部分图源网络)
日享一书WJw02《吴越地区青铜器研究论文集》
今天分享的是马承源先生主编的《吴越地区青铜器研究论文集》,一本并非我们看到的渠道出版的论文集,所以无论找电子版还是找纸版书都比较麻烦。我前两天正好想看书中一篇文章,电脑里是没有的,想想能否到孔网上找找,万一有可以承受得起的便宜货,说不定还淘到宝呢!结果一看,价格不菲呀,看了一下卖家拍的图片,在当年也算是精装的,况且也是外地出版,字体都是繁体,估计发行量也不多,应该比较少见。我要新鲜事2023-06-01 10:40:430000「考古词条」旧石器时代 · 富林文化
▲汉源富林文化遗址位置图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是这一时期文化在南方的代表。1960年发现于四川省汉源县富林镇,除发现少量哺乳动物牙齿及骨骼外,尚有双壳类化石及植物叶化石。▲四川富林遗址的石制品▲左:单台面石核右:双台面石核▲多台面石核▲尖形刮削器▲多边刮削器我要新鲜事2023-05-28 21:13:040000农村丧事孝子要手棒“哭丧棒”,这根棒有何作用?老话讲究多
丧礼中哭丧棒的作用?本文作者倪方六作为孝子,在老人的丧礼中要做三件事情,一是“披麻戴孝”,二是“掼老盆”,三是“捧哭丧棒”。前两件事在我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已经说过,这一篇就来说说“哭丧棒”的讲究。(手持哭丧棒的孝子)我要新鲜事2023-05-27 06:32:120006书评:《历史的真相》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历史学遭遇到后现代主义的冲击,历史学的求真功能受到质疑。历史究竟是应该用来激发族裔文化自豪、自信还是应该传授有关往昔的客观事实?历史必须一再重写以消除种族与性别的成见,还是应该超越当今混乱的政治社会议论之上?传授一贯的国家历史是民主政治必须的吗?面对一连串问题,本书通过对“历史真相”问题的重新思考,正面回应了这些危机。其中不乏许多令人深思的观点。一、作者简介我要新鲜事2023-05-31 21:57:020000荐书:《许宏的考古“方”》
《许宏的考古“方”》是河南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的许宏新著。《装作有闲》《透物见人》两册一函,装帧设计别致考究。作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研究员、二里头考古队队长的许宏,在繁忙的学术研究和田野考古之余,出过多种学术随笔。因受到公众的喜爱,被称为网红学者。他的《何以中国》,剖析中国文明的起源及中国古代文明的特质。我要新鲜事2023-05-26 08:23:16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