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奇人柳世隆花上万买只老龟,用来占卜,民间为何信龟有灵性?
地界之动物神与老虎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古人认为,万物有灵,能喘气的动物,自然更有灵性了。
动物神,更多地表现为图腾。因为有如老虎、毒蛇、恶狼这些劣性动物存在,人类的生存受到了很大的威胁,人们便认为其身上有一种神力,加以崇拜。感恩的同地,更多是,更多成分是畏惧。

动物与人类一样,是有生命的,与人类关系密切,人类的好多生活资料都是从动物身上获取的,如食用的肉、御寒遮羞的皮、毛等。为了表达谢意,人们敬奉这种动物。如在河姆渡遗址上便出刻有猪的陶器用品。
在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发现的兴隆洼遗址,年代在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400间,出土的器物上已刻有蚌雕鱼纹。在仰韶文化遗址上出土的彩陶中,鱼、龟、鸟、鹿的形象更多,推测是动物崇拜的现象。


中国古人对动物神灵的崇拜异常丰富,禽、兽、鱼,都有崇拜。从民俗文化来看,龙、虎、熊、麒麟、鸟、龟、狗、猪、鸡、蛇等动物神灵,比较受宠。连蝗虫这样的害虫,古时也被认为是神。
中国有一种“五虫理论”,把五种动物与方位、颜色、季节等联系起来,并据此作出占卜释评。这是古代中国五行家的创意,根据《礼记·月令》等古代文献,有如下的关系:


鳞虫、羽虫、裸虫、毛虫、介虫是先秦时对高等动物的分类。鳞虫代表鱼、龙等有鳞动物,羽虫代表鸟这类长羽毛的动物,介虫代表龟、鳖等有甲动物,毛虫代表兽一类有毛动物。
而倮虫,是象人一档的无鳞无甲无翅膀不长毛这类动物,人是其中的最高等,是圣人。
在“五虫理论”下,除去人类自身,剩下了龙、凤、鳞、龟这四大动物,便称为“四灵”,四种最有灵性的动物。但民间则把鳞用虎来替代,这样堪舆(风水)术中便有左青龙、右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说法。

“四灵说”的确立,进一步强化了人类对这些动物神灵的崇拜。
其中,在“四灵”最不太张扬的龟,以长寿著称,认为是神龟,最为神秘。
龟有多种说法,如玄武,就被认为是北方神龟。有的民俗学者认为,玄武有龟蛇一说,但并不是龟、蛇两种动物,而是北方这种龟常负蛇而行,因此才添上了蛇。因为有一种龟轻易就能将厉害的长蛇弄死吃掉,古人觉得龟很勇敢,于是名之为“武”;再与北方的黑色本配,就成了“北玄武”。

龟和蛇的故事很多。《庶斋老学丛谈》引《庐江郡志》载漅湖事:“昔有巫媪居县,有老叟曰:“石龟口出血,此地陷为湖。”未几有人以猪血置龟口,巫媪见之南走,其地遂陷。
同一则故事又引注李膺《益州记》:邛都县有老姥家贫,每食有小蛇在床,姥怜而食之,后长丈余。令有骏马,蛇吸杀之,令怒杀姥。蛇为姥报仇,每夜闻风雷之声四十余日,百姓相见咸惊语:“汝头那戴鱼。”是夜方四十里俱陷为湖,唯姥宅无恙,至今犹存。

古人龟崇拜历史也很早,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铜器中,经常能看到“龟文”,这是图腾标志。因龟身上有灵性,于是古人想到了用龟骨占卜,这在殷商时代特别盛行,殷墟中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就说明了当提龟卜的风俗。
南朝时的奇人柳世隆,花了上万元钱买了一只老龟。他花这么大钱买一只龟,可不是当宠物养的,就是用来占卜的——这是一般人想不到,也玩不了的。

中国最早的占卜奇书《洪范五行传》称,“龟之言久也,千岁而灵。此禽兽而知吉凶也。”柳世隆则认为,“龟一千二百岁,可卜天地始终。”
这些话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如果龟活到了1000岁,就会有灵性,能预知凶吉;活到1200岁,则可以知天文地理,卜算出人的生死、国运的长短。
柳世隆的占卜书,便取名《龟经秘要》,可见龟在过去是多么神,又多灵!

夏朝的创立者是不是大禹?山西考古发现一个诡异族群,专杀尧舜族
大禹建立夏朝,原本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另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夏朝虽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但却并非是首个王权性质的政治实体。换言之,在大禹建立夏朝之前,黄河流域已经存在着一个国上之国统辖各方诸侯,这就是尧帝的唐国(陶唐氏)和舜帝的虞国(有虞氏)。我要新鲜事2023-06-03 20:11:080000神州龙:中国辽宁小型食草恐龙(长1.5米/1.25亿年前)
在中国,发现恐龙化石最多的地方就是辽宁,至今已出土了35种恐龙化石,其中包括前面介绍的窦鼻龙和中国猎龙,还有今天要介绍的神州龙,一起去认识看看吧!神州龙基本资料体型:神州龙是一种中国的小型恐龙,它体长1.5米,与狭盘龙差不多大,体型在已知774种恐龙中排第606位,生活在距今1.3亿年-1.25亿年前的早白垩世。我要新鲜事2023-05-08 09:30:220000西方以文字为文明标准之一,到底合不合理?甲骨文已给出答案
关于考古学上的文明起源标准,最早由西方学术界提出,但距今并不遥远。20世纪上半叶,澳裔英籍考古学家柴尔德提出文明的十项标准,其中一项是“记录信息的系统(文字)”。195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上,学者克拉克洪提出文明三大标准,即城市、文字、复杂礼仪建筑。我要新鲜事2023-09-28 20:06:330000商朝没崛起前 夏朝频繁迁都究竟在躲什么 考古解读夏朝独特体制
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在文献记载中或与洪水有关,或与王室权力斗争密切相关,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为了巩固王朝统治而采取的举措。商朝在中国历史上以其频繁的迁都次数而闻名。根据史书记载,“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前后迁都一十三度”。在商汤之前,商族迁徙了8次,而商汤之后,作为华夏正统的商王朝又迁都了5次,总共达到13次。直到盘庚迁至殷墟后,商朝的统治中心才稳定在今天的河南安阳一带。我要新鲜事2023-06-01 20:33:040000正定隆兴寺在壁画修复中发现了什么?
隆兴寺位于石家庄市正定县东门里,是1961年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摩尼殿是我国现存较早、寺内唯一有明确纪年的宋代木构建筑,殿内所有墙壁除内槽背面俱绘壁画。▲摩尼殿平面图我要新鲜事2023-05-07 07:12:460003