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遗体下葬南京中山陵前,在北京险遭焚尸,尸藏山洞100多天
孙中山险遭焚尸真相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南京中山陵的营造,我在前面的“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聊了(见《中山陵原想参照法国拿破仑墓风格设计,为何放弃?设计师这么回应》一文)。孙中山的遗体一直到去世四年以后才安葬南京中山陵内,这比古代帝王下葬还要迟。为什么会这样,与时代有关,孙中山病世前后,正是中国的多事之秋,本来答应的国葬,也因北洋政府人事变动而未能落实。
实际上,孙中山遗体最后能安全运回南京安葬,还是很幸运的,在北京时,差点遭焚尸。
这是怎么回事?

孙中山病逝后,中国政坛又开始大动荡。
1925年12月,冯玉祥统率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在关内的势力、直隶(今河北省)军务督办李景林之间,发生了一场激战,史称“冯奉战争”,或“国奉战争”。
“冯奉战争”爆发后,吴佩孚乘机勾结东北军阀张作霖,形成奉直联合对付国民军的不利局面。国民军战事节节受阻,1926年后整个华北都被奉直军阀割据统治,张作霖入主北京。

孙中山当时遗体停放在北京香山碧云寺。张作霖军队入京后,士兵在北京借游山玩水之际,乱抢乱夺搞钱财,常有士兵到西山恣意捣乱。一次奉军士兵到碧云寺闲游,看见灵堂中悬陸着孙中山遗像,便问守灵的卫士,“这是什么人?”
卫士回答说是民国首任总统孙中山先生,这个奉军士兵竟然张口大骂:“什么总统!”拔出手枪就想对孙中山遗像开枪,幸好守灵卫士好言相劝,奉军中一些明白事理的士兵也力加制止,才作罢,免除了更大的意外。

当时负责守护西山灵堂的副官黄惠龙见此情形,估计到奉军可能会有不利于孙中山遗体的行为,便命令将灵堂铁门关闭,守灵人员都穿着便服守候在碧云寺金刚塔内,暗中护卫监视。
1926年12月9日,奉军第五十团团长带全团士兵来山游逛,见灵堂铁门紧闭,一定要守灵人员打开看看。守灵处主任李荣婉言谢绝,但奉军横蛮要开,只得让他们进去,后来发现少了一些杂物用具,幸好孙中山遗体没被动过。

1927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逝世二周年纪念,西山守灵人员举行纪念典礼。不料第二天竟有本处密探希图邀功,报告警厅,说他们高挂党旗,秘密集会。警厅得知后,立即派第五分署巡长前来调查。
这位巡长了解情况后,据实回报说守灵人员不过是纪念孙中山而已,并非谋反,竟被警察厅革职查处。

此时,南方国民革命军气势大盛,北方军阀纷纷落败。
1927年9月18日,奉系军阀张宗昌到北京开会时,竟声称:“孙中山停灵柩地方风水大好,是以南军屡次告捷,不如将遗体毀灭以绝后患。”

奉军针对孙中山遗体的“焚尸计划”,由此由来。
张宗昌认为,作为南方革命军的过世领袖,孙中山魂灵未死,阴间也在“帮助”革命军。此言显然是百分之本的无稽之谈,但东北绿林中出来的张作霖迷信风水,竟然相信了张宗昌的一番鬼话,立即同意其“焚尸计划”坏主意。
张作霖似乎是孙中山的“克星”,生前生后都被张作霖折磨。孙中山发病,当初是让张作霖气出来的,现在又想焚尸,令人发指。
张作霖的军师杨宇霆闻讯后,竭力劝阻,张作霖这才暂时将“焚尸计划”暂时搁下,但一直没有死心。

不多久,张作霖又想实施“焚尸计划”。他的大儿子、后来“西安事变”的主角张学良听说后,觉得十分不妥。如果真的焚毁了孙中山的尸体,奉军的行为将为国人所不容所不齿。但他又不能公然违抗父命,张学良只得“曲线求尸”,让尸体先离开北京再说。
张学良赶紧暗中致电南京政府,请求南方派人到北京,将孙中山遗体运回南京,并表示他可以负责将孙中山遗体护送到天津。但张学良的善意,却没有得到南方的明确答复。
在这种情况下,张作霖、张宗昌真的要对孙中山尸体采取行动了。幸好有人从张作霖的卫队长赵锡福那里提前得到了消息,赶紧劝护灵人员把孙中山遗体藏起来。

当时,张作霖要焚毁孙中山尸体一事,在北京传得沸沸扬扬,媒体都报道了。
据民国档案资料,西山守灵处主任李荣对此深感不安,他和守灵处全体职员商量,觉得北京处于张作霖统治之下,即使报告南京政府,也无力阻止张作霖的行动。
怎么办?转移!
李荣首先想的办法是将遗体送到协和医院保藏,他亲自去医院,请医生设法诡称孙中山遗体腐变,须运回医院治理防腐。不料,时院长刘瑞恒害怕,不敢负这一重大责任,李荣只得另想办法。

正好碧云寺附近有一个水泉山洞,决定将孙中山遗体放那里暂时藏一下。
一直到1928年6月7日,西山守灵处人员才将孙中山在山洞中外藏了100多天的遗体,移回碧云寺灵堂。这才有后来顺利奉回南京,安葬于中山陵的事。

洛阳发现西北戎人王级大墓 文物局为何强调“西北戎人”
最近在洛阳的徐阳墓地发现了一个重要的考古遗址,即西北戎人的王级大墓,也被称为陆浑戎。在有关国家文物局的通稿和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中,强调了这个墓葬属于“西北戎人”。1.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我要新鲜事2023-06-19 19:47:260001十大考古参评项目 | 山东临淄南马坊大墓和车马坑
01发掘单位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02项目负责人孙波南马坊大墓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南马坊东南墓地西南部(图1),北距临淄齐国故城约2公里。为配合房地产项目建设,依据国家文物局颁发的考古发掘证照,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2月至11月对该墓及其附属的两座长方形车马坑进行了发掘,获得一批重要考古发现。一、南马坊大墓概况我要新鲜事2023-05-06 13:39:130000古史复原应遵从的史料学原则——以大禹治水在豫西晋南说为例
郭立新、郭静云:《古史复原应遵从的史料学原则——以大禹治水在豫西晋南说为例》,《齐鲁学刊》2020年第3期。我要新鲜事2023-05-25 22:29:400000唐晓峰:文明进程的足迹
夏商周断代工程,目的在断定中国古代文明进程的准确时间,意义非常重大。作为地理从业者,我们称道断代研究的同时,又自然而然地想到另一桩重要的事,即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地理空间问题,有条件的话,我们能否也做一回夏商周“断地”工程,即考察文明进程的足迹。0000古人冬天取暖五大高级方式,秦始皇已住“总统套房”,旁边住妃子
考古中发现的高级取暖方式本文作者倪方六冬至到了,意味着数九寒冬的开始。在这样的天气,取暖是第一需求。古人是如何做的?现代考古和史料中都有记载,我在以前《北京晚报·五色土》“一方钩沉”独家专栏中,曾介绍过。总结起来,古人过冬取暖方式很多,但不外是焚烧增温、密封保暖等传统手段,不过,方式很巧妙,现代人完全可以借鉴,有的至今都在使用。这里,说说五种较为高级的取暖方式。1、设壁炉我要新鲜事2023-05-26 17:00:3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