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郭静云 “天地神明:先秦‘生机’概念”

点击上方 蓝字关注我们!

2017年中山大学
“历史、考古与文明” 研究生暑期学校
暨 考古人类学工作坊
讲 座 回 顾
天地神明:先秦“生机”概念
主讲人:郭静云 教授(台湾中正大学)
整理人:冯潇屹(中山大学)
校对:呂炳庚
编辑、配图:赵柏熹
编者按:文本由暑校学员整理,并由本号工作人员校对及编辑。如有错漏,敬请讲者或读者指正!

郭静云 教授
2017年8月22日上午,郭静云教授为中山大学“历史、考古与文明”研究生暑期学校的学员们带来了“天地神明:先秦‘生机’概念”的精彩讲座。讲座内容来自郭教授《天神与天地之道——巫觋信仰与传统思想渊源》下编的第三章。郭教授在其中对先秦“神明”的概念做了自己独到的考察,并形成了一系列颇具启发意义的新观点,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郭教授从先秦两汉古籍中涉及到“神明”的文句入手,认为先秦两汉的典籍中提及“神明”时都和“天地”一起出现,从而认为“神明”与“天地”关系密切;并进而将“神明”、“神祇”两个概念区别开来。她考察了先秦两汉古籍中的“神祇”,认为“神祇”是祭祀的对象,而“神明”则没有被当作过祭祀对象,而是作为天地沟通的媒介出现在古籍中。从这个角度看,她认为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生机”一词最能恰当地表达古人“神明”观念的本义。再通过清人黄奭对神明之德的说明等相关材料,认为“神明之德”即“阴阳未分”时的“天地合德”。所以,天地不交,则无生机;有神明之交,天地之间便有了生机。
郭教授认为战国时期作为诸子共同知识背景的神明观念,源自商周文化。因此接下来从甲骨金文和青铜礼器中寻找其根源,并主要讨论了自然神明观和礼制与孝道的神明观。
在自然神明观这部分,郭教授从金文中“天神陟降”入手,通过一系列材料,论证了“神降自天”、“明出自地”。又从明字字形出发,从商代青铜礼器上找到了“明纹”。她在“商文明双嘴龙‘天神’信仰索隐”的讲座中,已经讨论了“神纹”的问题,今天的讲座中,还介络了结合“神纹”和“明纹”的“神明纹”。

此外,郭教授还认为最早出现在盘龙城三期的铜鬲上的“圆纹”和“双同心圆纹”是“明纹”的简化,即“日纹”。“明纹”和“日纹”都表现出古人对升天的渴望,可以说明古人在祭祀活动中,希望逝者可以获得明自地升天的能力。而这观念在春秋战国以来逐渐被哲理化,并作为诸子思想共同的知识背景来源。此外,郭教授认为古人还有神明相辅、神明相合的观念,这也就是天地合德。
接下来郭教授阐述了礼制及孝道的神明观,认为礼制及孝道的神明观正是取法于自然神明观,古人希望社会和天地一样保持永久的生机。强调社会取象于天地,才能保持不灭的生机;配天地神明之徳,神明接为一体,才能实现家族世世昌盛的生机。并进而将此观念扩展到跨血缘关系的社会和国家,进而发展出儒家的“礼”和“孝”的思想。此外还讨论了黄老道学、易学、荀学、养生学的神明观。
在论述上述观点的时候,还特别对“明器”概念的本义做了讨论。郭教授认为“明器”乃为死者殉葬专门制作的器物的意思是东汉以后才出现。而殷周时期,“明器”就是“祭器”,意思是希望死者可以获得能够升天的明德。
郭教授三个小时的讲座,传达的信息量非常大。对殷周秦汉的“神明”相关问题作了独到的梳理,使得相关问题和思想史脉络变得清晰起来。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有所收获,都会被引发出更多的思考。虽然时间有限,同学们提问的热情却十分高涨,讲座最终在大家意犹未尽中结束了。
全文完
历史考古与上古文明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老农民在地窖发现毒蛇 没想到这是一件文物(我国的文化瑰宝)
吉林省有一位老农民在自家地窖里发现的毒蛇其实是丙午神勾是属于我国的文化瑰宝。在我国想要探究历史,除了可以通过建筑以及书籍的积攒之外,更重要的就是通过文物,因为文物才是最直观的体现。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每一个公民都有义务去保护密切上交国家文物。只不过很多人哪怕是遇到的文物,往往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尤其是一些没有什么文化和见识的老人更是如此。碰见毒蛇我要新鲜事2023-07-03 21:55:150000北京警方逮着一公交上行窃小偷,交代才知是窃走国宝大盗
小偷竟然是文物大盗本文作者倪方六上一篇“梧桐树下戏凤凰”头条号中,说了河南山里一户人家秘藏皇帝御赐镇宅“鬼画”被盗的事情。怪的是,这画没有几人知道藏在哪,怎么就不翼而飞了呢?“鬼画”是皇帝御赐的《钟馗捉鬼图》,知道家里的镇宅之宝不见后,这户宛姓人家赶紧去派出所报案。立案后查了很多村邻、族人,始终没有发现破绽。我要新鲜事2023-05-26 22:37:510000考古重要发现成了他的微信头像
熙熙攘攘的中山路是河南开封市旧城区的中轴线,其地下约5米处便是北宋东京城御街与大运河“汴河段”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州桥。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当天,作为河南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听到遗址入选后,周润山心中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他的微信头像飞驰的海马图,正是此次考古项目重要发现之一。我要新鲜事2023-05-19 18:29:060000“酸梅汤”是朱元璋发明的?《英烈传》中提到了,但真相是这样的
“酸梅汤”是朱元璋发明的?本文作者倪方六“冷饮”其实是现代的流行说法,古人多称为“凉饮”。到明清时,冷饮早已由隋唐以前的“白领饮品”,变成大众化的“街饮”。图:“卖冰镇酸梅汤”风俗画(民初烟画)古代冷饮品种丰富,但最为经典、也最受喜欢的夏令冷饮,要算“乌梅汤”。这款冷饮可以说是中国人在饮食领域的又一重要“冷发明”,老少皆宜,贵贱都喝,至今都是重要的一款夏天饮品。我要新鲜事2023-05-27 13:20:020000浙江一个古井传说闹鬼 12天后挖出百件国宝(古井文物)
浙江古井里面有着上百个宝藏,都是太平天国残余势力投放的。在我国民间会传出一些神神鬼鬼的传说,有一些是从古代时候就传承下来的,比如说浙江的一个古井就有着这样的说法,而在2016年在一次闹鬼的说法传的十分凶,这也是引发了一次比较大的考古工作,这个古井的位置是来自于浙江金华的一个寺庙,宋代建成的寺庙叫做智者寺,而这个古井则是在智者寺里面比较不起眼的一个古井而已。闹鬼传说我要新鲜事2023-05-10 23:07:3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